鲤城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8-02-18 14:26 浏览量:1

 

 

——2008218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永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工作主线,按照区委提出的加快推进“三大转变”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求真求实、开拓开放、创新创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好中求快,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坚持好字当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寻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77亿元,比增15.5%,是2003年以来最好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2755.8543.88;财政总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比增20%;区级财政收入5.17亿元,比增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比增25.97%。合同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6.8%,实际到资报表口径7012万美元、验资口径4354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6.9%108.9%;出口商品总值2.69亿美元,比增3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6亿元,比增16.9%,为近9年来最好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经济运行保持稳中趋好、好中见快的发展态势。

    (二)加快转型,主导工业呈现新亮点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4.57亿元,比增21.06%;其中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09.39亿元,比增24.4%。企业利润实现7.03亿元,比增44.52%,同比提高22.6个百分点,增幅创3年来最好水平。万元GDP能耗降低0.613吨标准煤,下降2.7%;化学需氧量减少627吨,削减7.73%;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2.7吨,削减7.39%。高新产业加快发展。金太阳公司成功收购南开大学电子薄膜器件研究所,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研发成果,正积极打造国内规模最大、世界一流水平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生产能力已达30兆瓦,居全球第四,有望引领我区电子信息产业早日实现“冲百亿”的目标。以福建光微、泰克通信等企业为龙头的微波通信产业稳步发展,6个第三代移动通信项目投入运营,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高新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左右。创新支撑更加有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7个、技改项目24个,开发新产品24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2家。海天轻纺的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项目61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47个。积极争创品牌,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件,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3件。劲鑫电子、鸿星尔克分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和节能示范项目。出台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办法,培育12 家上市后备企业,海天轻纺、佰源机械、火炬电子等企业上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园区建设彰显效益。9条市政道路主车道建成通车,排水排涝设施、供水供电系统以及安置小区等建设步伐加快,配套功能日臻完善。综合运用收取保证金、违约金和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手段,督促三、四期46家企业加快动建。深入开展零地招商,采取物质奖励和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措施,盘活闲置工业厂房24万平方米,引进企业60家,新增税收2400万元。规模质量同步提升。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21家、新增6家,鸿星尔克成为首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5家、新增7家,纳税超五百万元企业31家、新增13家。

    (三)挖潜增效,三产发展增添新活力

     立足挖掘资源潜力,实施“三二一”产业提升规划,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致力推动第三产业向“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内涵领先”方向迈进。总部经济效益凸显。新创办了森美石油、奇树贸易、锦程辉贸易、合润工贸等企业销售总部和物流总部,仅森美石油和奇树贸易2家企业全年创税就达212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商贸业加速升级。高效率协助沃尔玛办理各项手续,促其顺利开张。积极洽谈引进台湾蓝天电脑集团百脑汇项目,提升九一路IT产品中心市场的凝聚力和带动力。新门街二期“名门·时尚”项目正式启动。雷克萨斯、奔驰、悍马、标致、斯柯达、福特等汽车品牌销售企业扎堆发展,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初具雏形。清正社区、伍堡社区分别荣获全国、全省商业示范社区,伍堡装潢装饰专业街荣获省首批商业特色街。水果、小商品、蔬菜批发市场、江南商贸物流中心、海峡电子汽配城、江南雅园商贸街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资结构在大型商贸示范项目的拉动下,呈现“退二进三”新格局。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29亿元,比增19.34%,增幅创历史新高。服务领域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新办商贸服务业三资企业8家,合同外资1662.35万美元,增长62.5倍。

