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12-29 08:30 浏览量:1

区十届人大三次

会议文件(十四)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8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克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这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广大党员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切实推动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领导下,锚定建设“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目标,持续实施“1+3+2”专项行动,全方位推进“活古城”“战江南”,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预计全区生产总值580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32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2亿元、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4.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GDP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我们接续奋战,主动应对经济新形势。积极加强政企互动。深化“进企促发展”行动,扎实开展“五经普”,优化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机制,走访企业近2000场次,及时掌握企业订单、用工等动态信息,针对性加密经济运行调度频次。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出台实施各类惠企政策10份,推动超5400家企业入驻线上惠企平台,减免缓退各项税费超4.8亿元,兑现惠企资金1.1亿元。积极加强投资拉动。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创新“双业主”管理机制,试行工程项目“分期竣工验收”,65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8.4亿元,27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首次获得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积极刺激消费复苏。开展“最闽南”本地生活嘉年华等“一月一主题”消费活动12场,拉动消费5亿元;投用晋悦·春江里商业综合体,培育大尾夜市等7个夜间经济示范点;新增商贸市场主体超万家,限上商业销售额全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积极稳定外贸发展。推动企业自营出口,鼓励二手车出口试点业务资格企业先行先试,组织超130家次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出海抢单,稳住外贸基本盘。

  我们接续奋战,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科创中心、紫华园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产业空间超50万平方米,光电产业园等2个项目接续开工建设;出台园区增产增效政策措施,招引莱卡智能工厂、芯迈科技等25个工业项目入驻,新增产业面积使用率超85%;高新区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开发区前10强,新型基建专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深化“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搭建“1+10+3”招商工作架构,创新设立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中心等4个“两地双园双中心”平台;结合“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行动,主动“走出去”开展招商活动66团次;积极“请进来”举办项目路演、产业链“早午晚餐会”、恳谈会等26场次;推动签约项目13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科大讯飞等3家国内500强企业顺利入驻。紧盯招商“三率”,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招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落地项目实现产值(营收)超77亿元、纳税近4亿元,综合考评位列梯队前列。深化“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培优龙头企业,2家企业入选市级民营企业百强,13家企业入选市级产业龙头企业,8家企业入选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强“四上”企业,新增各类纳统企业71家,年度新增产值(营收)18.8亿元、纳税超亿元;培塑质量品牌,推进质量强区工作,商标有效注册量达3.5万件,鸿星尔克获评商务部“诚信兴商”典型案例,火炬电子上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获评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培育总部经济,龙湖城市运营公司等6家区域总部落地运营,中建海峡等27家建筑业企业入驻建筑创新产业园。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新引建投石智库、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升格省级众创空间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2%。

  我们接续奋战,城市品质实现新跃升。强化城建格局塑造。配合完成江南新区控规修编,启动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建设方案编制,深化江南新区核心区、乌石展城片区城市设计,基本完成四大产业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开展中央公园等8个项目方案设计,从控规、详规、设计三个层面体系性谋划新区建设。强化城建项目攻坚。城建项目投资超年度计划27%,新开工项目22个、完工项目21个,征收房屋超60万平方米、土地230亩。古城保护提质提效,爱国路片区系列项目基本完成,古城街巷提升项目一期及状元街完成立面整治,中山南路及周边46条街巷综合保护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打通2条断头街巷,八卦沟等内沟河整治工作稳步实施,中山中路保护利用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新区更新如火如荼,提速推进省级样板工程繁荣站前西片区,城市会客厅等13个子项目基本完工;加快建设“六个先行”配套项目,繁荣大道等3个聚城畅通项目建成通车,金鲤大桥、金鲤大道启动实施,建发、龙湖商住项目竣工交付,鲤城万达广场动工建设。强化城建功能提升。7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住宅小区逐步实现长效化管理。深化“照明提升”“绿满泉城”,点亮府文庙、晋江南岸等7个夜景工程,新增公园绿地5公顷、立体绿化10处、口袋公园10个,改造公厕20座。完成东街菜市场标准化提升,建成温陵公交首末站等6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超500个。投用坂头变电站,加快建设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启动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巩固“两违”整治成效,拆违73宗7300平方米。

