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20-03-12 15:13 浏览量:1

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一、导言

今年已进入“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十三五”规划实施前半期,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区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发展大局,加快经济、城市、文化、社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建设都市产业高地、生态宜居高地、文化旅游高地、幸福民生高地,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三五”以来,全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度,“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稳步推进。

为总结“十三五”前半期规划实施工作的经验和存在困难、问题,更好指导“十三五”后半期工作,为制定“十四五”规划做好准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和《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规定和要求,对《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任务、重大项目、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对主要指标任务进行预测预判,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于“十三五”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中期评估

“十三五”以来,我区立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突出生态宜居、产城融合、文化引领、民生优先,加快打造城市、经济、文化升级版,力争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自主创新、文化复兴繁荣走在全市前列。

(一)“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纲要》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7个方面、37项指标,截至规划期期中,已有8项指标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18项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7项指标滞后于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有难度,但经过努力预计可以完成;3项指标滞后预期进度要求较多,到规划期期末难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1项指标(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因市下达指标具体数值暂缺,无法进行评估。分指标类别看:

经济发展7项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我区实现GDP273.69亿元,增长6.6%(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不考虑价格因素则增长9.1%);2017年,我区实现GDP307.69亿元,增长6.5%(按现价计算则增长12.4%)。从总量看,2016-2017两年我区GDP净增56.9亿元,年均净增28.45亿元,只要2018-2020年我区GDP每年再净增24.1亿元,到2020GDP即可突破380亿元。从增幅看,2016-2017年我区GDP年均增长6.4%(可比价增幅),要实现“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5%的目标,2018-2020年需年均增长9.8%(可比价增幅),而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转变,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现实,年均增长9.8%的难度很大。因此,到规划期末,GDP380亿元的总量目标可以完成,但年均增长8.5%的增幅目标难以实现。人均GDP2017年人均GDP完成7.78万元,超过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7%-3.1%2017年分别增长7.8%1.4%,两年平均都没有达到年均增长5%的预期进度要求,难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公共预算收入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主动实施减税的结果,自2016年开始泉州市政府启动了连续针对工业等实业企业的减税政策,以减税的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受土地资源制约,工业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少;三是受个别企业倒闭和经营困难影响。20181-6月,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6%6.9%,“十三五”前半期总体呈增幅回升态势,但由于20162017年欠账较多,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比上年增长10%2017年增长5.8%,投资增速下滑,两年平均略为超过年均增长7%的预期进度要求;随着融资平台风险制约和土地要素制约逐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大概率延续下滑态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的任务艰巨,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比上年增长10%2017年增长11.3%,接近达到年均增长11%的预期进度要求;随着经济步入消费主导的发展阶段,消费升级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消费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出口总额,2016年为5.31亿美元,2017年为35.52亿人民币元,折合5.26亿美元,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出口受外部市场环境和汇率影响较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也较大。

结构优化3项指标中,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16年为57.9%2017年为58.6%,均超过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的预期进度要求;服务业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016年为50%,达到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的预期进度要求;2017年为48.5%,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是受部分企业倒闭的影响,随着高技术制造企业量增质升,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016年为18.19万元,2017年为19.4万元,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但随着数控一代、智能制造等深入推进,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文化产业3项指标中,旅游业总收入,2016年比上年增长18.2%2017年增长24%,两年均超过年均增长10%的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年接待游客总量,2016年比上年增长14.7%2017年增长15.3%,超过年均增长10%的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达到3家,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再增创1家,即可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城市建设4项指标中,常住人口,2017年达到39.7万人,略为超过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人均公共绿地,2017年为14.4平方米,已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建成区绿地率,2016年为40.28%2017年为40.3%2018年上半年为41.79%,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43.3%的规划预期目标。绿化覆盖率,2016年、2017年均为43.2%2018年上半年为44.79%,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45.5%的规划预期目标。

民生福祉7项指标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为38652元、比上年增长3.6%2017年为41105元、增长6.3%,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都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但2018年上半年为24193元,同比增长8.1%,增幅逐年有所上升,随着“稳就业”等举措到位,收入稳中有升局面会更加稳固,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0186月底为0.87%,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20186月底达到99.45%,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20185月底达到96%,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20185月底达到2.01张,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0185月底达到4.56人,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率,2017年达到10.7%,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创新驱动3项指标中,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7年为0.86%,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20186月达到11.16件,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为48家,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生态文明10项指标中,单位GDP能耗降低率,2016年完成市下达减排目标并通过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2017年市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还未开展,预计能够通过相关考核;到规划期期末预计能够完成市下达减排目标并通过相关考核。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17年为5619吨,与上年相比出现反弹,没有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落实,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氨氮化物排放量,2016年为773吨,2017年为745吨,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2016年为198.59吨,2017年为198.515吨,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量,2016年为34吨,2017年为32.8吨,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因市下达指标具体数值暂缺,无法进行评估。PM2.5年日均浓度、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均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

概括地说,截至规划期期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率、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森林覆盖率等8项指标已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旅游业总收入、年接待游客总量、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常住人口、人均公共绿地、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单位GDP能耗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PM2.5年日均浓度、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18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7项指标滞后于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有难度,但经过努力预计可以完成;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目标可以完成,增幅目标难以完成)、出口商品总值、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3项指标滞后预期进度要求较多,到规划期期末难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等1项指标无法评估。

总的来看,主要目标实现情况呈现三个特征:一是结构优化类指标进展情况良好,表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正从高增长型向高质量型转变。二是民生福祉类指标进展情况良好,体现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生态文明类指标进展情况良好,显示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附表:鲤城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进展情况评估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实际

2020

目标

十三五

年均增长

%

2016

实际

2017

实际

2018

6月底

实际

十三五

中期进展情况

十三五

期末预期

完成情况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50.79

380

8.5

273.69

307.69

161.72

未达预期

难以完成

2

人均GDP(元)

64470.4

95000

6.5

69464.5

77503.8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

19.01

24.6

5

17.74

18.33

10.38

未达预期

有难度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1.45

14.6

5

10.90

10.43

6.01

未达预期

有难度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3.39

7

124.75

132.03

26.1

达到预期

有难度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87.56

482

11

319.18

356.87

187.96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7

出口商品总值(亿美元)

6

8.05

5

5.31

5.26

35.52亿元

16.25亿元

未达预期

难以完成

结构

优化

8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56.73

60

57.93

58.6

59.32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45.4

60

48.2

48.5

49.1

未达预期

有难度

10

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18

25

18.19

19.4

未达预期

有难度

文化

产业

11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62.43

10

73.82

79.83

54.44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2

年接待游客总量(万人次)

595.72

800-900

10

683.14

602.19

347.7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3

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家)

2

4

3

3

3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城市

建设

14

常住人口(万人)

38.9

40.5

39.4

39.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5

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

14.1

14.5

14.2

14.4

14.5

超过预期

可以完成

16

建成区绿地率(%

40.27

43

40.28

40.3

41.7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7

绿化覆盖率(%

43.16

45.5

43.2

43.2

44.7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民生

福祉

1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302

52000

7

38652

41105

24193

未达预期

有难度

19

城镇登记失业率(%

0.866

1.2以下

0.868

0.874

0.875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0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99.5

95

99.39

99.59

99.45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1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

95

95

95

95

96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2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1.57

1.69

1.60

1.77

2.01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3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4.0

4.25

4.47

4.46

4.56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4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率(%)

 

10

 

10.7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创新

驱动

25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3

2.3

1

0.86

未达预期

难以完成

26

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

6.49

6.5

8.20

10.61

11.16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7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

44

55

40

48

4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生态

文明

28

单位GDP能耗降低(%)

完成市下达指标

完成市下达指标

完成市下达指标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29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126

5126

0

4929

5619

未达预期

可以完成

30

氨氮化物排放量()

819

819

0

773

745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1

二氧化硫排放量()

202.4

198.4

-0.4

198.59

198.515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2

氮氧化物排放量()

34.6

34.1

-0.3

34

32.8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3

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95

完成市下达指标

97

92.3

93.9

市指标暂缺无法评估

34

PM2.5年日均浓度(mg/m3

0.035

0.035

0.031

0.02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5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6

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7

森林覆盖率(%)