  (四)建管并举,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牢固树立精品城市理念,按照整体规划、规模滚动、成片开发的思路,大手笔规划建设城市,使城市既葆有古城风貌又彰显现代气息。三大片区规划基本完成。组织开展新区城市设计,江南新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分为三大片区进行修建性详规编制,江滨片区已完成第二轮修编,中心公园—乌石山片区已完成第一轮修编。城市改造建设成片推进。对防洪堤二期的延陵、江南经济适用房的玉霞、江南商贸物流中心的锦美、池亭、后厝尾等实施片区拆迁改造,拆迁面积达25.34万平方米,改造后将使这些城中村彻底脱胎换骨。同时,按照市政府部署抓好南俊巷北拓和米仓巷危旧房改造工程,着手做好老城区水门片区、城南片区(二期)、美食街北拓等项目改造的前期工作。城市长效管理凸显成效。区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运作;制止“两违”保持高压态势,健全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新区私有住宅普查,对每户房屋现状进行拍照并建档。按照新的创卫标准,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日常卫生保洁制度,积极参与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城市卫生环境、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认真抓好市容市貌及景观整治工作,晋江沿岸景观带设计正式启动,园区工业厂房、安置小区等景观建设有序推进,九一街立面整治全面完成。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860万元整体推进新区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8个示范社区的综合整治和垃圾清理、旱厕填埋、公厕建设,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观。

(五)强势攻坚,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形式多角度推进项目建设,与往年比,项目建设呈现推进快、开工多、投资大、带动强等特点。项目运作不断创新。采用倒计时编排进度、集中汇报、实地督导、现场协调、经验交流和进度公示等不同形式,督促推进项目建设。出台控制项目预算外增项增资审批规定,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责任追究,撤换1名因工作不力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的项目责任人。项目瓶颈有效突破。采取“以拆违促征迁”的办法,组织314次现场集中拆违行动,全线突破项目征迁难点,完成征地1000多亩、拆迁16万平方米;筹措信贷资金8.99 亿元,催收土地出让金2.81亿元,完成748亩土地农转用报批手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3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8个开工,完成投资额14.67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华小学一期、石崎安置小区一期等项目顺利完成;江滨豪园、滨江花园城、防洪堤二期主体工程等项目基本完成;学府路拓改工程、江南商贸物流中心一期、金浦排洪排涝工程、笋江公园、兴贤路北延段示范小区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22个重点工业项目3个投产、14个动建。

(六)改善民生,和谐稳定达到新水平

突出抓好民生工作,惠民利民项目扎实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比增21.4%,增加2818元。就业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就业人数1.42万人、转移新区富余劳动力9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构建劳动保障三级服务网络,培训各类劳动者2万人,引进外来务工人员4080人,有效缓解企业缺工问题。建立“五险统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72万人、3.9万人、2.94万人、2.73万人、2.49万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40元提高至260元,发放低保金357万元;增发低保户和边缘户物价上涨临时救济款27.48万元;发放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金27.88万元,慈善救助3921人次、救助金额14.88万元。江南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安置小区建设和老城区危旧房屋改造步伐加快,努力解决低收入和被征地拆迁群众的住房难问题。总投资4937万元的20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了工业品和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社会保持安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鲤城”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2007年度全市综合检查考评中名列各县(市、区)第二位。全省首创人民调解奖励基金。推进安全生产11个方面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等四项主要控制指标同比三降一平。抓好信访工作,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七)争先创优,各项事业结出新硕果