  我们接续奋战,民生工程迈上新台阶。社会保障协同发力。高质量完成3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鲤跃”工程,靶向引进国家级人才、创新产业国内外博士7人,新增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坚持就业优先,创设零工市场、“金蓝领俱乐部”等平台,新增就业人员超6100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超1000万元。完善住房保障,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988套,改造棚户区项目2.25万平方米。居民养老金标准再提高6.25%,新建五星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个、长者食堂3个,为超千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健全救助机制,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基金,建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个街道未保站、4个省级爱心助残驿站、3个“邻·鲤”家庭驿站。教育事业提质加力。启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新开工通政小学田中校区等3个优质教育项目,建成投用第二中心小学常泰校区等3个项目,移交保利·天汇等5所配套幼儿园,新增学位3340个。推动9所试点校升级“5G+专递课堂”,第五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获评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医疗卫生保障有力。区妇幼保健院等4个改造项目投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浮桥和常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建成3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80%,乙肝筛查率超70%;医保覆盖面突破97%。有效遏制登革热本土疫情。积极承接优质医疗资源,与福医大附属二院、泉州一院共建“医联体”,招引落地中豹科技、集力生物等大健康产业龙头。

  我们接续奋战,文旅招牌增添新亮色。多维度赓续文脉传承。泉州古城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创新私人产权文物保护修缮新模式,顺利竣工运营省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项目,修缮花桥慈济宫等7处文保单位,启动5个文物安消防项目,构建“人防+物防+技防”防护体系,文保工作机制得到中国文物报宣传推广;2个案例获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常态化举办“走进世遗·遇见非遗”等展演活动,新增国家级传承人1名。多层次促进文旅融合。召开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实施文旅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出台“1+1+N”政策,设立世遗古城文化保护与发展公益基金;成功举办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百年中山路庆典等重磅活动,配合举办中国电影编剧周、海丝泉州文学周、海艺节等活动,落地实施泉州演艺剧场、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荣宝斋等30个文旅项目、总投资近85亿元,新增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新打造丝路友城、“五庙、五团”文商旅融合发展链条,建设中斯文化艺术馆等4处特色主题馆;发布泉州首个城市NFT数字藏品,上线“AI游古城”“刺桐博物之城”平台,营造文旅新体验新场景。抢抓全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机遇,实施旅游住宿载体扩量提质工程,投用运营钟楼七栩等11家住宿载体、新增床位超1100张。西街东段、中山中路实现分时段步行化,打造城南庙会、锦鲤瓦市等“宋元海丝荟”系列品牌,开展街头艺术“遇见鲤”文旅活动超百场,中山路上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龙岭社区入选全省金牌旅游度假村。全区旅游收入超百亿元、旅游人数突破千万人次。多方位拓展文明实践。常态化推进“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巩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成效。创新共建联建机制,新建16个“党建+”邻里中心,拓展优化邻里中心特色服务功能;规范提升12个实践所(站),推行“为鲤加分”文明实践平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提升2家公共文化服务中心、3家文化陈列馆,建成投用区级侨批馆和智慧体育公园、20个健身公园及30个文旅驿站等新型文化场所,区图书馆入选全国一级图书馆,刺桐艺术馆入选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西街菜市场获评省“五星级”文明集市。完成《鲤城区志(1998~2010)》编纂工作。

