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8-12-31 15:02 浏览量:1
 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2018

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2018年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围绕打造鲤城文化升级版目标,着力在公共服务、传承保护、产业提升、行业监管等方面有新提升。我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32个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名单,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观察点;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4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25名非遗传承人被认定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区图书馆再次获评国家一级馆;新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全年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710.58.27万人次,比增18%;总收入99.8亿元,比增25%现将2018年工作情况和2019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情况

(一)推进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1、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区两级政府投入40万元建设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示范点;建成首批6“百姓书房”,与辖区内的4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互补,进一步均衡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分布;投入120万元建成鲤城区文化馆闽南文化生态展示馆加大对基层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室内健身房2个、笼式足球场1个、健身路径项目12个点、多功能运动场地4个。组织街道文化站长、社区文化协管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文化协管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文化、体育各群众社团的管理工作。启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区动员会及培训会。

2、丰富群文活动。组织三大类十五项非遗民俗共300多名演职人员、国家省市各级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央电视台2019年戏曲春晚并圆满完成录制任务。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先后开展了“新时代 新征程泉州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暨“深化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文艺志愿服务、区中小学生“同心向党”歌咏比赛、“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区第十二届百场电影进社区放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宣传图片展、“刺桐文化广场·芳草园”公益性文艺演出等活动。成功举办2018泉州元宵灯会暨鲤城区第二十届元宵花灯展,共展出闽南传统花灯386盏,小学生创意花灯300盏,受到各界好评举办“海丝情·闽南韵”摄影展。开展群文之声合唱团新春联欢会、“三下乡”文艺演出、“奋进新时代 劳动最光荣鲤城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先进大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六周年文艺演出以及“阅读因你而美丽”社区全民阅读周4.23世界读书日”等活动。

3提升群体服务。统筹协调区、街道、社区三级健身网络、健身工程点、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全民体育休闲健身活动。举办区直机关迎新春趣味接力、定点投篮、五人绑腿、五人制足球比赛和2018年全民健身“移风易俗”暨首届“鲤城青商杯”社区篮球联赛举办“我运动、我健康”太极拳比赛;联合教育局举办2018年鲤城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暨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共设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棋类、武术套路、跆拳道8个竞赛项目,近千名运动员参加;组织2018年泉州市第七届等级篮球联赛‘延陵境主公杯’甲B比赛”等组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共获8147,名列全国100个武术之乡第14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选送18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并组织培训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足球项目)21人。积极组队参加市少儿各项目锦标赛,已完成11个项目比赛,共获282731做好区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为区首批体育训练基地授牌,成立鲤城区篮球协会、电竞协会。圆满完成2018环湾自行车赛(鲤城赛段)组织保障工作。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推进保护。一是开展文物“技防”。继续沿续“火灾监控”系统工程及文物古大厝的老旧线路改造工程。开展对我区蔡清故居、黄宗汉故居等26家文保单位用电线路等用电安全全面改造立项工作,目前电气线路改造方案已经市文广新局完成审批,并且聘请第三方泉州信恒招投标代理公司开展施工单位招标工作。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电气火灾监控设施试点单位运转情况检查,共预警10余次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确保文保单位安全。在年初省文物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中,我区文保单位电气火灾监控设施工作得到省文物局、省消防总队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二是配合“城市双修”工作。完成泉州万正色故宅、黄氏宗祠、李贽故居和安礼逊图书楼修缮方案设计编制工作。三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现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7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68人、非遗传习所1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2个,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262个。

2、加大传承。一是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二是成立以鲤城非遗传承人第二代为主的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促进会。三是组织我区非遗传承人申报市高层次人才,截止目前已有25名非遗传承人被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四是举办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展等活动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五是联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开放与创新青年传统工艺邀请展,展示了泉州锡雕、泉州(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等传统工艺。