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以各种创先活动为载体,提升科教文卫发展水平,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教育强区成效显著。荣获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泉州七中被清华大学确定为全省唯一一所实验基地校;鲤城实小荣获“阳光伙伴全国总决赛第一名”,开智学校在世界特奥会上勇夺两金一银;泉州十五中、凌霄中学、明新中学、新华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文体工作亮点纷呈。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区,火鼎公婆、“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等5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个项目入选首批市级保护名录;在市八运会上获得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江南街道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浮桥街道被评为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卫生事业有序推进。江南、浮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工作顺利完成,江南新区综合医院建设和常泰、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顺利通过省爱卫会“灭蚊灭鼠先进城区”复核验收检查。计生工作再创佳绩。连续五年保持“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积极创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全省首家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计生委验收并授牌。国防动员、支前、双拥、优抚、修志、审计、统计、人才、外事、侨务、对台、对口支援、民族、宗教、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八)转变职能,政务运行形成新机制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政府工作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依法定期报告,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群众意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9件、政协委员提案78件,办复率100%。强化依法行政工作,依照《监督法》的要求,实行规范性文件向人大备案。在全市首编政府复议诉讼案例集。重视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区对街道、园区财政体制,提高了街道、园区增超收分成比例,明确了超收短收奖惩措施,充分调动街道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建立资产动态监管系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服务中心20074月份正式投入运行,进驻中心147项审批事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600个工作日,医疗保险等100项服务项目集中进驻办公,共受理办件13.5万件,办结率达99%。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和招投标流程监督,减少财政资金支出1.62亿元。深入推进效能建设,绩效评估、政务信息公开、行政监察、纠风工作落到实处,机关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以及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真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驻鲤省市属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为鲤城建设作出贡献的所有投资者和外来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鲤城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给予政府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高新产业比重偏低、增长偏慢,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人才、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摩擦、汇率变动及出口退税调整影响,外经贸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交通拥堵、新区环境卫生等急需改善,安、征、迁矛盾还比较突出,“两违”现象尚未完全得到遏制;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社会和谐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创新力度亟需加大,有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个别公务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依法行政力度仍需加大。对此,我们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促进工作、改善民生。

二、2008年政府主要工作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鲤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坚持“四谋发展”实践主题、“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好字当头,先行先试”工作主线,围绕区委提出的“三大转变”、“四个致力”总体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着力解决民本民生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泉州“四个先行先试”中走前列、挑重担。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比增14.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增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22%;财政总收入比增17%,区级财政收入比增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3%;合同利用外资比增10%,实际到资报表口径、验资口径分别比增15%13%;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比增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6.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9%;万元GDP能耗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9%,化学需氧量削减1%

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我们要扎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三产水平

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致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规划建设现代商务运营中心,进一步拓展楼宇经济发展的载体。古城要重点抓好侨联、粮食局大楼改造,力促百脑汇项目尽快落户我区,培育楼宇经济税源。新区要在江滨沿岸、笋江路片区等规划建设楼宇经济集聚区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要引导鲤籍在外商会企业回乡创办企业总部,发展贸易总部经济。抓住当前跨国公司内部服务业外包迅速扩大和转移的机遇,扶持福建光微公司等企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要加快发展创意经济,对源和堂等市、区国有资产闲置厂房和老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二次开发”,引进文化创意、设计创意、数码创意等知名企业,逐步培育创意产业。依托江南高新园区,积极引进工业设计、产品检测、研发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完善生产性服务体系。二要积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按照现代商圈的理念运作项目,江南雅园商贸街、万祥商城等大型商贸项目要走差异化路线,着力引进新型业态,增强聚集力和辐射力。研究推进专业特色街市“二次创业”的工作举措,积极盘活温陵市场,引导诚源、金利来房地产沿街店面承接伍堡装潢装饰、义全机电五金延伸发展,培育发展学府路文化艺术品专业街和南环路、常泰路汽车贸易走廊;结合南俊巷北拓、新门街二期“名门·时尚”项目运作等,打造一批高档休闲商业街区。做优旅游业,整合优化东隅梵音、西隅胜境、城南史迹、北门古风等8大景点分区,突出人文史迹游、滨江亲水游和民俗文化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大泉州旅游中心。三要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抓紧制定《鲤城区服务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和出台繁荣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塑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鲤港澳经贸合作,力争在引进现代服务业上取得新进展。

