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鲤城区委临江街道工作委员会 鲤城区人民政府临江街道办事处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来源:鲤城区临江街道办事处 时间:2025-02-27 16:39 浏览量:1

区委、区政府:

  2024年,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临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带头领学,夯实法治根基

  一是构建高位统筹机制。坚持党政领导带头学,建立“第一议题学法、季度专题研讨、年度述法评议”制度体系,全年召开法治专题党工委会议3次,街道主要领导主持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专题学习4次,研究解决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古城保护等重大事项9项,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二是闭环责任落实链条。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街道部门、社区考核体系,全年下发任务清单2期,督办法治工作5项,整改问题1项,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长效巩固保障体系。建立规范性文件“三审三清”制度(起草初审、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季度清理、年度清理、专项清理),清理滞后规范性文件1件,及时废止或修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文件,为街道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深化行政改革,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在街道办事大厅全面公开部门办事流程、收费项目等信息,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23项,实现企业开办、项目审批“一窗通办”。建立法律顾问全程跟审机制,在中山南路修缮等重点工程中审查合同3份,有效地规避法律风险。二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综合执法、安办等部门联合开展世遗保护区巡查110次,专项执法17次,整改问题3项。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9件,实现行政执法零复议、零诉讼。建立案卷评查机制,开展执法活动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4次,整改不规范问题9项,确保执法行为合法、规范、公正。三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在编在岗人员进行执法知识培训、参加执法证考试,2024年共组织报名19人,通过执法资格考试18人,通过率94.7%,执法资格证持有率97.1%,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强化多元化解纷机制建设。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整合街居两级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源,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开展全面排查。2024年以来,临江街道和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清街扫楼”专项行动12次,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持辖区的和谐稳定。二是强化特殊人群管控。全面摸底排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严重精神障碍、“三失一偏”等重点人群的具体情况。建立动态台账,对重点人员实施“一人一档”帮教体系,坚持就业帮扶、心理疏导与法治教育并行,累计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服务9人次,开展普法教育12场次。三是创新“网格评理”机制。吸纳有威望、有经验的居民、乡贤参与调解,全年化解古城区房屋租赁、小区物业纠纷等纠纷13件。2024年街道、社区两级调委会共调解纠纷237件,调解成功率100%,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

  (四)多维宣传联动,厚植法治根基

  将法治宣传工作纳入街道总体宣传规划,定期组织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构建多维普法体系。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普法联动机制,在天后宫、德济门广场举办“普法庙会”等特色活动10场,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举办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普法活动,组织“法律明白人”巡讲9次,实现机关、社区、企业普法覆盖率100%,有效提升辖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普法。聚焦“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高发问题,联合鲤城公安分局在幸福电商城、鞋街等商住混合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场,发放《民间借贷风险提示》《物业纠纷维权指南》等定制宣传手册700余份。建立“法律顾问驻点值班”制度,在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设立法律咨询专窗,全年解答遗产继承、劳动权益等群众关切问题25件,成功化解中山南路商铺租赁纠纷等典型案件2起。三是打造智慧普法矩阵。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构建“云端+网格”立体传播体系,2024年共在街道公众号上发布、转载法治宣传文章25篇,总阅读量突破1万多人次,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辖区法治氛围。

  二、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部分工作人员法治观念还需提升。部分工作人员对法治理念不够深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依赖经验办事、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等现象,未能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目前有1名街道在编人员未通过执法考试。原因在于,一是法治培训针对性不足,全年开展法律实务培训仅4场,对干部群众的法治需求摸排不够;二是考核“指挥棒”作用未充分发挥,法治考核指标在部门绩效占比不足15%,导致重业务轻法治倾向。

  (二)法治宣传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法治宣传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集中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为主。原因在于,一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未能借势世遗IP,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等文旅地标未有效转化为法治宣传载体。

  (三)法治建设与文旅发展融合不足。未能紧密贴合文旅发展需求,对文旅相关项目的审批、监管等环节的法治保障不够完善,2024年共收到涉旅投诉5件,未能充分发挥法治对文旅产业发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原因在于:一是与市场监管、文旅、司法等部门协同机制不畅;二是没有及时出台相关工作专项规范,需要区级乃至市级层面予以协调解决。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法治根基。一是街道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高标准推进各项法治建设任务落实。二是严格履行法治报告制度,落实年度述法工作。将街道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班子领导成员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及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个人年终述职报告,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发挥好“头雁效应”。

  (二)坚持依法履职,提升建设质效。牵头成立由党工委委员、职能部门和法律顾问组成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社区主要负责人依法办事,细化分解法治建设任务清单,明确具体指标,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

  (三)深化法治实践,优化治理生态。构建全域覆盖宣传体系。打造一广场多站点普法矩阵,构建“云端 + 网格”双线普法模式,以德济门为核心,联动社区法治长廊形成辐射网络,在 “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周等节点举办集中宣传活动13场,累计发放《民法典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 1800 余份,覆盖群众3000多人,全年累计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典型案例解析6篇,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2025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民法典宣传月”“12·4”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契机,邀请律师为党员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和法治思维培训,内容包括宪法、民法典等基础知识,提高法治能力,弘扬法治精神。同时结合公益讲解、主题活动、城南庙会、文创集市等,积极开展一系列世遗点保护的宣传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推动社会共同参与世遗保护。

  (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闽执法”平台运用,实现执法信息录入、案件办理、监督管理等全流程电子化、智能化,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重点规范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加强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监督。

  (三)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加大对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严重精神障碍、“三失一偏”等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帮扶力度,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总结

  本年度,临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有效提高辖区干部、居民的法律认识,推进法治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规范性文件管理科学化,保障执法监督公正、合法、规范,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优化自身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与思路,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弥补现存短板,确保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共鲤城区委临江街道工作委员会         鲤城区人民政府临江街道办事处

  202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