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0-02-25 00:00 浏览量:1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5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永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鲤城自区划调整以来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区政府有效应对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和省、市、区《实施意见》,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七届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7.57亿元,比增14.6%。财政总收入12.12亿元,比增5 %;区级财政收入6.23亿元,比增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41亿元,比增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75亿元,比增16.2%。实际到资验资口径7622万美元,比增29.6%;出口商品总值3.67亿美元,比增11.13%。荣获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首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第二届文明城区、省知识产权强区等称号。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顺利通过考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重服务,保增长,经济回升向好

    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全力扶持服务企业发展,千方百计保增长。一是营造氛围为企业鼓劲。召开全区扶持服务企业发展大会,动员各级各部门“协同、协作、协力”帮扶企业发展;成立工业生产调度室和应对处置经济危机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企业排忧解难,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组织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举办多场专题培训会,及时向企业解读传递最新政策。二是出台政策急企业所急。先后出台实施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向企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和促进外经贸发展等政策,落实本级财政3367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其中提前兑现改制上市奖励资金和税收返还558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鸿星沃登卡、格来德集团、铂阳精工在境外成功上市,2家企业完成改制,6家企业与上市中介机构签订协议。三是保障要素解企业之困。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组织政银企融资对接洽谈会、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专项助推行动等,达成贷款意向10亿元,实际融资额3亿多;成立“两证”办理领导小组,整理上报311家需办理“两证”的企业,办结土地证21宗、产权证53宗。加强与省外15个劳务合作县区建立就业信息沟通机制,组织5场大规模招聘会等,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二)重创新,调结构,产业持续升级

    一是创新驱动持续有力。下达科技三项费用1400万元,重点扶持一批优化产业结构的高新技术项目。新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微波通信产业基地被国家创新基金确定为全国首个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2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数全市第一;3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占全市近一半;7个技改项目被列入省工业内涵深化技改工程重点项目计划,创历年之最;新增12个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鸿星尔克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工业拉动有力,3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1.71亿元,比增12.2%,占工业总产值90.8%。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产值超亿元企业31家,比2008年增加5家,完成产值97.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比增22.8%。扶持规模以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46.75亿元,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贡献率达到88.6%。电子信息产业逆势强劲增长,完成产值19.12亿元,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9家3G企业完成产值5.26亿元,比增46.1%;4家光伏企业完成产值6.31亿元,比增37.6%;钧石能源产能不断扩张,已具备200兆瓦的生产能力,纳税3856万元、比增91.9%。纺织鞋服产业在艰难爬坡中稳步增长,完成产值106.52亿元,比增8.5%;机械汽配产业平稳增长,全省首台轮式挖掘机正式下线。三是新兴三产持续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6 %。总部经济继续集聚,10家总部企业创税1.8亿元,比增12.54%。创意经济蓬勃兴起,元和创意会馆(一期)建成试营业,泉州首部闽南语动画片《蔡六》开机制作, T淘园、六井孔文化创意园已动工,视通光电三维动漫已初具规模。各种流通业态竞相发展,安盛物流、新华都配送中心被列入省物流项目和商贸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水果批发市场、泉州幸福网店商城相继开业;金泉钢材市场顺利入驻、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日益繁荣,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92亿元,比增23.9%。

    (三)重运作,促进度,项目扎实推进

    一是争项目储实力。加强项目对接,积极对接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重点扶持领域的有关政策,申报增投项目27个,争取补助资金2040万元。组织50家重点企业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对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项目64个,总投资18.5亿元。加强项目招商,深化“活力产业助推”招商行动,大力实施二次招商、零地招商,盘活土地300多亩、闲置厂房25.13万平方米。二是推项目显实效。组织开展动员大会、年中调度、现场观摩等活动,抽调人员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全区所有在建项目进行检查,以检查促进度。充分利用现有融资平台及资源,成立鲤城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延陵安置小区一期、金浦排涝泵站等项目竣工投用,笋江花园城、泉州十五中等项目基本按序时进度推进,海天国际、七星电气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已全部或部分竣工。三是管项目出实招。梳理汇编各级项目建设规范性文件,出台《鲤城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规定》、《规范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征迁补偿资金管理规定》,重申工作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成立鲤城区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监督领导小组,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派驻重点建设项目廉政监督员,对项目建设实施全程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把每个项目打造成廉洁项目。