22.73

21.69

22.09

22.08

22.09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二)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台《泉州市鲤城区贯彻落实〈福建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去产能方面,制定《关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处置工作方案》,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基本完成蔚林木业司法重整;成功处置天宇化纤抵押资产;峰亿轻纺、汉威机械等分别到柬埔寨、印度投资办厂,推动低端产能转移。去库存方面,通过出台财政补贴、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转换、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补偿款购买存量商品房、就学优惠、外来务工人员优惠等政策,扎实有效降低房地产库存,截至2017年底,全区商品房库存36.6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0.38个月,比年初减少10.42个月。去杠杆方面,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调整充实区金融风险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政府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加大企业“过桥”资金应用,解决一批企业资金链问题;对43家存在金融风险的企业进行约谈;推动风险企业进行重组;截至2018年上半年,成功化解6家风险企业,累计化解不良贷款1.5亿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降成本方面,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减轻企业税负超1亿元;兑现各级各类扶持资金9938万元。补短板方面,制定出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实施意见,着力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2018年共推出36个补短板投资工程包项目,总投资8.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4亿元。总的来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大、力度大,正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清新水域、清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初步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强水环境整治,制定《鲤城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 2016年以来实施2号污水提升泵站工程等水环境整治项目21个,有效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开展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推进南北二路渠黑臭水体整治,控源截污、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并举,整治项目于201712月完工,水体改善效果明显,公众评议满意率达92.45%;推进工业水污染整治,加强工业园区企业和重点污染源监管,控制新增污染负荷,督促不符合排放要求的企业按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基本杜绝污水乱排问题。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每年制定实施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盯紧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等约束性指标,重点抓好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建筑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工业企业废气、焚烧垃圾等污染源整治,江南新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成启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16年以来淘汰3685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抓紧抓实抓好污染天气防控,守护鲤城蓝。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制定《鲤城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辖区涉土壤污染企业排查,完成土壤污染状况布点核实,为下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评估、推进土壤治理修复做好准备。认真配合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完成各级环保督察整改工作,2011-2016年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在全市考核中获得六连优 2017年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为良,环保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

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集中攻坚项目谋划、征收扫尾、前期突破等关键环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突出抓好项目征收清零行动,集中解决一批困扰多年、久拖未决的征收扫尾难题,其中,田安路南拓二期解决了长达9年的征收难题;府文庙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市下达征收任务,创造了鲤城征收速度。

从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来看,2016年,在建重点项目49个,实现投资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4个。从行业类别看,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资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7%;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实现投资27.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1%;产业项目实现投资1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7%2017年,在建重点项目58个,实现投资64.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5%,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7个。从行业类别看,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资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6.3%;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实现投资33.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2%;产业项目实现投资21.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5%2018年,计划实施在建重点项目64个,年度计划投资65.46亿元,力争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26个。

但是,重点项目建设存在新的重大项目偏少,重大产业项目储备薄弱;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征迁难度较大;融资行为、举债行为风险压力提升,项目资金紧缺融资困难;项目建设合力不强,考核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中期评估

《纲要》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有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改革开放、法制建设等7个方面,从实施情况来看,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城市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古城新区融合发展之路,突出“古新交融、宜居宜业”,全面实施古城保护提升计划,加快实施新城加速崛起计划,巩固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高端时尚、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之城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城市规划呈现新貌。高水平做好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市总规和控规的基础上,开展重要节点、重点地段城市开发的设计,编制完成《泉州市鲤城区江南新区次中心城市设计》和江南新区滨江片区、南迎宾大道两侧片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全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突出做好古城各类历史遗存、传统建筑、工业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动制定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将红砖古厝、骑楼街景融入新的建设之中,传承“古香古色、古韵彰显”的城市风韵。科学谋划新区“成长坐标”,按照主城标准做好新区城市设计,推动新区现代感和古城历史感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突出抓好江滨南路、站前大道沿线等重要节点和重点地段城市开发的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统筹城市建筑布局,注重滨江沿线天际线的塑造,建筑造型、色彩、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新区城市颜值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再上水平。提升古城保护改造,按照“保留历史记忆,延续文化脉络,展示古韵风貌”的原则,先后启动了南俊路北拓及米仓巷二期危旧房改造、向阳新村安置区、开元盛世、美食街北拓、百脑汇、西郊片区(西郊新村)改造工程等片区改造项目,面粉厂、机床厂、内燃机配件厂、衡器厂、泉州晚报印刷厂、海滨印刷机械厂等旧厂房改造项目。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国家试点,推出古城“双修”试点第一批项目,城市修补重点推进中山路示范段步行化提升、西街东段U型面提升、爱国路道路拓改、新门“三创园”等21个牵头项目,实施古城供电质量双提升工程和供水旧管网、消防设施改造工程等;生态修复重点筹划推进八卦沟、笋浯溪等水系修复,实施拆墙透绿、华侨新村市政园林景观提升工程,完成金鱼巷微改造工程等。提速江南新区建设,加快江滨南路沿线片区、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片区、笋江路两侧片区和紫帽山-乌石山片区等开发,建成新天城市广场、中骏四季阳光、南益鲤景湾、建发珑湾等一批高尚住宅小区,站前大道西侧棚户区、兴贤路中段片区、延陵石结构房屋等片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截至20187月累计拆除石结构房屋97265平方米,超额完成市级石改任务。提升完善市政设施,加快实施南环路笋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金塔段商住区一期道路工程等,完成进出城通道景观整治提升任务;重点推进老城区地下排水管网清淤、疏浚、检测普查和新城区防洪排涝及污水系统建设,完成江南新区2号污水提升泵站及其部分配套管网、站前大道(鲤城段)片区道路污水管网等工程建设和西湖街、壕沟、县后路等共70公里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检测普查工作。实施厕所革命,改造首批公厕10座。

城市管理精细人本。突出长效管理,推进文明城区创建长效常态化建设,推广“一街一方案”常态化管理模式;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四个专项整治和西街、中山路示范街集中整治,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成绩稳居全市前列。突出精细管理,在中山路、西街2条历史文化名街启动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区级督查、街道管理、社区参与的精细化管理三级机制及精细化管理微信群。突出智能管理,建立“数字城管”信息管理平台,拓宽数字化城管在市容环境、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应用,率先推行路灯智能化管理、井盖修复等市政应急抢修智能管理等。突出人性管理,开展“社区营造”活动,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格局,推动城市管理从政府主导“单一管理”向社会公众参与“多元治理”转变。

(二)产业发展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都市产业高端发展之路,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深入实施文创旅游、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产业、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6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和智能制造、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打造鲤城产业升级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都市产业高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服务业加速领跑。深入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主体、新业态,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丝文化旅游先行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现代商贸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位经济”。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丝文化旅游先行区,努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互动发展,重点抓好旅游街区业态更新,源和1916三期、“东亚之窗”文创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有序推进12个文化进街巷旅游提升工程,古城全域旅游体系初步形成;新门街文化旅游街区获评全市第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获评第一批福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A类)。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接待游客1633.1万人次,2016-2017年年均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08.09亿元,2016-2017年年均增长21.1%,对全区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大。围绕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业融合发展,幸福电商城、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等商贸项目建成投用,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鲤城分园正式挂牌,阿里巴巴品控服务商——泉品汇品质市场正式开业,正域跨境、新海丝网、华盛进出口等跨境电商开始运营,高技修车“互联网+创客修车平台正式启动。围绕打造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鲤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建设,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28家,准金融机构16家,2017年纳税超亿元;汇鑫小额贷款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是福建省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小贷公司。围绕打造泉州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中心,滨江总部经济区等现代总部商务区加快建设,开元盛世、百脑汇、新天城市广场、温陵商贸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汽车贸易、水果蔬菜批发等专业街市做大规模。

制造业创新提升。对接《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制定贯彻落实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的意见和纺织鞋服产业、机械汽配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全面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高新产业持续向好,多层瓷介电容器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薄膜太阳能新材料研发及生产项目、众益太阳能灯具产品生产项目、鸿福化纤等建成投产。产业龙头企业持续壮大,到2017年底,列入省级经信龙头企业4家(鸿星尔克、海天材料、火炬电子、铂阳精工),列入市级产业龙头企业43家;纳入省级经信高成长企业名单3家(七星电气、众益太阳能、汉威机械)。产业创新项目持续增加,2016年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项,2017年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3项。“两化融合”能力持续增强,海天科技“基于网络协同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纺织服装时尚梦工厂”入选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鸿星尔克、海天材料等8家企业分别在20162017年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梅洋塑胶、佰源机械被确定为2016年度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海天材料、梅洋塑胶等3家企业4个项目入选2016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众益、鸿星尔克等11家企业11个项目入选2016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梅洋塑胶、佰源机械等10家企业10个项目入选2017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佰源机械、梅洋塑胶等5家企业5个项目纳入2018年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数控一代示范项目持续推进,20162017年共有11家企业26个项目列入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其中14个项目被认定为2016年泉州市高端装备设备;2家企业2个项目被认定为省首台(套)技术重大技术装备,4家企业7个项目被认定为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标准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以来,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地方、联盟标准11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6个。