(三)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推动文旅业态提升。深入了解全区民宿行业发展状况、经营情况、主要客流来源等方面问题。召开旅游交流座谈会,广泛征集旅行社、文创行业、酒店、民宿等各界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们关于如何挖掘鲤城旅游潜力,完善旅游配套等意见和建议。开展第一批至第五批泉州市伴手礼复核,加强对伴手礼商家经营资质的管理。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扶持措施。跟踪推进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三四期、“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新门文旅街区等项目建设泉州新门文旅街区项目目前已启动青年共享社区建设,进行皮革厂、化建厂、豆制品厂三大旧厂房项目的设计。跟踪推进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三四期改造,三期目前招商入驻率达70%以上配合相关部门推进泉州美食城、楠得有鲤、新东方酒店、谷岭人家、闽南映像项目建设。组织3家文化企业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红莲木雕参展的九色鹿的故事作品获2018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2、深化“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一是举办各类活动。春节期间与市旅游局联办“小白”免费游古城申遗点活动,配做好第三届海丝古城徒步穿越活动、迎新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古城徒步活动“五一”期间举办了“古韵鲤城·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之“温陵记忆·味道古城匠艺市集暨非遗创新设计大赛,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非遗体验项目开展了890次。十一”黄金周期间,结合首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活动的举办,精心策划近20项旅游活动,传统活动与新派体验共赏。特别是金鱼巷上演“古韵鲤城·美好生活”2018年少儿非遗之旅展示活动,通过快闪表演、巡街、“五祖娃娃”武术表演、木偶头表演、拍胸舞表演等多种形式传播泉州古城文化,共吸引游客6万多人次。

二是完善“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做好宣传营销。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网络相结合优势,对我区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线上推介发挥旅游+”功能,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景区建设,充分运用旅游微信、微网等微平台 不定期在鲤城旅游公众号上推出“古韵鲤城 文化之旅”慢系列、周末原创系列,整合中山路、西街片区、后城片区的旅游休闲资源,为市民、游客推荐旅游休闲新玩法,公众号粉丝量、社会关注量、转发量猛增;线下推广,编印《鲤城旅游攻略》口袋书,提升游客来泉州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制作新版《鲤城手绘地图》、《礼城》及文创产品等宣传品,分发至星级酒店、旅行社、A级景区、民宿,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泉州)海丝国际旅游品牌博览会、第十四届海峡博览会、台北夏季旅展等旅游推介展会、福建旅游生活展、三明龙岩推介会、厦漳户外旅游专场推介会、京津推介会等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多渠道将古城旅游推向大众和市场。

(四)推动市场监管有序深入

1、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全面实行“双随机”抽查制度,抓住重要节点,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网吧娱乐场所整治、黑网吧治理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26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85家次,取缔无证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3家,事先制止违规电影放映行为1起,引导无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办理证件5家,对管理懒散、脏乱差的经营单位责令改正12家次。对擅自停止技术经营管理措施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立案办结2起。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对一家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互联网经营场所予以1万元处罚同时畅通举报途径,接收各类举报信息4起,及时处置并全部办结答复。排查扫黑除恶线索1条。检查持证经营场所617家次,发现整治安全隐患32起,

2、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办公室的作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及“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大力开展“秋风、清源、护苗”等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整治清理出版物市场,大力查处销售盗版图书、教材、教辅及音像制品,坚决杜绝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进入校园。加大对印刷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印刷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从源头上坚决惩处违法印发活动,督促印刷企业完善“五项制度”,确保印刷企业合法合规生产;以东街、新华路、江南、浮桥等出版物密集场所为重点区域,反复集中清查,严格收缴时政、军事、党央、宗教等各类非法报刊。开展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为主题的绿色书签行动。通过书签进校园、组织签名活动、张贴宣传海报、举办读书活动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有害出版物。

3、着力开展校园周边整治。一是落实责任到人,实行校园周边整治网格化管理。二是登记造册、全面掌握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对我区校园周边开设的各类文化经营场所逐一登记,动态掌握以学校为单位的网点周边文化市场环境。三是发动群众,引导全社会参与校园周边整治。印制宣传材料,发动学校师生以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供线索,协助管理,形成了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4加强游泳场所、旅游市场监管加强对游泳场所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对辖区内的游泳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督促正常经营旅行社完善基础信息、使用电子合同、强化团队名单有效填报等。强化旅游安全主体责任,逐一与辖区内旅行社、星级酒店签订旅游安全生产责任状。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结合节假日、十一旅游黄金周、“安全生产月”及“利剑行动”、暑期专项检查等,对辖区内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强迫消费等行为,确保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安全平稳有序。

二、2019年工作思路

(一)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1、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对标找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刺桐文化广场”、“百姓书房”等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督促并指导各街道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