    (四)重规划,强管理,城市更具品位

    一是主力板块更为突出。瞄准创建创业宜居城区目标,牢固树立城市成片滚动开发的理念,着重推进滨江、园区、商贸物流、电子汽配城四大板块。滨江板块按照商务创业、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居住、生态公园五大功能分区进行规划,修建性详规通过市级批复,133亩商务创业功能区(一期)被确定为泉州市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园区板块全面实施《江南高新园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片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和三产服务配套“三大工程”,初步形成“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全年共出让土地使用权7宗、面积376亩,出让金12.76亿元。二是城市管理更具规范。以健全长效机制为抓手,投入1100万元翻新修复破损路面3600平方米,改造16条道路的照明设施,改造修缮22座公厕;在全市率先推行市容卫生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分为611个网格责任到人,实现市容卫生管理地域无缝覆盖;组织拆违行动148场,拆除违法建设265宗1.92万平方米。交通环境、“五小”行业、农贸市场等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全国爱卫会的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三是生态环境更加优化。扎实做好近海水域水环境和重点流域的整治,投入880万元建设园区、临江工业区等污水支管网,疏浚南环路、笋江路等污水管网,新区污水收集量达到8500吨/日,提前2个月达到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完成800亩植树造林任务。投入836万元抓好新区8个重点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树兜等3座垃圾中转站,坑头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全区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万元GDP能耗为0.58吨标准煤。“十一五”中期减排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和省、市中期考核。

    (五)重投入,增实惠,民生保障有力

    全年财政投入民生事业3.4亿元,其中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1.19亿元,比增23.4%,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比增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万元、比增8.6%,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一是教育保障稳固有力。全区预算内投入教育经费1.52亿元,财政投入教育的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新华中心小学、明新中学等“新区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东门小学等抗震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全年多投入财政975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二是就业保障基础扎实。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新增就业人数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6%以内,劳务派遣4361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01万人、3.6万人和3.65万人。三是住房保障成效凸显。投入3.32亿元全速推进安置房项目建设,建成50.27万平方米,安置2964套37.96万平方米;江南经济适用房(一期)建成852套,已全部预售;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购置廉租房87套,发放货币配租103万元。四是医疗保障日益健全。出台实施《鲤城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考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名,有效解决卫生人才紧缺问题。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有效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落实,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5万份。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分别达到14.8万人、3.7万人。五是养老保障不断深化。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3万人,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伍堡社区等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扎实推进,和平社区等4个社区被确定为省级居家养老试点单位。六是救助保障及时到位。对全区1093户2800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667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救助4200多人次58.5万元,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问题;生活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资助力度加大,共投入资金187万元。总投资3245万元的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

    (六)重统筹,求稳定,社会和谐有序

    一是文体工作再创佳绩。富美宫等8处市级文保单位被确定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5项非遗入选省级第三批保护名录;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二级馆”初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在第11届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二是鲤台交流凸显成效。成功举办2009“温陵妈祖会”和海峡两岸“民间信仰与慈济和谐”文化研讨会,组团赴台参加“关帝文化”等活动,促进鲤台民间文化交流。三是计生工作保持前列。人口早教、职业化建设、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区人口出生率9.42‰,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7.91%,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四是稳定工作紧抓不懈。开展领导干部接访群众活动11场,“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化解信访积案21件。“三排查一促进”活动纵深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社区警务、社区矫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不断创新,综治“三率”保持在全市前列,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顺利通过省督导组检查督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三年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努力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成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笋江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快推进。五是其他事业统筹发展。全面推进“文明人、文明城、文明风”主题实践活动,金山社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社区。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四川彭州恢复重建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897万元。创办《方志文萃》,构筑区域地情服务新平台。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十二五”规划等工作有序开展。妇女、外事侨务、老龄、物价、档案、国防动员、支前、民兵预备役、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重规范,提效能,施政务实清廉