(三)科技创新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主动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局,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培育创新企业主体,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位于全市前列,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市第二,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区域创新基础能力持续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有新突破,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商会和投资机构等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主要涉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微波通信、机械装备、动漫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区域创新基础能力进一步增强。众创空间发展有新突破,目前全区拥有众创空间13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在建众创空间6;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在建孵化器2家;各类平台吸纳创业或入孵科技企业440家、创客533个,创业平台数位居全市第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有新突破,截至20186月,全区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62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16件,位于全市前列;共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或单位44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5家,市级23家,进一步巩固提升鲤城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江南高新园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创建成果。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有新进展,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2016年以来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华硕实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汉威机械、晶彩光电)。企业参与国家、省、市科技专项和科技产业化项目有新进展,2016年以来共有43个项目被列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29个。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有新进展,到2017年底,新增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创新型企业8家,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2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新进展,2016年以来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技术、项目等对接51项,其中有的获得省科技计划STS立项,有的被列入市级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

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推荐各类创新人才申报有新成绩,2016年以来,3人入选省市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35人入选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库;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3人。推荐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有新成绩,2016年以来有2人入选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科技成果评选有新成绩,组织开展2015-2016年度区级科技奖评选,共评出科技重大贡献奖1项、科技创业奖2项、科技进步奖10项、专利奖7项(其中重大发明奖1项);2016年以来,1项成果获省技术发明奖,1家企业获泉州市政府企业创新奖2家企业获市科技创业奖,10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

(四)文化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文化引领发展之路,突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提升;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高,多元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入。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制定《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实施方案》,文明城区创建取得新成绩,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上,获评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区,17个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4个社区获评省级文明社区,2个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1个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以“中国梦”为主线,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抓好核心价值塑造引领,建设8座(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社区、街道,制作公益宣传版面近4.7万平方米,张挂宣传挂图近5.3万张,制发市民文明手册6万份;抓好道德典型选树宣传,连续五届评选表彰区道德模范,2016年以来18人入选全国、全省身边好人榜;抓好社会新风弘扬,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廉情气象台”工作站,选树2个街道、10个社区作为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示范点,实现所有社区将移风易俗纳入社规民约。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示范社区建设纳入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志愿云系统网络平台、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驿站、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组织网络,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志愿云”志愿服务平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实现常态化开展。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6年以来新建27个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设施场所、4所城市学校少年宫,举办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公益活动进社区79场、进学校56场,开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讲座126场,社区未成年人志愿服务189场;在全市首创校园周边秩序综合整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海丝交流平台加快打造。发挥海丝起点城市特殊优势,积极融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与斯里兰卡科特市签订建立友好关系意向书,探索开展与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伊朗伊斯法罕市下辖区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城市的友好交流,推动交流平台建设。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迎检各项工作,完成5个申遗点周边202项环境整治任务,高质量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工作。初步建成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馆(非遗展示中心),收集以鲤城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为主的非遗资料102项。持续开展各级非遗项目申报及传承人保护申报工作,保生大帝信俗入选民俗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4人入选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7人入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新入选泉州市首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9个。

公共文化服务增量提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8个街道文化站提升工作;推动全民阅读点建设,已完成新门文旅街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海滨街道金山社区、通政小学北校区4个全民阅读点和浮桥街道金色外滩、开元街道文化站、侨光文创园、金山社区活动中心、坂头社区活动中心、和平社区活动中心6个“百姓书房”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嘉年华鲤城区系列活动、第十二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海丝”非遗展、古城文艺快闪等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打造有鲤城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

(五)社会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民生福祉共享发展之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进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和“XIN”行动,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居民生活品质、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普遍改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2016年来,共实施7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完成49个,“美丽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石结构房屋改造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稳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截至20186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12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6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7%以内。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截至20186月底,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9.5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0.72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4.16万人、工伤保险7.67万人、失业保险5.63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4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28万人、生育保险6.99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为96%。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稳妥推进城镇职工五险、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工作,每年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提高基本养老金。稳步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扩大老年人高龄营养补贴范围,提高百岁老年人固定生活补贴标准,落实特困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开设医养结合老年康复医疗养护中心,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6年、2017年、2018年区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40元、567元、600元;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城市“三无”人员统一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范围,并自20175月起按照供养类型及护理等级向特困人员发放补贴;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落实残疾人的福利待遇,自20161月起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护理补贴;落实孤残儿童基本保障制度,从20171月起提高社会散居孤儿、福利机构供养孤儿基本养育标准。深入开展以教育拥军、医疗拥军、军民融合为我区特色的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积极打造双拥工作升级版,我区的双拥工作得到省考评组的充分肯定,20177月底鲤城区连续7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城”。

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巩固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设成果,高分通过“两项督导”暨“教育强区”省级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被省政府授予2017年教育工作先进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工作,13所中小学被确认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实施中小学校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泉州七中江南校区、鲤城实小笋浯校区、珑湾配套学校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已有9个项目竣工投用,新增校园面积4.11m2、校舍面积4.61m2。推进泉州六中、泉州十五中升级达标建设;泉州七中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开创合作办学新举措,与福建师范大学签订办学协议,并将“泉州市第十五中学”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在新区计划引进投资额20亿元的恒兴国际学校。探索建立普惠性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16年以来新增幼儿园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证教育使用编制补充教师,合理提高顶岗合同教师工资待遇。

健康事业持续发展。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保门诊统筹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5个,签约人数达45693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32.8万余份,建档率83.3%。增加公共卫生资源供给,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卫监所、区疾控中心和江南(金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期进驻并开展全面服务,开元、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到新址,业务用房面积超过国家标准。启动万祥医院项目建设,引入神和医院、费森安馨血液透析中心等社会资本办医项目。高分通过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工作国家级验收,获评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人口计生综合考评位居省市前列。

(六)改革开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改革开放促进发展之路,突出改革的重点、关键点和难点,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推进有地方特点的综合改革,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切实将改革推深做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正在显现,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推进重点领域继续放权,与2015年第一次梳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相比,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77项、公共服务事项40项;继续清理行政审批前置要件,共保留区级前置审批事项81项;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2017年共公布“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432项,占本级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总数的比例达93%;推行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完成区级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目前已公布的区级行政权力事项2164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11项)、公共服务事项180项;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工程总承包(EPC)试点,泉州鲤城区高新区11号路排洪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总承包于201896日在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处开标成功。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深入推进“证照合一”,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试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试行公司制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融资;完成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债务;推行PPP项目运作模式。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开展国有资产摸底,着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组建园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医疗和养老制度改革方面,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建立责权对应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新体制;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以江南医院江南老年颐乐园、兴贤医院老年康复医疗养护中心为区级试点单位,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对外经贸深化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21世纪海丝核心区建设,汉威机械、峰亿轻纺等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吸引境外特别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来鲤投资,2016年来,全区合同利用外资8.29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项目26个。组织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法兰克中东(迪拜)国际汽车配件博览会、印度尼西亚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肯尼亚中国贸易展等重点展会,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与深洽会、海交会、厦洽会等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签约外资项目10个、总投资3.07亿美元,其中8个项目落地。

台港澳侨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鲤台民间文化交流,发挥祖地文化、闽南文化、民俗文化优势,接待台湾民众来鲤祖地寺庙进香谒祖、巡游祈福和进行宗教、宗亲、民俗等交流,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规模化、影响持续化,营造深度认同的文化环境。持续推进鲤台经贸交流,走访台资企业,支持台湾青年来鲤实习创业就业,做好台商台胞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港澳侨联谊交往,加强与海外及港澳乡亲联络,接待回乡的菲华商联总会、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香港泉州温陵侨商联合会、台北晋江同乡会等海外及港澳台社团,传递乡情、获悉侨情、推介招商项目,汇聚侨心侨资侨智侨力,促成海外乡亲回鲤投资创业。