  我们接续奋战,安全基底筑就新起点。生态治理有力有效。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江南新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滚动推进63个水环境提质增效项目,深度排查管网492公里,解决内沟河问题排口183个。开展城市扬尘污染点题整治,实施10个大气减排精准治理项目,持续推进低VOCS原辅料替代,开展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危废转运处置利用率超99%,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水土保持取得长效进展。安全韧性提标提质。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成果,建成安全文化示范馆,超300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新引进工贸企业标准化创建实现100%。完善“1+N”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机制,成功抵御“杜苏芮”等超强台风。启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攻坚化解燃气安全风险1192处,自建房录入系统完成率等实现3个100%。建成338个“标准型”智能安防小区、82个“提高型”智慧安防小区,打造智慧安防“新格局”。积极融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治理“餐桌污染”,推进药品安全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建成4个智慧粮库,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社会秩序安定稳定。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宣”各项工作,刑事、电诈发案分别下降18.3%、31%,境外涉诈重点人员劝返率90%;创新打造“校园周边整治大数据模型”,有效提升学校周边监管力度。深化阳光信访机制,持续开展“四门四访”活动,提前化解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积案,群众满意率超97%。全国首创法院公安联合综治平台“海丝平安驿站”,发挥矛盾纠纷化解立体网络作用,人民调解成功率连续5年保持99%以上。率先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建成国动人防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召开工会、妇女代表大会。民族宗教、共青团、退役军人事务、科协、残疾人、红十字会、计生协会、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接续奋战,政府建设展现新作为。服务争优。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创新打造“全速办”政务服务品牌,全市首创“大综窗”集成服务,政务大厅窗口数量缩减22%,精简审批环节601个,压缩时限950个工作日。建立首个省级“亲清八闽 护企安商”警务联络站,推动法治护企行动,成立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信用修复中心,成功侦破案值超9亿元的2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推动汉威机械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七星电气获评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改革争先。全面推进22项改革项目,“世遗典范”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纳入省级“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工作。“大部制”协同办公机制、“一网统管”全领域社会治理模式等获省委改革办刊发推广。全面铺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6项执法权下放街道,打造涂门街等16条综合执法示范街。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2%,国投集团信用等级提升至AA+。组建各类基金8只,形成“1+1+N”基金体系;佰源装备上市申请获北交所受理。行政争效。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成立“行政争议府院协同化解中心”,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率达100%。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1件、政协委员提案177件,满意率均为100%。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获评省级第三方评估优秀等次。三朝巷廉洁文化地标获评首批新风正气福建“名片”,“世遗古城·清风知鲤”入选全省10条廉洁文化精品线路。

  各位代表!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2023年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鲤省市属单位、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所有“新鲤城人”,广大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鲤城正处于全面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有不少“攻坚战”和“持久战”要打:一是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各领域风险交织,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仍较困难;二是高质量发展态势尚未完全形成,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研发投入等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生态仍需优化;三是对照世遗典范城创建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仍需加强;四是产业要素保障不够充分,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六是政府服务管理效能、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还要久久为功。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认真解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是市区两级实施“三年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工作导向,围绕“产城人文安”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活古城”“战江南”,深耕“1+3+2”专项行动,勇当全省全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先锋,加快建设“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奋力实现“品质名城·现代都市”美好蓝图。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完成7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要素集聚与科技引领,打造产业创新示范先锋城区

  助力优势产业升级。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加快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智能装备等支柱产业提档升级。突出龙头培育,落实兑现工业企业培优扶强、引领创新政策措施,支持火炬电子、鸿星尔克等省市龙头企业创新升级、固链延链,力争实现产值超20亿元企业2家、超5亿元企业7家、超亿元企业25家。突出技术改造,深入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重点实施5个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支撑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新增工业互联网项目1个、上云上平台企业35家。突出增资扩产,加快建设8个重点工业项目,确保联兴发功能面料及产量提升等3个项目开工,田中机械智能化生产线等2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突出品牌提升,力争再培育1个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引导海天材料等纺织龙头企业申报省级纺织鞋服新产品,推动1家企业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

  加速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数字+新制造”固本强基,纵深推进省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联盟,探索设立新能源新材料实习实训基地,加快星云智慧“七个一”系列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再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0个以上,打造“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先行示范区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超10%。促进“数字+新商贸”创新创优,加快打造跨境电商聚集区,升级3个专业电商园区,鼓励正域等10家企业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推动电商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坚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总部企业提能工程,引进高能级总部企业3家,扶持22处楼宇经济发展;提速建筑创新产业园建设,招引5家新材料新技术建筑业企业,提供建筑领域全过程服务。促进“数字+大文创”建圈强链,用好世遗古城文化IP,应用元宇宙等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推动数字动漫、影视文创等与文化旅游、工业制造融合发展,再引进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新型文商旅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促进“数字+大健康”提质提级,加快海丝医疗智能创新港等大健康产业园运营,聚焦检验检测、中医药等细分领域,落地总投资超30亿元的AI智慧医疗系列项目。