    一是依法行政规范有序。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开展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件、政协委员提案136件,办结率均为100%。健全政府规范性文件报备制度,主动向区人大报备规范性文件11件。政府信息公开扎实推进,公开政府信息1697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完成31个行政机关公权力全面梳理、编印工作。开通全区行政执法信息平台,规范和监督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五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完成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二是效能建设深入展开。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作,着力精简审批环节,新增进驻中心项目44个,减少申报材料53项,压缩承诺时限653个工作日。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取消达标评比项目9个。狠抓行政问责,共发出12份问责处理情况通报,对7个单位62名干部进行效能问责。启用全区网络行为管理系统,加强和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上网行为。三是反腐倡廉取得成效。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建设执法信息平台,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和招投标等工作,核减工程造价4736万元。认真开展“小金库”清理等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处理违法违纪人员17人,挽回经济损失669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各种不利因素交替叠加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来鲤务工人员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鲤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给予政府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外贸出口回暖缓慢,利用外资后劲不足,部分企业和行业经营还比较困难;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够高,高新产业体量还不大,土地、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紧缺仍然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任务艰巨;街道、社区公共经费仍然不足,运转还比较困难;民本民生有待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安全稳定压力加大,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还需要加强。此外,个别公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2009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17项任务有5项尚未完成。上述问题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抢抓机遇、大有可为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稳固经济回升基础,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启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区实现新一轮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推动鲤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海西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奋力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三大转变”、“四个致力”发展思路,继续推进结构调整、项目带动、新区开发、古城繁荣、和谐鲤城与效能建设六大重点工作,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创业宜居城区,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我区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增11.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增11.5%;工业增加值比增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13.5%;财政总收入比增11.5%,区级财政收入比增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8%;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与去年持平,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比增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6.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8.5%;万元GDP能耗下降2.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1002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削减至7944吨以内。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的经济增长要有个更高的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的一揽子指标来努力和考核。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突出把握好以下七个着力点:

    (一)工业提升,把着力点放在持续优化结构上

    积极融入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点产业振兴的政策,抓紧出台我区重点产业振兴的具体实施意见,促进工业结构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提升,努力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一要培育龙头,引领提升。围绕整合提升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三大支柱产业,牢牢抓住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和光伏产业重新洗牌的时机,以钧石能源、文创太阳能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系列产品,拉长、完善产业链,积极打造海西光伏产业的聚集高地。推动雷克通信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射频标识与物联网的有效对接;支持泰克通信、泽仕通科技等相关企业加快3G项目建设进程,抢占3G市场份额,打造全国主要的微波通信网络优化设备生产基地。发挥好31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推动10家规模以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充分发挥项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海天国际运动服装产业基地、格来德工业园等23个重点工业项目,力保早建成、早投产。

    二要强化创新,助推提升。以创建全国知识产权强区为目标,不断拓展十大行业性公共技术平台的服务层面,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成立泉州市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抓好国家创新基金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试点,提升无线通信企业技术层次。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与改造,积极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5个和省、市技改项目25个,争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家;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市级以上各类技术研发中心8家。加强品牌创建、运营和提升,鼓励企业争创驰、著、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争取新增各类品牌商标11个,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品牌全面开花态势。引导区内企业参与制订各级标准。加强企业上市工作,协助企业解决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推2-3家企业改制上市。

    三要完善配套,服务提升。认真落实《江南高新园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大园区存量用地盘活和闲置厂房招商力度,抓紧推进园区商务酒店、新塘、树兜商住区、共用技术服务中心等项目的招商工作,督促盖奇服装等入驻园区的项目按时或提前动建投产,力争全年新增动建项目16个、投产项目15个。要加快园区六期建设,逐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努力将园区打造成高层次的先进制造基地和产业集聚平台。同时要密切关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动态变化,持续贯彻各级一揽子计划,落实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二)三产突破,把着力点放在壮大新兴业态上