(七)法制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依法依规推动发展之路,按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要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强化依法行政,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依法引领、规范、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全面推进法治鲤城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16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区共编印法治宣传单60万张(册),组织法律宣传咨询活动257场,组织青少年模拟法庭巡回竞赛16场,举办各类法治讲座212场次、普法受众达84万人次;以“互联网+普法引领普法新常态,顺利完成七五普法中期督导。在全区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订《鲤城区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和公告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等,实行区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双备案、行政决定书季报评议;自觉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显著提高;加大行政复议化解争议力度,累计受案21件,基本做到案结事了;定期召开两法衔接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突出党建引领社区建设,适应城市重心下移的实际,加快构建城市党的基层组织网络,已先后成立11个社区党委、29个小区党支部、5个商务楼宇党支部、17个商业街区党组织、46个楼幢党小组,将社区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全辖区。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一定五化”社区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服务促进型、多元共建型、文化融合型作等创建类型为目标开展新型社区治理试点建设。推进社区民主协商,确定7个省级城乡社区协商社区示范点,引导社区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区81个社区中已建成实行一站式服务、敞开式办公的社区服务站77个,社区服务站建设完成率达到95%,社区服务载体、服务事项、服务网络、服务水平都有明显改善。推进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动”,将社工进社区作为新型社区治理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社区社工服务站,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队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新机制,形成“社工+志愿者+督导”的格局,得到了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认可与参与。

全面推进平安鲤城建设。切实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纠纷调处网络,现有街道调委会8个,社区调委会81个,行业、专业性调委会9个,个人调解工作室2个,派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室8个,派驻法院调解室1个;强化纠纷排查化解,2016年以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纠纷3952件,调处成功3891件,调处成功率为98.5%;创新纠纷调处方式,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增设纠纷调处模块,解答群众在线咨询1811人次,群众满意度达100%。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执行难”破解工作,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执行行动,制定《鲤城区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实施方案》,形成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高压态势;狠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问题专项治理,将221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录入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狠抓寄递物流安全管理,督促物流寄递业落实实名登记、收寄验视、安全管理等制度,推动寄递“3100%”、物流“2100%”制度落到实处;开展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摸排工作,2016年至今共组织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288家次,查处非法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案件3起;开展“肃毒害、保平安”“飓风肃毒”“铁拳一号”专项行动,2016年以来共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40人,破获毒品案件235起,查处吸毒人员682人,先后破获部督案件2起,省督案件4起,捣毁毒品种植基地2个;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工作,2016年以来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80起,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87人,有力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组织开展平安亮警 2017”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组织开展高层建筑和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出租房屋消防安全整治、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有效消除一批火灾隐患;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社会治安巡防网络,健全“网格化”三级巡逻机制,取得全区违法犯罪警情下降、刑事案件数下降,破案率同比上的“两降一升”的良好局面。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改革,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出台《安全生产权责清单明细》,尽最大可能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全力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开展古厝古民居火灾隐患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建筑市场安全整治等行动,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监管。有效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已完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上传“泉州市智慧安监”信息平台的企业115家。加强安全宣传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20162017年,区政府被市政府授予“泉州市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泉州市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创新单位”,截至20186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31.06%、下降75%、上升16.67%、上升257.14%

“十三五”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中期评估情况

 

2015

指数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17

完成情况

评估结论

亿元GDP事故死亡率

0.065

下降30%

0.036

下降44.62%,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

3.89

下降19%

2.79

下降28.28%,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人/万车)

1.04

下降6%

0.75

下降27.88%,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四、关于《纲要》实施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

从《纲要》实施以来的总体情况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实现《纲要》提出各项目标任务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各主要目标、各重点任务发展不够均衡,速度有快有慢,质量有高有低;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发展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关键指标、重点任务与规划预期要求存在差距,按照序时进度完成难度较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压力仍然较大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严峻,资源要素条件也发生较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放慢,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回落趋势,如:GDP增速2016年为6.6%2017年为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6年为10%2017年为5.8%。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追求更高质量的GDP。如何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二)推进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尽管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是产业结构仍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现代服务业占比不高,高附加值的新兴业态发展不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在注重发展新的高端产业同时,更注重发展即有产业的高端环节,更注重推进产业组织创新、流程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提高新产业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三)资源环境约束仍较突出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但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硬约束,导致城市运行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源约束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稀缺,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严重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环境约束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抓重点、强弱项、堵漏洞,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四)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仍需加强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对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如何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全面实施补民生短板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五、关于推进“十三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今后的两年,是推动《纲要》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审视形势,优化工作布局,加大实施力度,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四大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在更高水平上打造都市产业高地、生态宜居高地、文化旅游高地、幸福民生高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谱写鲤城发展新篇章。

(一)更加注重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正视《纲要》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持续推动规划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突出《纲要》引领和约束作用,注重五年规划与《鲤城区赶超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年度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注重规划目标和任务与发展政策、举措之间的相互协调,注重规划重点项目与融资安排、土地供应之间的相互匹配,切实维护《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纲要》有效实施机制,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重点,明确实施责任主体、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纲要》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加强《纲要》实施动态监测,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年度评估和专项评估,对于执行情况较好、序时进度正常的指标,更加关注其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态势,力争提前完成;对于执行情况一般、序时进度偏慢的指标,更加关注其面临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确保如期完成;对于执行情况不理想、序时进度严重滞后的指标,更加坚定信心、加强研判、有效应对,力争尽可能完成;对于经过努力确实无法完成的指标,到规划总结评估时认真查找问题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下一个五年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二)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性不断提升的大环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福厦泉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鲤城片区建设,加快建设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清水工程、蓝天工程、青山工程和净土行动,强化“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专精特”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推动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光电、下一代移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旅游、金融、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都市产业体系。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紧紧把握泉州市创建金改、综改、海丝先行区、生态示范区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五区”叠加优势,着力推进民营经济综合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等,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深化国企战略融合重组,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城市建设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继续推进古城区保护复兴、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突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要下大功夫修整古城。遵循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家园式共造,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并以古城撬动全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实施“城市双修”项目,有序推进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传统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和资源盘活,加快推进龙头山片区安置房建设、爱国路拓改及片区改造、大寺逅文创园、泉州市美食城、东亚文化之窗、新门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建设,以点为基、串点成线,培育非遗活态展示空间;配合建好综合管线、“多彩交通”和水清、岸绿、景美的古城水系,分类施策优化古城业态,文城相融、文产互促,让古城更有古早味。高起点建设新城。集中优势力量推进江南新区建设大战役,坚持产城融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分时序推进江滨南路沿线、站前大道两侧、笋江路沿线、紫帽山-乌石山等“四大片区”更新和晋江下游两岸展示面建设,打造山水相融、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区。要加快实施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完成南环路-笋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工程。开展江南新区地下排水排污管网普查工作,着力推进地下排水排污管道改造工作,提高管网覆盖率,实现排水管网系统联通成网。启动玉田渠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区防洪排涝体系。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施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开展公园、道路、重要节点、小区、单位等绿化“五个提升”工程,补足江南新区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实际感受

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的既有成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实施教育舒心工程,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老城新区、校际之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实施卫生与健康暖心工程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201810

 

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一、导言

今年已进入“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十三五”规划实施前半期,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区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发展大局,加快经济、城市、文化、社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建设都市产业高地、生态宜居高地、文化旅游高地、幸福民生高地,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三五”以来,全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度,“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稳步推进。

为总结“十三五”前半期规划实施工作的经验和存在困难、问题,更好指导“十三五”后半期工作,为制定“十四五”规划做好准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和《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规定和要求,对《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任务、重大项目、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对主要指标任务进行预测预判,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于“十三五”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中期评估

“十三五”以来,我区立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突出生态宜居、产城融合、文化引领、民生优先,加快打造城市、经济、文化升级版,力争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自主创新、文化复兴繁荣走在全市前列。

(一)“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纲要》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7个方面、37项指标,截至规划期期中,已有8项指标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18项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7项指标滞后于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有难度,但经过努力预计可以完成;3项指标滞后预期进度要求较多,到规划期期末难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1项指标(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因市下达指标具体数值暂缺,无法进行评估。分指标类别看:

经济发展7项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我区实现GDP273.69亿元,增长6.6%(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不考虑价格因素则增长9.1%);2017年,我区实现GDP307.69亿元,增长6.5%(按现价计算则增长12.4%)。从总量看,2016-2017两年我区GDP净增56.9亿元,年均净增28.45亿元,只要2018-2020年我区GDP每年再净增24.1亿元,到2020GDP即可突破380亿元。从增幅看,2016-2017年我区GDP年均增长6.4%(可比价增幅),要实现“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5%的目标,2018-2020年需年均增长9.8%(可比价增幅),而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转变,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现实,年均增长9.8%的难度很大。因此,到规划期末,GDP380亿元的总量目标可以完成,但年均增长8.5%的增幅目标难以实现。人均GDP2017年人均GDP完成7.78万元,超过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分别比上年增长-5.7%-3.1%2017年分别增长7.8%1.4%,两年平均都没有达到年均增长5%的预期进度要求,难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公共预算收入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主动实施减税的结果,自2016年开始泉州市政府启动了连续针对工业等实业企业的减税政策,以减税的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受土地资源制约,工业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少;三是受个别企业倒闭和经营困难影响。20181-6月,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6%6.9%,“十三五”前半期总体呈增幅回升态势,但由于20162017年欠账较多,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比上年增长10%2017年增长5.8%,投资增速下滑,两年平均略为超过年均增长7%的预期进度要求;随着融资平台风险制约和土地要素制约逐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大概率延续下滑态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的任务艰巨,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比上年增长10%2017年增长11.3%,接近达到年均增长11%的预期进度要求;随着经济步入消费主导的发展阶段,消费升级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消费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出口总额,2016年为5.31亿美元,2017年为35.52亿人民币元,折合5.26亿美元,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出口受外部市场环境和汇率影响较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也较大。

结构优化3项指标中,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16年为57.9%2017年为58.6%,均超过年均提高0.65个百分点的预期进度要求;服务业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016年为50%,达到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的预期进度要求;2017年为48.5%,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是受部分企业倒闭的影响,随着高技术制造企业量增质升,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016年为18.19万元,2017年为19.4万元,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但随着数控一代、智能制造等深入推进,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文化产业3项指标中,旅游业总收入,2016年比上年增长18.2%2017年增长24%,两年均超过年均增长10%的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年接待游客总量,2016年比上年增长14.7%2017年增长15.3%,超过年均增长10%的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达到3家,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再增创1家,即可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城市建设4项指标中,常住人口,2017年达到39.7万人,略为超过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人均公共绿地,2017年为14.4平方米,已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建成区绿地率,2016年为40.28%2017年为40.3%2018年上半年为41.79%,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43.3%的规划预期目标。绿化覆盖率,2016年、2017年均为43.2%2018年上半年为44.79%,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45.5%的规划预期目标。

民生福祉7项指标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为38652元、比上年增长3.6%2017年为41105元、增长6.3%,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都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但2018年上半年为24193元,同比增长8.1%,增幅逐年有所上升,随着“稳就业”等举措到位,收入稳中有升局面会更加稳固,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0186月底为0.87%,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20186月底达到99.45%,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20185月底达到96%,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20185月底达到2.01张,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0185月底达到4.56人,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率,2017年达到10.7%,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

创新驱动3项指标中,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17年为0.86%,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20186月达到11.16件,已提前实现规划预期目标。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为48家,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生态文明10项指标中,单位GDP能耗降低率,2016年完成市下达减排目标并通过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2017年市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还未开展,预计能够通过相关考核;到规划期期末预计能够完成市下达减排目标并通过相关考核。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17年为5619吨,与上年相比出现反弹,没有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落实,经过努力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氨氮化物排放量,2016年为773吨,2017年为745吨,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2016年为198.59吨,2017年为198.515吨,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量,2016年为34吨,2017年为32.8吨,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因市下达指标具体数值暂缺,无法进行评估。PM2.5年日均浓度、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均已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要求。

概括地说,截至规划期期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率、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森林覆盖率等8项指标已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的要求;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旅游业总收入、年接待游客总量、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常住人口、人均公共绿地、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单位GDP能耗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PM2.5年日均浓度、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18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可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7项指标滞后于预期进度要求,到规划期期末完成规划预期目标有难度,但经过努力预计可以完成;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目标可以完成,增幅目标难以完成)、出口商品总值、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3项指标滞后预期进度要求较多,到规划期期末难以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等1项指标无法评估。

总的来看,主要目标实现情况呈现三个特征:一是结构优化类指标进展情况良好,表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正从高增长型向高质量型转变。二是民生福祉类指标进展情况良好,体现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生态文明类指标进展情况良好,显示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附表:鲤城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进展情况评估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实际

2020

目标

十三五

年均增长

%

2016

实际

2017

实际

2018

6月底

实际

十三五

中期进展情况

十三五

期末预期

完成情况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50.79

380

8.5

273.69

307.69

161.72

未达预期

难以完成

2

人均GDP(元)

64470.4

95000

6.5

69464.5

77503.8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

19.01

24.6

5

17.74

18.33

10.38

未达预期

有难度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1.45

14.6

5

10.90

10.43

6.01

未达预期

有难度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3.39

7

124.75

132.03

26.1

达到预期

有难度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87.56

482

11

319.18

356.87

187.96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7

出口商品总值(亿美元)

6

8.05

5

5.31

5.26

35.52亿元

16.25亿元

未达预期

难以完成

结构

优化

8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56.73

60

57.93

58.6

59.32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45.4

60

48.2

48.5

49.1

未达预期

有难度

10

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18

25

18.19

19.4

未达预期

有难度

文化

产业

11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62.43

10

73.82

79.83

54.44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2

年接待游客总量(万人次)

595.72

800-900

10

683.14

602.19

347.7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3

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家)

2

4

3

3

3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城市

建设

14

常住人口(万人)

38.9

40.5

39.4

39.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5

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

14.1

14.5

14.2

14.4

14.5

超过预期

可以完成

16

建成区绿地率(%

40.27

43

40.28

40.3

41.7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17

绿化覆盖率(%

43.16

45.5

43.2

43.2

44.7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民生

福祉

1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302

52000

7

38652

41105

24193

未达预期

有难度

19

城镇登记失业率(%

0.866

1.2以下

0.868

0.874

0.875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0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99.5

95

99.39

99.59

99.45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1

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

95

95

95

95

96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2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1.57

1.69

1.60

1.77

2.01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3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4.0

4.25

4.47

4.46

4.56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4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率(%)

 

10

 

10.7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创新

驱动

25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3

2.3

1

0.86

未达预期

难以完成

26

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

6.49

6.5

8.20

10.61

11.16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27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

44

55

40

48

47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生态

文明

28

单位GDP能耗降低(%)

完成市下达指标

完成市下达指标

完成市下达指标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29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126

5126

0

4929

5619

未达预期

可以完成

30

氨氮化物排放量()

819

819

0

773

745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1

二氧化硫排放量()

202.4

198.4

-0.4

198.59

198.515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2

氮氧化物排放量()

34.6

34.1

-0.3

34

32.8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3

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95

完成市下达指标

97

92.3

93.9

市指标暂缺无法评估

34

PM2.5年日均浓度(mg/m3

0.035

0.035

0.031

0.029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5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6

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达到预期

可以完成

37

森林覆盖率(%)