2、落实公共文体服务。一要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长效保障机制,做好“百姓书房”的运营管理二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贯彻落实文化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构建“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共建共享。三要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推进文艺演出、电影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以及全民读书等公益性活动。做大做强并积极推广12个常态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四要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发展定期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好系列赛事,不断丰富市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抓好项目调整和布局,发展优势项目,积极参加各项赛事。

(二)力促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一要继续做好申遗工作。积极融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加强申遗点长效保护管理,持续做好申遗点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二要继续加大辖区内各级文保单位文物消防等安全责任制及日常文物消防等安全检查工作,完善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辖区文保单位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绩效评估体系,督促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规范文保单位日常安全监管职责,同时认真组织、加大文物消防等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根据国家文物部门相关精神,采用政府购买文物安全巡查服务等形式,加大文物安全日常巡查工作。三要加大文物执法检查工作,及时制止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侵害行为,有效保护文物安全。四要做好第八批全国重点遴选、申报工作,提升鲤城文化影响力。五要加快、全面推进泉州杨民居保护规划编制、泉州万正色故居修复保护、站前大道棚户区改造文物考古勘察和全面配合市“古城双修”工作开展,全面开展李贽故居、安礼逊图书馆、市舶司遗址、万正色故居、黄氏宗祠等历史文物遗产的修缮保护工作。六要全面推广文保单位消防火灾监控系统安装及部分文保单位电路改造工作。

2、加强传承开发利用。一要以古泉州(刺桐)史迹5大申遗点和泉州中山路、西街、城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为主线,加大对我区名人故居、历史古迹、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讲好鲤城故事二要合理利用古民居、古建筑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体验场所,让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的窗口和平台三要组织非遗保护领域研究专家对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调研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存续情况、传承人群数量变化情况、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 

(三)提升文旅产业发展体系

根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的“要促进鲤城旅游业态整体爆发”要求以及区委八届七次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域旅游这个目标,注重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品设计,积极探索“旅游+”模式,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努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带动鲤城经济发展的增长型主导产业。

1、项目带动。一要推动古城1+2+3”文旅综合片区建设,即打造以一条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为主轴,以临漳门、朝天门为核心的两大文旅休闲产业片区,以西街、后城、城南为主的三大历史文化展示区,配合市里继续推进泉州美食城、“东亚之窗”文创园、新门街“三创园”、源和1916三四期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辖区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二要筛选具有影响力和前景的文化产业企业。推荐申报一批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参加文化产业交易展会,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宣传提升创意生活空间,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2、做足古城文章。一要在保护古城肌理的基础上,依托我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探索利用名人名家、厝埕楼院、遗旧厂房,布局文化旅游业态。二要丰富古城文化活动。持续深化“古韵鲤城·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站位鲤城、立足街区、谋划动线、策划活动,组织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新门文旅街区、西街小西埕等园区举办文旅系列活动,在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可持续的文艺表演、广场活动、街巷演出、文创设计展示、古城风情体验等,举办“古韵鲤城·美好生活”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后备箱集市等,打造文创夜市、社区景区化、民俗周末大舞台等旅游散点计划,大限度地展现古城特有的文化属性,大力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激活文体旅游产业,推动古城文体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塑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海丝古城,实现古城社区就是景区、你我都是古城代言人。三要深化旅游品牌拓展营销。充分运用旅游微信、微网等“微平台”,推出“古韵鲤城·文化之旅”慢系列、周末原创系列,整合古城文旅游综合片区的旅游休闲资源,为市民、游客提供旅游休闲新玩法。多角度宣传介绍鲤城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并发挥“旅游业+”渗透作用,全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旅游品牌。

(四)规范市场监管体系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强审批业务环节规范化建设,配合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工作,依托权责清单、电子证照等,建立完善审批电子数据互联机制,提升行政审批信息化水平。引导和支持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发展,探索文化市场公共服务引入机制。

     2、强化文体旅游市场日常监管。强化文化领域意识形态管理,加大扫黄打非打击力度,开展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全力打击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联席会议,深化动态分类执法、精准执法,落实责任书签订、约谈、应急演练等“三个全覆盖”,压实经营者及业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突出日常巡查,继续加大网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书店、印刷行业等传统文化市场行业管理力度。结合重要节点,推进双重体系建设,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监督、旅游市场秩序和游泳经营场所安全工作检查

 

 

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

                             2018122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