    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按照改造与培育并举的原则,以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三产为突破口,引导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三产集聚,促进三产内涵优化、提质增效,打造区域性商业中心。

    一要力求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新突破。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建立全程服务机制,为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吸引外部公司总部入驻创造条件。实行“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模式,采取措施留住现有大企业总部,尽力把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的总部研发功能和商务功能留在鲤城。要发展“人缘型”经济总部,吸引泉州籍乡亲回乡创办企业总部;培育壮大现有的10家总部型企业,促其“内强总部、外拓基地、根植鲤城”。要加快发展现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和电子商贸、网上购物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支持新华都物流、东南医药物流和幸福网店商城做大做强;加快培育现代都市商圈,规划建设江南片区全业态商贸服务中心,努力引进一批高端商贸业态,发展一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加强工商战略联盟,通过完善提升九一街IT产品中心市场等专业市场,促进商贸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要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积极打造以中山路为主轴,以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等为核心的 “一线三片”旅游线路,加快紫帽山、乌石山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培育寻根谒祖之旅、宗教朝圣之旅、闽南文化之旅、生态民俗之旅等,使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真正得到保护和利用。要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打响名城文化游品牌,努力将鲤城建设成海西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中心和闽南文化生态展示区。

    二要力求传统服务业提升有新突破。加快泉州海峡电子汽配城和工矿汽配城建设,促进汽车展示中心、4S专卖店、二手车交易市场、零配件及汽车用品供应等集聚发展;协助做好万祥商城、聚鑫数码商城的招商融市,加快推进金泉钢材市场、新华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特色街市群。筹备成立鲤城区“老字号”协会,支持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或“福建老字号”的企业打响自主品牌。

    (三)项目带动,把着力点放在攻克瓶颈制约上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鲤城再提升的有效抓手。要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着重抓好总投资109.26亿元、年度投资27.83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破解用地、融资、安征迁等难题,全程全速加快项目进度。

    一要狠抓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和项目报批、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各项工作,对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力保商贸物流中心一期、金龙商贸服务中心、池峰路二期等项目按计划节点动工建设;力促站前大道、滨江片区金塔段总部经济区、滨江商住区等预备项目尽快转化为在建项目。

    二要狠抓项目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着重抓好出让金的回笼工作,继续策划、推出一批成熟地块的“招拍挂”,缓解财政压力。加快完善投融资平台,有效盘活国有资产。继续争取和落实中央增投项目,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和衔接,努力多争取一些上级扶持资金。要强化用地保障,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滨江片区与园区等项目900多亩建设用地的上报审批工作;着力抓好387亩土地、7.2万平方米建筑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50个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三要狠抓项目规范管理。继续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挂钩领导和项目业主责任。要规范资金管理,切实落实好《鲤城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规定》,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强质量管理,认真按照项目建设终身责任制等要求,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要加大督查力度,每月开展一次督查活动,对工程进度等进行检查督促,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四)城市跃升,把着力点放在塑造宜居品牌上

    要强化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并重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推进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全力打造创业宜居城区。

    一要加快新区崛起。重点要加快滨江片区和商贸物流中心片区建设,不断完善新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带动新区城市化进程。滨江片区要充分利用滨江资源,按照滨江片区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延陵安置小区二期、滨江商住区、江滨南岸辉映江山、浯江路等项目,做好滨江总部经济区的招商工作,加快建设集商业创业区、文化创意区、滨江总部区、滨江生活区为一体的现代滨江新城,努力将滨江新城规划建设成现代化宜居新城。商贸物流中心片区要加快一期集高尚商住区、星级酒店、大型商场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工建设,做好商贸物流中心二期的前期工作,推进笋江路沿线580亩区块内商住小区、大型商场和医疗、学校、公园、安置小区等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江南新区核心区。