(二)持续优化工业结构,全力增创竞争优势

一要发展高新产业。加快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南园)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支撑,将内环路以西全部纳入园区工业用地范畴,深化园区功能规划设计。要全力扶持金太阳公司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确保实现400兆瓦的生产能力,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光伏电子龙头企业品牌。要推动福建光微专利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构建新一代射频技术产业基地。支持火炬电子“宇航级和军用高可靠多层瓷介电容”加快发展。力促埃立特通讯、三藕通讯、泉灿光电、诺普液晶等11个科技型、基地型项目尽快动建投产达效,推动我区高新产业规模扩张、层次提升。认真贯彻实施《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以微波通信整机、光电子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为重点,努力提高鲤台电子信息产业对接合作水平。二要做强传统产业。发挥“纤维制备—纺纱—织布—染整—制衣”产业链的集成优势,重点扶持海天轻纺、格莱德发展成国内功能性运动服装材料和生物降解、纳米抗菌的知名企业,天宇化纤发展成国内产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装备较先进的旗舰型锦纶企业;积极引导鸿星尔克、宝峰等鞋服企业扩大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向专业化、功能化发展;支持奇星机械、卜硕机械等机械汽配企业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保持其在国内行业中的竞争优势。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着力推动一批有潜力的规模以下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增资扩营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三要推进自主创新。继续落实《鲤城区鼓励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支持1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申报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5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发挥品牌带动作用,完善扶持品牌的政策体系,健全品牌的培育、推介、保护等工作机制,争创国家、省、市等各级品牌;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并采用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培育形成产业技术优势。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建立完善现有七大平台的同时,加快建设应急通信指挥系统、远程集成电路设计等2个技术服务平台,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促进企业步入科技驱动的发展轨道。四要抓好节能减排。制定《鲤城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节能专项行动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上马;引导企业在节能降耗、实现减量化生产方面下功夫,重点推进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十大工程;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劲鑫电子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及示范项目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壮大循环经济规模,全力确保万元GDP能耗低于全市水平,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削减任务。

(三)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精心打造滨江新城

一要全力建设宜居滨江。以打造滨江新城为龙头,带动新区建设、古城改造逐步向功能提升、内涵发展转型,增强城市竞争力,巩固提升我区作为大泉州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竞标规划设计江滨两岸,凸显“生态、宜居、亲水”特色,努力将江滨两岸建成集五星级酒店、商务办公、文化产业、购物休闲、高尚居住和生态公园为一体的滨江新城。全力以赴加快防洪堤二期建设,确保堤路、低水驳岸、绿化、路灯、连接线、堤前观光道等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有计划成块状实施土地“招拍挂”,吸引具有雄厚资金和开发经验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帮促诚源、金利来、中升、福隆房地产公司加快施工进度,推动江滨两岸住宅小区按期完工,早出形象,提升品位。二要深化项目带动战略。2008年计划安排28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6亿元。要高品位、高水平运作江南商贸物流中心、金龙商贸服务中心项目,安置小区、星级酒店等配套项目要抓紧动工建设。南俊巷北拓及米仓巷危旧房改造、旧浮桥片区改造、泉三高速公路安置区等项目要如期开工。学府路拓改、3号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北峰组团污水管网鲤城支管网改造、笋江公园等项目要按时竣工。金浦排洪排涝工程以及石崎、延陵、新塘、上村、笋江花园城等安置小区要按计划大力推进。美食街北延段片区、城南片区二期、水门片区、老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危房改造等整治改造项目要抓紧启动,争取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前期工作。同时,要配合市政府做好第五水厂建设工作,加快新区自来水管网规划建设。三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城市管理经验,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提升城市管理科技含量和科学水平。明晰城市管理责任,实行“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引导市民作为自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让城市管理延伸到每个社区每条街巷。以迎接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继续抓好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市容市貌管理示范街和达标街创优活动,抓好城市主干道立面景观整治改造,扎实推进新区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完善新区环卫基础设施,坚持不懈地抓好“两违”制止工作,持续巩固创卫、创模、创园成果,整体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注重破解要素瓶颈,努力增强发展保障