22.73

21.69

22.09

22.08

22.09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二)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台《泉州市鲤城区贯彻落实〈福建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去产能方面,制定《关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处置工作方案》,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基本完成蔚林木业司法重整;成功处置天宇化纤抵押资产;峰亿轻纺、汉威机械等分别到柬埔寨、印度投资办厂,推动低端产能转移。去库存方面,通过出台财政补贴、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转换、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补偿款购买存量商品房、就学优惠、外来务工人员优惠等政策,扎实有效降低房地产库存,截至2017年底,全区商品房库存36.6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0.38个月,比年初减少10.42个月。去杠杆方面,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调整充实区金融风险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政府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加大企业“过桥”资金应用,解决一批企业资金链问题;对43家存在金融风险的企业进行约谈;推动风险企业进行重组;截至2018年上半年,成功化解6家风险企业,累计化解不良贷款1.5亿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降成本方面,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减轻企业税负超1亿元;兑现各级各类扶持资金9938万元。补短板方面,制定出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实施意见,着力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2018年共推出36个补短板投资工程包项目,总投资8.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4亿元。总的来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大、力度大,正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清新水域、清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初步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强水环境整治,制定《鲤城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 2016年以来实施2号污水提升泵站工程等水环境整治项目21个,有效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开展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推进南北二路渠黑臭水体整治,控源截污、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并举,整治项目于201712月完工,水体改善效果明显,公众评议满意率达92.45%;推进工业水污染整治,加强工业园区企业和重点污染源监管,控制新增污染负荷,督促不符合排放要求的企业按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基本杜绝污水乱排问题。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每年制定实施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盯紧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等约束性指标,重点抓好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建筑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工业企业废气、焚烧垃圾等污染源整治,江南新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成启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16年以来淘汰3685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抓紧抓实抓好污染天气防控,守护鲤城蓝。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制定《鲤城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辖区涉土壤污染企业排查,完成土壤污染状况布点核实,为下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评估、推进土壤治理修复做好准备。认真配合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完成各级环保督察整改工作,2011-2016年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在全市考核中获得六连优 2017年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为良,环保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

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集中攻坚项目谋划、征收扫尾、前期突破等关键环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突出抓好项目征收清零行动,集中解决一批困扰多年、久拖未决的征收扫尾难题,其中,田安路南拓二期解决了长达9年的征收难题;府文庙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市下达征收任务,创造了鲤城征收速度。

从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来看,2016年,在建重点项目49个,实现投资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4个。从行业类别看,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资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7%;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实现投资27.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1%;产业项目实现投资1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7%2017年,在建重点项目58个,实现投资64.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5%,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7个。从行业类别看,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资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6.3%;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实现投资33.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2%;产业项目实现投资21.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5%2018年,计划实施在建重点项目64个,年度计划投资65.46亿元,力争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26个。

但是,重点项目建设存在新的重大项目偏少,重大产业项目储备薄弱;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征迁难度较大;融资行为、举债行为风险压力提升,项目资金紧缺融资困难;项目建设合力不强,考核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中期评估

《纲要》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有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改革开放、法制建设等7个方面,从实施情况来看,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城市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古城新区融合发展之路,突出“古新交融、宜居宜业”,全面实施古城保护提升计划,加快实施新城加速崛起计划,巩固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高端时尚、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之城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城市规划呈现新貌。高水平做好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市总规和控规的基础上,开展重要节点、重点地段城市开发的设计,编制完成《泉州市鲤城区江南新区次中心城市设计》和江南新区滨江片区、南迎宾大道两侧片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全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突出做好古城各类历史遗存、传统建筑、工业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动制定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将红砖古厝、骑楼街景融入新的建设之中,传承“古香古色、古韵彰显”的城市风韵。科学谋划新区“成长坐标”,按照主城标准做好新区城市设计,推动新区现代感和古城历史感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突出抓好江滨南路、站前大道沿线等重要节点和重点地段城市开发的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统筹城市建筑布局,注重滨江沿线天际线的塑造,建筑造型、色彩、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新区城市颜值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再上水平。提升古城保护改造,按照“保留历史记忆,延续文化脉络,展示古韵风貌”的原则,先后启动了南俊路北拓及米仓巷二期危旧房改造、向阳新村安置区、开元盛世、美食街北拓、百脑汇、西郊片区(西郊新村)改造工程等片区改造项目,面粉厂、机床厂、内燃机配件厂、衡器厂、泉州晚报印刷厂、海滨印刷机械厂等旧厂房改造项目。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国家试点,推出古城“双修”试点第一批项目,城市修补重点推进中山路示范段步行化提升、西街东段U型面提升、爱国路道路拓改、新门“三创园”等21个牵头项目,实施古城供电质量双提升工程和供水旧管网、消防设施改造工程等;生态修复重点筹划推进八卦沟、笋浯溪等水系修复,实施拆墙透绿、华侨新村市政园林景观提升工程,完成金鱼巷微改造工程等。提速江南新区建设,加快江滨南路沿线片区、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片区、笋江路两侧片区和紫帽山-乌石山片区等开发,建成新天城市广场、中骏四季阳光、南益鲤景湾、建发珑湾等一批高尚住宅小区,站前大道西侧棚户区、兴贤路中段片区、延陵石结构房屋等片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截至20187月累计拆除石结构房屋97265平方米,超额完成市级石改任务。提升完善市政设施,加快实施南环路笋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金塔段商住区一期道路工程等,完成进出城通道景观整治提升任务;重点推进老城区地下排水管网清淤、疏浚、检测普查和新城区防洪排涝及污水系统建设,完成江南新区2号污水提升泵站及其部分配套管网、站前大道(鲤城段)片区道路污水管网等工程建设和西湖街、壕沟、县后路等共70公里地下排水管道清淤检测普查工作。实施厕所革命,改造首批公厕10座。

城市管理精细人本。突出长效管理,推进文明城区创建长效常态化建设,推广“一街一方案”常态化管理模式;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四个专项整治和西街、中山路示范街集中整治,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成绩稳居全市前列。突出精细管理,在中山路、西街2条历史文化名街启动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区级督查、街道管理、社区参与的精细化管理三级机制及精细化管理微信群。突出智能管理,建立“数字城管”信息管理平台,拓宽数字化城管在市容环境、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应用,率先推行路灯智能化管理、井盖修复等市政应急抢修智能管理等。突出人性管理,开展“社区营造”活动,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格局,推动城市管理从政府主导“单一管理”向社会公众参与“多元治理”转变。

(二)产业发展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都市产业高端发展之路,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深入实施文创旅游、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产业、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6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和智能制造、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打造鲤城产业升级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都市产业高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服务业加速领跑。深入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主体、新业态,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丝文化旅游先行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现代商贸服务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位经济”。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丝文化旅游先行区,努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互动发展,重点抓好旅游街区业态更新,源和1916三期、“东亚之窗”文创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有序推进12个文化进街巷旅游提升工程,古城全域旅游体系初步形成;新门街文化旅游街区获评全市第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获评第一批福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A类)。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接待游客1633.1万人次,2016-2017年年均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08.09亿元,2016-2017年年均增长21.1%,对全区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大。围绕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业融合发展,幸福电商城、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等商贸项目建成投用,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鲤城分园正式挂牌,阿里巴巴品控服务商——泉品汇品质市场正式开业,正域跨境、新海丝网、华盛进出口等跨境电商开始运营,高技修车“互联网+创客修车平台正式启动。围绕打造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鲤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建设,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28家,准金融机构16家,2017年纳税超亿元;汇鑫小额贷款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是福建省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小贷公司。围绕打造泉州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中心,滨江总部经济区等现代总部商务区加快建设,开元盛世、百脑汇、新天城市广场、温陵商贸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汽车贸易、水果蔬菜批发等专业街市做大规模。

制造业创新提升。对接《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制定贯彻落实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的意见和纺织鞋服产业、机械汽配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全面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高新产业持续向好,多层瓷介电容器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薄膜太阳能新材料研发及生产项目、众益太阳能灯具产品生产项目、鸿福化纤等建成投产。产业龙头企业持续壮大,到2017年底,列入省级经信龙头企业4家(鸿星尔克、海天材料、火炬电子、铂阳精工),列入市级产业龙头企业43家;纳入省级经信高成长企业名单3家(七星电气、众益太阳能、汉威机械)。产业创新项目持续增加,2016年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项,2017年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3项。“两化融合”能力持续增强,海天科技“基于网络协同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纺织服装时尚梦工厂”入选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鸿星尔克、海天材料等8家企业分别在20162017年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梅洋塑胶、佰源机械被确定为2016年度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海天材料、梅洋塑胶等3家企业4个项目入选2016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众益、鸿星尔克等11家企业11个项目入选2016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梅洋塑胶、佰源机械等10家企业10个项目入选2017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佰源机械、梅洋塑胶等5家企业5个项目纳入2018年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数控一代示范项目持续推进,20162017年共有11家企业26个项目列入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其中14个项目被认定为2016年泉州市高端装备设备;2家企业2个项目被认定为省首台(套)技术重大技术装备,4家企业7个项目被认定为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标准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以来,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地方、联盟标准11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6个。