    二要推动古城繁荣。要实施“创新和创意”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古城保护利用改造复兴工作思路,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彰显文化、适度开发”的原则,努力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建设,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加快城南片区二期改造进程,加快推进美食街北延段片区、龙头山片区、南俊巷北拓等项目规划建设,逐步根除老城区危房安全隐患,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和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完善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策划、运营团队,配合中侨集团抓好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规划建设,培育文化创意设计龙头。扶持“功夫动漫”加快发展,吸引动漫企业在我区集聚;力争T淘园、六井孔文化创意产业园2010年底正式开业,推动183创意集聚区发展,加快古城繁荣复兴。

    三要建设生态鲤城。要扎实做好“创模”迎复检工作,认真对照《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逐项梳理,狠抓落实,确保顺利通过“创模”复检和完成环保责任书各项任务。持续推进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和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江南新区污水管网建设,有效提高污水COD浓度,力争到2010年底污水收集量达到1.28万吨/日,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切实发挥好减排作用。要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年内要取缔所有畜禽养殖点。继续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创卫过程积累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保洁人员691名,切实做好保洁工作;健全市容市貌整治考评办法,落实市容节点专人责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两违” 制止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继续开展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投入1116万元,通过盘活闲地、硬化道路、疏通沟渠、完善设施、绿化美化等举措,着重抓好登峰等11个重点社区的综合整治。

    (五)内外联动,把着力点放在增强开放实效上

    要加快推进开放转型,不断创新招商选资理念,继续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推动外经贸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在稳定规模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加强对产业整体发展、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的研究,努力储备生成一批事关产业升级的好项目。加大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力度,引导规模小、技术落后、竞争力弱的传统生产企业或企业外迁后腾空的土地、厂房发展高新产业或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做好“三闲”盘活文章,挖掘税源潜力。狠抓在谈重点项目的转化,加强对大润发等项目的跟踪服务,促其尽快落户鲤城。

    二要在扩大份额中转变外贸方式。密切跟踪我区重点出口市场和22家重点出口企业动向,做好大宗、重点产品出口情况的监测、预警,引导企业因势制宜调整经营策略,有效规避外贸风险。继续推进外贸出口转型,鼓励出口大户培育自主品牌,力促光伏等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参与海外并购,建立直销渠道,获得国际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力量,避开贸易壁垒,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要把握自由贸易区的关税优势,大力开拓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三要在拓展平台中密切鲤台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先进制造业,加强与台湾光电、3G通信设备及关键配套、数字视听等产业对接,鼓励骨干企业与台湾相关知名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努力吸引蓝天集团等台湾知名现代商贸企业进驻我区,拓展鲤台产业合作空间。继续发挥“五缘”优势,精心打造地方戏曲、民间信仰、民俗活动、宗亲联谊等文化交流载体,着力构筑鲤台文化交流前沿平台。

    (六)社会协调,把着力点放在推进各项事业上

    一要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围绕“建设教育强区,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目标,推进均衡发展、品牌教师培养等“六大工程”。做好泉州四中与泉州八中校园置换,稳步推进通政小学校园拓展和新隅小学重建等工作;在新区规划建设泉州七中新校区及小学、幼儿园,有序推进江南新区小学的整合,确保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力争完成学校抗震加固工程7万平方米;扩大教育救助覆盖面,保障贫困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老人教育等,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二要努力繁荣文体事业。做好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推进老城区179个古城文化展示点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编撰《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全面完成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和第九届市运会。三要努力推进卫生工作。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及重大疾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新区筹建包括江南、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浮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落实社区医生进家庭工作。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加快推进卫生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四要努力加强计生工作。以争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善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六大机制”,力争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社会抚养费大额征收、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我区计生工作持续创新走前列。五要努力抓好其它事业。启动新一届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志愿者服务工作,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增加财政投入,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公共经费保障机制,拓展社区发展载体,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要强化人才服务,完善“鲤城人才网”建设,搭建引进人才的新平台;加强非公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审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切实帮助解决落户、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确保如期完成终期目标。完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提升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水平。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继续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七)和谐为本,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质量上