一要化解融资难题。激活民间资本,切实从政策、管理、服务、舆论、税费等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城市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等建设,不断开辟新的筹资渠道。推动上市融资,加大对12家上市后备企业扶持力度,抓住中小企业板扩容和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海天轻纺、佰源机械、火炬电子等企业上市进程;协助金太阳公司做好境外上市准备工作。要积极向上争取,充分用足用活投资政策,不断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力争更多的财政资金、国债资金投入到我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协助做好企业“两证”办理,积极构建企业与银信部门的协调沟通平台,最大限度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二要规避外贸风险。引导企业适应国家退税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有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制约,加大对30家重点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在应对反倾销、打破贸易壁垒、申请认证许可等方面提供相关帮助。深化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出口企业逐步实现由低附加值、初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外知名展销会,提高对外贸易整体竞争力。三要集约利用土地。落实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科学利用城市土地,强化土地批后监管。对违反出让合同约定,逾期不开发建设的闲置土地,通过收取闲置费、协议收回、无偿收回、公开出让等方式进行盘活,加快动建促产。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努力盘活闲置楼宇、闲置厂房,加大二次招商力度,注重引进占地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企业,提升企业用地的集聚度,实现用地的集约型转变。

(五)更加关注民本民生,扎实构建和谐城区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求,扎实做好“五有”工作,成立“五有”工作小组,围绕“五有”加强调研,积极谋划一批惠及公众的共享性、服务性项目,使“五有”工作有具体项目支撑。一要教育优先,力保学有所教。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终身学习、队伍优化、素质教育、和谐教育”五项工程。积极推进江南新区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升级达标建设工程,打造鲤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链群,推动老城新区教育均衡高位发展;积极申报“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促进学习型城区与和谐社区建设;加快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好做强区职教中心,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制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扩大就业,力保劳有所得。加强《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企业欠薪应急保障金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体系,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收入。转移新区富余劳动力600名,引进外来务工人员3000名;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要突出服务,力保病有所医。进一步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常泰、金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江南新区综合医院、万祥医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助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和管理,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四要完善体系,力保老有所养。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深化金山、坂头等11个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吸引驻社区单位加入养老服务,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原则,把区老年人休养中心建设成为上规模、上档次的示范性养老托老基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兴办社会养老福利机构,拓展社会化养老新途径;加大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力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探索建立失地群众养老保险制度。五要加快建设,力保住有所居。促进江南经济适用房、江南雅园限价房、高科雅园限价房等政策性项目早日竣工,稳步推进新区安置小区和廉租房建设,尽快形成适应不同阶层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解决低收入和被征地拆迁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规范老城区危旧房个案整治建设,按照街道“调查摸底、先急后缓,集中报批、公开公平”的原则,加快老城区危旧房改建工作。

(六)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要扎实抓好文化名区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抓紧文化馆和图书馆晋级和评级工作,加快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认真落实《闽南文化生态(泉州)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积极推动鲤台文化合作交流;做好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抓好杨阿苗古民居二期修复工程建设、旧馆驿井亭巷改造项目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二轮修志工作;实施艺术精品战略,打造具有鲤城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举办区第六届群众文艺创作汇演,打响温陵南艺坊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配合做好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筹备工作,当好东道主;加强基层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二要扎实抓好计生工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加大江南新区原农村生育政策过渡期结束后的计生工作力度,抓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打击“两非”工作,大力开展“早教工程进社区”活动,抓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程”试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要扎实深化“平安鲤城”建设。巩固提升我区首批省级“平安县(市、区)”创建成果,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11211”工程,建设好社区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提高技防水平;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启动推进社区矫正试点,进一步提高综治“三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推动“安全生产示范街道”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的矛盾排查力度,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突出问题,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四要扎实推进其它事业。深入创建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区,力争2010年跨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行列。认真落实我区引进人才相关政策,加快建设完善海天轻纺、鸿星尔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引进主导产业亟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加快依法治区进程。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拓展社区服务,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继续抓好外事、侨台、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努力建设务实为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始终将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创新运作、为民谋利的能力,以更加务实勤勉、更加清正廉洁、更加团结奋进的精神,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要善谋科学发展之策。把发展作为政府履职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知识,不断增强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重要决策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公示听证等各项制度,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入研究制约鲤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审视发展空间,拓宽发展思路,增创发展优势,推动鲤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践行创新实干之风。坚持以变为先,思想上不断解放,观念上不断转变,实践上不断创新,力争在财政体制改革、项目运作机制、社会管理创新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特别要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整合、提升、建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坚持以实为基,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持续改进会风、文风,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事务性活动,把更多精力用在抓大事、搞建设、谋发展上;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责为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深化机关效能和绩效评估工作,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三要勤办惠民利民之事。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从人民要求做、眼前能够做、自身应该做的事情做起,多做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财政预算中,尽可能安排更多的新增财力用于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出。高度重视消费价格上涨问题,严格贯彻上级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努力稳定物价。扎实抓好2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为居民、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促进政府工作公正、公平、便民。