(三)科技创新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主动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局,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培育创新企业主体,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位于全市前列,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市第二,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区域创新基础能力持续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有新突破,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商会和投资机构等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主要涉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微波通信、机械装备、动漫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区域创新基础能力进一步增强。众创空间发展有新突破,目前全区拥有众创空间13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在建众创空间6;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在建孵化器2家;各类平台吸纳创业或入孵科技企业440家、创客533个,创业平台数位居全市第二。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有新突破,截至20186月,全区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62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16件,位于全市前列;共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或单位44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5家,市级23家,进一步巩固提升鲤城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江南高新园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创建成果。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有新进展,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2016年以来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华硕实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汉威机械、晶彩光电)。企业参与国家、省、市科技专项和科技产业化项目有新进展,2016年以来共有43个项目被列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29个。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有新进展,到2017年底,新增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创新型企业8家,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2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新进展,2016年以来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技术、项目等对接51项,其中有的获得省科技计划STS立项,有的被列入市级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

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推荐各类创新人才申报有新成绩,2016年以来,3人入选省市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35人入选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库;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3人。推荐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有新成绩,2016年以来有2人入选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科技成果评选有新成绩,组织开展2015-2016年度区级科技奖评选,共评出科技重大贡献奖1项、科技创业奖2项、科技进步奖10项、专利奖7项(其中重大发明奖1项);2016年以来,1项成果获省技术发明奖,1家企业获泉州市政府企业创新奖2家企业获市科技创业奖,10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

(四)文化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文化引领发展之路,突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提升;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高,多元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入。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制定《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实施方案》,文明城区创建取得新成绩,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上,获评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区,17个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4个社区获评省级文明社区,2个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1个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以“中国梦”为主线,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抓好核心价值塑造引领,建设8座(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社区、街道,制作公益宣传版面近4.7万平方米,张挂宣传挂图近5.3万张,制发市民文明手册6万份;抓好道德典型选树宣传,连续五届评选表彰区道德模范,2016年以来18人入选全国、全省身边好人榜;抓好社会新风弘扬,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廉情气象台”工作站,选树2个街道、10个社区作为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示范点,实现所有社区将移风易俗纳入社规民约。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示范社区建设纳入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志愿云系统网络平台、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驿站、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组织网络,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志愿云”志愿服务平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实现常态化开展。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6年以来新建27个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设施场所、4所城市学校少年宫,举办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公益活动进社区79场、进学校56场,开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讲座126场,社区未成年人志愿服务189场;在全市首创校园周边秩序综合整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海丝交流平台加快打造。发挥海丝起点城市特殊优势,积极融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与斯里兰卡科特市签订建立友好关系意向书,探索开展与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伊朗伊斯法罕市下辖区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城市的友好交流,推动交流平台建设。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迎检各项工作,完成5个申遗点周边202项环境整治任务,高质量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工作。初步建成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馆(非遗展示中心),收集以鲤城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为主的非遗资料102项。持续开展各级非遗项目申报及传承人保护申报工作,保生大帝信俗入选民俗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4人入选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7人入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新入选泉州市首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9个。

公共文化服务增量提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8个街道文化站提升工作;推动全民阅读点建设,已完成新门文旅街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海滨街道金山社区、通政小学北校区4个全民阅读点和浮桥街道金色外滩、开元街道文化站、侨光文创园、金山社区活动中心、坂头社区活动中心、和平社区活动中心6个“百姓书房”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嘉年华鲤城区系列活动、第十二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海丝”非遗展、古城文艺快闪等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打造有鲤城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

(五)社会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民生福祉共享发展之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进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和“XIN”行动,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居民生活品质、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普遍改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实事有效落实。2016年来,共实施7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完成49个,“美丽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石结构房屋改造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稳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截至20186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12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6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7%以内。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截至20186月底,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9.5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0.72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4.16万人、工伤保险7.67万人、失业保险5.63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4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28万人、生育保险6.99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为96%。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稳妥推进城镇职工五险、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工作,每年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提高基本养老金。稳步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扩大老年人高龄营养补贴范围,提高百岁老年人固定生活补贴标准,落实特困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开设医养结合老年康复医疗养护中心,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6年、2017年、2018年区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40元、567元、600元;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城市“三无”人员统一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范围,并自20175月起按照供养类型及护理等级向特困人员发放补贴;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落实残疾人的福利待遇,自20161月起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护理补贴;落实孤残儿童基本保障制度,从20171月起提高社会散居孤儿、福利机构供养孤儿基本养育标准。深入开展以教育拥军、医疗拥军、军民融合为我区特色的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积极打造双拥工作升级版,我区的双拥工作得到省考评组的充分肯定,20177月底鲤城区连续7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城”。

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巩固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设成果,高分通过“两项督导”暨“教育强区”省级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被省政府授予2017年教育工作先进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工作,13所中小学被确认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实施中小学校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泉州七中江南校区、鲤城实小笋浯校区、珑湾配套学校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已有9个项目竣工投用,新增校园面积4.11m2、校舍面积4.61m2。推进泉州六中、泉州十五中升级达标建设;泉州七中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开创合作办学新举措,与福建师范大学签订办学协议,并将“泉州市第十五中学”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在新区计划引进投资额20亿元的恒兴国际学校。探索建立普惠性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16年以来新增幼儿园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证教育使用编制补充教师,合理提高顶岗合同教师工资待遇。

健康事业持续发展。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保门诊统筹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5个,签约人数达45693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32.8万余份,建档率83.3%。增加公共卫生资源供给,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卫监所、区疾控中心和江南(金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期进驻并开展全面服务,开元、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到新址,业务用房面积超过国家标准。启动万祥医院项目建设,引入神和医院、费森安馨血液透析中心等社会资本办医项目。高分通过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工作国家级验收,获评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人口计生综合考评位居省市前列。

(六)改革开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改革开放促进发展之路,突出改革的重点、关键点和难点,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推进有地方特点的综合改革,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切实将改革推深做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正在显现,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推进重点领域继续放权,与2015年第一次梳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相比,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77项、公共服务事项40项;继续清理行政审批前置要件,共保留区级前置审批事项81项;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2017年共公布“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432项,占本级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总数的比例达93%;推行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完成区级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目前已公布的区级行政权力事项2164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11项)、公共服务事项180项;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工程总承包(EPC)试点,泉州鲤城区高新区11号路排洪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总承包于201896日在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处开标成功。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深入推进“证照合一”,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试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试行公司制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融资;完成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债务;推行PPP项目运作模式。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开展国有资产摸底,着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组建园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医疗和养老制度改革方面,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建立责权对应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新体制;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以江南医院江南老年颐乐园、兴贤医院老年康复医疗养护中心为区级试点单位,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对外经贸深化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21世纪海丝核心区建设,汉威机械、峰亿轻纺等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吸引境外特别是“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来鲤投资,2016年来,全区合同利用外资8.29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项目26个。组织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法兰克中东(迪拜)国际汽车配件博览会、印度尼西亚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肯尼亚中国贸易展等重点展会,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与深洽会、海交会、厦洽会等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签约外资项目10个、总投资3.07亿美元,其中8个项目落地。

台港澳侨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鲤台民间文化交流,发挥祖地文化、闽南文化、民俗文化优势,接待台湾民众来鲤祖地寺庙进香谒祖、巡游祈福和进行宗教、宗亲、民俗等交流,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规模化、影响持续化,营造深度认同的文化环境。持续推进鲤台经贸交流,走访台资企业,支持台湾青年来鲤实习创业就业,做好台商台胞服务工作。持续推进港澳侨联谊交往,加强与海外及港澳乡亲联络,接待回乡的菲华商联总会、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香港泉州温陵侨商联合会、台北晋江同乡会等海外及港澳台社团,传递乡情、获悉侨情、推介招商项目,汇聚侨心侨资侨智侨力,促成海外乡亲回鲤投资创业。