    一要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组织培训各类劳动者2万人,加强与省外劳务合作县区的联系,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险统征”机制,加大企业员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力度。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续保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坚持实行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积极推行外来工、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大力推进工伤保险,稳步推进生育保险。加快组织实施“金保工程”。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困难群体生活权益。全面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严密防范、依法查处企业拖欠工资等问题。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加快江南经济适用房建设。三要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27件35项、总投资5308万元,这些项目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用。要加快市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民生设施改造建设,努力提升中心市区便民利民的能力。四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切实做好“五五”普法迎检准备,深化依法治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继续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约访和带案下访活动,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突出问题,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目标考核制度,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和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按照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忠诚履职,攻坚克难,切实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努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

    一要“新”。就是要激活创新思维。要把学习作为责任,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宏观走势和微观变化,深入思考“好”的内涵、“快”的要求,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使之更好地引领鲤城中长期发展。要把创新贯穿始终,健全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科学决策体系,用新的视角审视形势、新的思维谋划工作、新的办法破解难题,尤其要用活海西政策,更好推动科学发展。

    二要“严”。就是要严格依法行政。要深入贯彻《监督法》,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提高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重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各商会、行业协会依照章程开展活动。全面贯彻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率先成立区政府依法行政规范指导中心,继续推进全面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提高行政公信力。

    三要“实”。就是要力求务实高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办实事、求实效。要在服务上提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效能建设工作制度,大力倡导特事特办、要事快办、急事急办。完善并联审批工作流程,突出抓好集中联合审查、联合勘察,确保联审联办顺利开展,切实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协作不力的问题,坚决防止推诿扯皮。要在管理上提效,把过程推动与结果倒逼结合起来,坚持以效率和效果来检验工作、评判服务,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机关绩效管理,扎实推进机构改革,严肃机构与编制纪律,稳妥推进以岗位设置聘任和绩效工作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

    四要“正”。就是要做到清正廉洁。把为民执政理念融入到感情里、体现在政策中、落实到行动上。要保持清正之风,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意见》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制度,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开展行风评议,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团结凝聚力量,奋斗铸就辉煌。我们坚信,只要充满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坚持一抓到底的恒心,任何困难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为建设现代科工贸旅游文化名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新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P3):指区政府和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的电子科学与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建立的军民两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P3):指泉州金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电池成套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3.2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P3):指泉州源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高精度低耗材精锻差速器锥齿轮项目、泉州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遥控式通用机车信号发送项目、泉州协高微波电子有限公司3G超线性RF功率放大器项目、泉州鲤中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双侧交叉脉动循环喷淋杀菌机项目、泉州万华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无绳倒车雷达项目、泉州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连续磨机用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刚石磨具项目、泉州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TD-SCDMA场强覆盖传输系统项目、泉州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铁路通信网络光纤直放站系统项目、泉州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项目、泉州新日成热熔设备有限公司高速医用创可贴自动生产线项目、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环保回收型超薄全密封食品容器项目、泉州鲤城飞捷无线电厂DTMB无线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项目、泉州欧讯电子有限公司高功率镍氢通信电源项目、泉州劲鑫电子有限公司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项目、福建省泉州华鸿通讯有限公司宽频全向天线项目、泉州佳信天线有限公司宽带SCDMA智能天线项目、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安全失效模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项目、泉州星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3G多载波高功率放大器及多载波高功率放大器模块项目、泉州红太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远距离移动通信短波单边带电台项目、泉州美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IIC总线智能扩充直放站监控系统项目、福建泉州国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GR系列通信天馈线接头保护盒项目、泉州隆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TD-SCDMA移动高清视频网络摄像机项目、泉州万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TD-SCDMA矿井移动通讯覆盖及定位系统项目、泉州西海岸微波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泉州市微波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4.3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P3):指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泉州文创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泉州海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5.7个技改项目被列入省工业内涵深化技改工程重点项目计划(P3):指泉州协高微波电子有限公司的3G超线性RF功率放大器、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天国际运动服装产业基地、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贱金属超大容量多层陶瓷电容器、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的TD-S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产业扩建、泉州远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纸浆模塑成型机技改项目、泉州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的TD-SCDMA场强覆盖传输系统技术改造、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的40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6.新增12个省著名商标(P3):指昌德化工、金山石材、华盖机械、泽仕通、新荣顺机械、福辉机械、源益机械、银泉汽配、恒劲机械、格来德、蓝氏钟楼肉粽、富源茶业。