四要保持清正廉洁之气。坚持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区委“六项廉政承诺”。认真执行《关于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若干意见》,从严控制接待费、会议费、公车费和公费出国出境,清理和规范机关公务用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要加强行政监察、法律监督,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等领域的监管,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

五要倡扬团结奋进之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领导干部间的协调沟通,部门单位间的互动联动,反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最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新一轮发展上来,形成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鲤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发跨越,全面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现代科工贸旅游文化名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三大转变:指将产业发展顺序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将并重打造“四个百亿产业”转变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两个百亿产业”;将城市零星分散开发建设转变为成片滚动开发建设。

2.零地招商:指在不新增供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挖掘企业现有资源潜力扩大投资规模或对新入区项目不供土地,引导其利用、租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进行投资的招商形式。

3.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得到最佳有机结合,以及由此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4.退二进三:指工业退出老城区,腾出空间发展第三产业。

5.安全生产11个方面专项整治:指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三合一”厂房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城镇燃气安全整治、“锅、容、管、特”安全整治、建筑施工安全整治、旅游景区(点)安全整治、学校和卫生医疗单位安全整治、机场净空保护安全整治。

6.安全生产四项主要控制指标:指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受伤人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金额。

7.三降一平:指事故起数300起,下降52.1%;事故受伤166人,下降25.7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49.59万元,下降50.3%;事故死亡40人,与去年持平。

8.四谋发展:指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

9.四个重在:指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

10.四个致力:指致力提升三产水平、致力发展高新产业、致力打造滨江新城、致力构建和谐城区。

11.四个先行先试: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两岸区域合作上先行先试。

12.楼宇经济:指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经济形态。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13.服务外包: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有利于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并增强核心竞争力。

14.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指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能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取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产业。

15.七大平台:指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纺织新材料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产业部无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泉州工作站、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信用担保服务中心。

16.生育关怀行动:是一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造福于计划生育家庭和育龄妇女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本行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系列专项活动,帮助解决育龄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妇女儿童安全,引导人们自觉主动地实行计划生育,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17.两非:指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18.早教工程进社区:指依托街道计生办、计生协会及社区卫生、教育资源,在社区组织开展以讲座、互动和户外大型咨询指导服务为主的人口早期教育系列巡回活动。

19.出生缺陷干预一级工程: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它针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通过优生科普教育和采取技术干预(包括增补叶酸、服用福施福胶囊、外周血染色体检测、TORCH检测、预防接种)等,提供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期保健(含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预防和防治手段,尽最大可能地去除各个环节中出现的不良因素,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20.“11211”:指在每个社区建立综治办(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综治办主任),设立警务室,健全治保会、调解会,成立治安巡逻队,设立暂住人口管理站。

21.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刑满释放后继续剥夺政治权利的非监禁刑)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2.综治“三率”: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重视率。

23.六项廉政承诺:一是要带头遵纪守法,切实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二是要坚持廉洁自律,决不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事;三是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姑息纵容他们借领导之便之名谋取私利;四是要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导向;五是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六是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