(七)法制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走依法依规推动发展之路,按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要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强化依法行政,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依法引领、规范、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全面推进法治鲤城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16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区共编印法治宣传单60万张(册),组织法律宣传咨询活动257场,组织青少年模拟法庭巡回竞赛16场,举办各类法治讲座212场次、普法受众达84万人次;以“互联网+普法引领普法新常态,顺利完成七五普法中期督导。在全区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订《鲤城区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和公告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等,实行区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双备案、行政决定书季报评议;自觉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显著提高;加大行政复议化解争议力度,累计受案21件,基本做到案结事了;定期召开两法衔接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突出党建引领社区建设,适应城市重心下移的实际,加快构建城市党的基层组织网络,已先后成立11个社区党委、29个小区党支部、5个商务楼宇党支部、17个商业街区党组织、46个楼幢党小组,将社区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全辖区。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一定五化”社区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服务促进型、多元共建型、文化融合型作等创建类型为目标开展新型社区治理试点建设。推进社区民主协商,确定7个省级城乡社区协商社区示范点,引导社区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区81个社区中已建成实行一站式服务、敞开式办公的社区服务站77个,社区服务站建设完成率达到95%,社区服务载体、服务事项、服务网络、服务水平都有明显改善。推进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动”,将社工进社区作为新型社区治理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社区社工服务站,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队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新机制,形成“社工+志愿者+督导”的格局,得到了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认可与参与。

全面推进平安鲤城建设。切实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纠纷调处网络,现有街道调委会8个,社区调委会81个,行业、专业性调委会9个,个人调解工作室2个,派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室8个,派驻法院调解室1个;强化纠纷排查化解,2016年以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纠纷3952件,调处成功3891件,调处成功率为98.5%;创新纠纷调处方式,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增设纠纷调处模块,解答群众在线咨询1811人次,群众满意度达100%。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执行难”破解工作,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执行行动,制定《鲤城区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实施方案》,形成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高压态势;狠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问题专项治理,将221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录入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狠抓寄递物流安全管理,督促物流寄递业落实实名登记、收寄验视、安全管理等制度,推动寄递“3100%”、物流“2100%”制度落到实处;开展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摸排工作,2016年至今共组织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288家次,查处非法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案件3起;开展“肃毒害、保平安”“飓风肃毒”“铁拳一号”专项行动,2016年以来共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40人,破获毒品案件235起,查处吸毒人员682人,先后破获部督案件2起,省督案件4起,捣毁毒品种植基地2个;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工作,2016年以来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80起,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87人,有力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组织开展平安亮警 2017”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组织开展高层建筑和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出租房屋消防安全整治、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有效消除一批火灾隐患;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社会治安巡防网络,健全“网格化”三级巡逻机制,取得全区违法犯罪警情下降、刑事案件数下降,破案率同比上的“两降一升”的良好局面。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改革,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出台《安全生产权责清单明细》,尽最大可能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全力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开展古厝古民居火灾隐患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建筑市场安全整治等行动,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监管。有效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已完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上传“泉州市智慧安监”信息平台的企业115家。加强安全宣传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20162017年,区政府被市政府授予“泉州市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泉州市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创新单位”,截至20186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31.06%、下降75%、上升16.67%、上升257.14%

“十三五”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中期评估情况

 

2015

指数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17

完成情况

评估结论

亿元GDP事故死亡率

0.065

下降30%

0.036

下降44.62%,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

3.89

下降19%

2.79

下降28.28%,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人/万车)

1.04

下降6%

0.75

下降27.88%,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完成规划目标

 

四、关于《纲要》实施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

从《纲要》实施以来的总体情况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实现《纲要》提出各项目标任务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各主要目标、各重点任务发展不够均衡,速度有快有慢,质量有高有低;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发展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关键指标、重点任务与规划预期要求存在差距,按照序时进度完成难度较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压力仍然较大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严峻,资源要素条件也发生较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放慢,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回落趋势,如:GDP增速2016年为6.6%2017年为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6年为10%2017年为5.8%。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追求更高质量的GDP。如何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二)推进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尽管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是产业结构仍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现代服务业占比不高,高附加值的新兴业态发展不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在注重发展新的高端产业同时,更注重发展即有产业的高端环节,更注重推进产业组织创新、流程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提高新产业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三)资源环境约束仍较突出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但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硬约束,导致城市运行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源约束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稀缺,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严重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环境约束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抓重点、强弱项、堵漏洞,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四)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仍需加强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对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如何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全面实施补民生短板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纲要》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的问题。

五、关于推进“十三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今后的两年,是推动《纲要》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审视形势,优化工作布局,加大实施力度,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四大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在更高水平上打造都市产业高地、生态宜居高地、文化旅游高地、幸福民生高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谱写鲤城发展新篇章。

(一)更加注重推进规划有效实施

正视《纲要》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持续推动规划有力有序有效实施。突出《纲要》引领和约束作用,注重五年规划与《鲤城区赶超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年度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注重规划目标和任务与发展政策、举措之间的相互协调,注重规划重点项目与融资安排、土地供应之间的相互匹配,切实维护《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纲要》有效实施机制,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重点,明确实施责任主体、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纲要》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加强《纲要》实施动态监测,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年度评估和专项评估,对于执行情况较好、序时进度正常的指标,更加关注其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态势,力争提前完成;对于执行情况一般、序时进度偏慢的指标,更加关注其面临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确保如期完成;对于执行情况不理想、序时进度严重滞后的指标,更加坚定信心、加强研判、有效应对,力争尽可能完成;对于经过努力确实无法完成的指标,到规划总结评估时认真查找问题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下一个五年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二)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性不断提升的大环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福厦泉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鲤城片区建设,加快建设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清水工程、蓝天工程、青山工程和净土行动,强化“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专精特”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推动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光电、下一代移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旅游、金融、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都市产业体系。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紧紧把握泉州市创建金改、综改、海丝先行区、生态示范区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五区”叠加优势,着力推进民营经济综合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等,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深化国企战略融合重组,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城市建设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继续推进古城区保护复兴、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突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要下大功夫修整古城。遵循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家园式共造,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并以古城撬动全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实施“城市双修”项目,有序推进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传统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和资源盘活,加快推进龙头山片区安置房建设、爱国路拓改及片区改造、大寺逅文创园、泉州市美食城、东亚文化之窗、新门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建设,以点为基、串点成线,培育非遗活态展示空间;配合建好综合管线、“多彩交通”和水清、岸绿、景美的古城水系,分类施策优化古城业态,文城相融、文产互促,让古城更有古早味。高起点建设新城。集中优势力量推进江南新区建设大战役,坚持产城融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分时序推进江滨南路沿线、站前大道两侧、笋江路沿线、紫帽山-乌石山等“四大片区”更新和晋江下游两岸展示面建设,打造山水相融、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区。要加快实施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完成南环路-笋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工程。开展江南新区地下排水排污管网普查工作,着力推进地下排水排污管道改造工作,提高管网覆盖率,实现排水管网系统联通成网。启动玉田渠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区防洪排涝体系。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施城市景观提升工程,开展公园、道路、重要节点、小区、单位等绿化“五个提升”工程,补足江南新区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实际感受

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的既有成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实施教育舒心工程,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老城新区、校际之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实施卫生与健康暖心工程,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养老贴心工程,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实施江南新区社区振兴计划,统筹推进新区各方面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区现代化水平,促进古城新区全域均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稳中求进”,把握好轻重缓急的“度”,处理好当前可承受和未来可持续的关系,既要恪守职责、尽力而为,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更加注重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的难点、关键点、薄弱点,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高质量项目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找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分类研究,统筹谋划,及时推进,狠抓落实。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土地报批与征收进度,积极探索资金筹措的多元化途径和多样化手段,破解征迁、资金等重点项目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已开工的重点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有序加快项目实施;已明确规划期内开工和建成投产的项目,要确保如期开工、竣工;已完成前期工作的能提前尽量提前,争取尽快开工。千方百计强化督查,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完善第一责任人绩效考核制度,加强项目的现场督办、协调调度、跟踪落实、总结评估,切实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养老贴心工程,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实施江南新区社区振兴计划,统筹推进新区各方面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区现代化水平,促进古城新区全域均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稳中求进”,把握好轻重缓急的“度”,处理好当前可承受和未来可持续的关系,既要恪守职责、尽力而为,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更加注重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的难点、关键点、薄弱点,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高质量项目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找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分类研究,统筹谋划,及时推进,狠抓落实。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土地报批与征收进度,积极探索资金筹措的多元化途径和多样化手段,破解征迁、资金等重点项目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已开工的重点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有序加快项目实施;已明确规划期内开工和建成投产的项目,要确保如期开工、竣工;已完成前期工作的能提前尽量提前,争取尽快开工。千方百计强化督查,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完善第一责任人绩效考核制度,加强项目的现场督办、协调调度、跟踪落实、总结评估,切实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