    7.3个省名牌产品(P3):指泉州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泽仕通科技牌微波直放站,泉州市雷克通信有限公司的LK牌高线性功放组件,福建格莱德服饰实业有限公司的格来德GREAT牌针织内衣。

    8.9家3G企业(P3):指泉州协高微波电子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泰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泉州雷克通信有限公司,泉州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泉州华鸿通讯有限公司,泉州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万华科技有限公司,泉州隆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元信电子设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9.4家光伏企业(P3):指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泉州文创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泉州金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文创太阳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10.10家总部企业(P3):指福建泉州华远电讯有限公司、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亿兴电力集团、泉州集英保安守押有限公司、泉州华明贸易有限公司、泉州燃气有限公司、泉州医药分公司中心医药经营部、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中闽百汇有限公司。

    11.“一园四区”(P5):“一园”指江南高新园,“四区”指江南高新园内致力建设的四大片区,东部片区要形成产学研展示区,南部片区要形成微波通信产业集中区,中西部片区要形成工程机械制造业集中区,北部片区要形成基地型、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区。

    12. “五小”行业(P5):在我区指小餐饮店、小理发店、小旅馆、小食杂店、小网吧。

    13.8处市级文保单位(P7): 指富美宫(“奉督抚两院示禁”碑)、花桥慈济宫、祖闾苏民居、锡兰侨民旧居、安福寺、王顺兴信局旧址、黄宗汉故居、安礼逊图书楼。

    14.3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P7): 指黄义罗(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邱剑英(泉州拍胸舞)、杨翠娥(南音)。

    15.5项非遗入选省级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P7):指泉州跳鼓舞、泉州(杨氏)锡雕技艺、泉州春生堂酿酒技艺、源和堂蜜饯制作技艺、泉州老范志神粬。

    16. “三排查一促进”(P7):“三排查”指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管控社会高危人群和重点人员,“一促进”指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17.综治“三率”(P7): 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重视率。

    18.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P7):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19. “三项行动”(P7):指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

    20. “三项建设”(P7):指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21.“三年行动”(P7):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方案》(泉政文〔2008〕105号),区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全区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简称“三年行动”。

    22.2009年区《政府工作报告》5项尚未完成的任务(P9):指瑞麦驻泉总部落户鲤城,筹建鲤商大厦,启动老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美食街北延段和侨联大厦、粮食局等改造,钧石能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250兆瓦的生产能力,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23.三大转变(P10):指将产业发展顺序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将并重打造“四个百亿产业”转变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两个百亿产业”;将城市零星分散开发建设转变为成片滚动开发建设。

    24.四个致力(P10):指致力提升三产水平、致力发展高新产业、致力打造滨江新城、致力构建和谐城区。

    25. “两头在内、中间在外”(P12):“两头在内”即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在公司总部,“中间在外”即生产制造在周边县区。

    26.“五个一”工作机制(P14):指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一笔启动资金。

    27.“183”创意集聚区(P15):指以租用美食街183号针织厂旧厂房为载体的艺术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已集聚了183房车导购、183婚庆设计、六艺空间(书法、绘画)培训等多家文化、艺术创意型企业。

    28.COD(P16): COD为 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缩写,又称化学耗氧量。指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能被氧化性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通常用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的量,以mg/L表示,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严重。

    29.“三闲”(P16):指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

    30. “五缘”(P17):指闽台两岸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连和法缘相循。

    31.教育“六大工程”(P17): 指区域教育优化工程、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三品”课堂研究工程、品牌教师培养工程、社区教育服务工程、教育和谐发展工程。

    32.计生“六大机制”(P18):指统筹协调机制、科学管理机制、优质服务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群众自治机制、人财保障机制。

    33.“金保工程”(P 19):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其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字。“一”是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二”是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三”是三级结构,指由中央、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四”是四项功能,指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