  引导生产要素集聚。突出空间赋能,巩固“工业园区标准化”成效,加快光电产业园、科创中心二期等4个项目建设,新增产业空间超51万平方米;抢抓盘活利用古城国有闲置低效资产政策契机,推进16宗老旧厂房、低效办公等存量资源改造提升。突出资本赋能,发挥“1+1+N”基金矩阵作用,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引导母基金实际运作,加快设立新能源新材料基金、产城升级基金;“一园一伙伴”定制化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新增金融服务点2个。突出人才赋能,推行“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用好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认定政策,强化高技能人才与企业之间黏性,力争引进2支高水平人才团队,新建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全力打造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推动创新融合引领。全力推动中央创新区建设,实施“1+1+N+N”政策体系,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狠抓高企培育,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培育国家级高企1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3家以上;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工程,力争引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以上。狠抓平台引进,深化产学研赋能,建立“一校(院、所)一品一特一园”创新机制,推动西安交大等大院名校来鲤共建3个以上产学研联合体,引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2个以上。狠抓企业创新,巩固深化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行动,力争新增有研发投入企业25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增长15%、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

  (二)突出畅通联通与和谐共生,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先锋城区

  攻坚“项目创优年”。聚焦项目达效,实施重点项目65个,年度计划投资超145亿元,确保奔驰汽车4S店扩建等25个项目开工,繁荣片区棚户区改造等29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难点攻坚,纵深推进“抓征迁交净地”行动,接续开展乌石展城等片区征收工作,力争完成房屋征收超46万平方米。深化项目研究,全面清理处置零散、低效用地,储备一批优质项目空间;做深项目经济测算,适时启动新塘片区建设;做细项目谋划策划,全年新策划项目超100个。

  涵养古城文脉特质。高标准打造“大泉州会客厅”,探索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聚焦重点区域、关键节点抓好27个古城重点项目。优化提升古城街巷,完成中山南路及周边46条街巷路面改造及部分立面提升工作,先行启动甲第巷等龙头山片区4条街巷改造项目及江滨北路复线工程,活络城市肌理。美化雕琢古城风貌,新启动12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交付爱国路安商房,全面升级电梯加装、停车位补给等基础设施,启动第二针织厂等2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完善古城配套。精心还原古城文化,深入实施老建筑复活计划,加快大城隍等3个区域“保护式修补”,适时开展文庙-后城片区、城南片区及古城墙、古城门“生长式修补”,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会客厅。

  精塑江南功能品质。按照片区化、项目化、集群化思路,加快推动繁荣站前西、金鲤、乌石展城等重点片区开发成型成势。基本建成建发·养云等3个商住项目,新启动国贸·江南璟上等3个商住项目,加快建设鲤城万达等商业综合体,适时启动江滨南岸体育及配套工程等3个文体娱配套工程,打造“15分钟”优质生活圈。畅通多元交通路网,全速推进金鲤大道、田中大道等5个聚城畅通项目建设,加快泉南高速鲤城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江南大街及池峰路等8处重要道路节点改造,完善立体式通行系统。逐步完善配套布局,加快新步变电站及配套工程建设,新建开闭所3处、充电站18个。

  提升宜居生态气质。扎实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大会战,推进27个污水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加强入河排口环境管理等工作,启动建设乌石滞洪湖片区和水生态治理中心项目,落实区域水质监测综合评价体系,确保通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复核。巩固“抓城建提品质”行动成效,接续实施77个城建品质提升项目,投用江南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改造改建公厕20座。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助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深化“绿满泉城”行动,新增城市公园绿地5公顷、立体绿化10处、口袋公园10个。

  (三)突出赓续传承与融合发展,打造世遗保护利用先锋城区

  加快推动文化传承活化。深化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完善文物安全“1+1+1+2”防护体系,推进施琅故宅等6个文物修缮工程,实施开元寺、李贽故居等11个文物安消防项目,实现三级文保单位省级文物保险项目全覆盖。串联古城、古厝、古街巷等资源要素,探索“一街一巷”文旅融合试点,重点挖掘通政巷、状元街等街巷在地人文历史资源,继续招引各类文化体验馆落地,启动王顺兴信局旧址侨批馆建设。实施非遗“六进”活动,利用泉州工艺美术文化园、群众戏院等历史建筑空间,建设世遗非遗融合展示体验中心,打造非遗与世遗融合典范。

  着力培育世遗特色品牌。实施“古城+”文旅计划,联动各县市区文旅活动和特色产品进古城,开展“百镇千场”“千村万品”系列活动,打造“消费集聚区”;筹备推出古城生肖文化月、龙年艺术装置、又见宋元等文旅活动IP,举办“宋元泉州梦”“人来神往去泉州”系列活动,打造沉浸式时空穿越场景。做大做强古城徒步等世遗寻迹系列赛事活动,做精做细武术、龙舟竞渡等非遗系列赛事活动,打造“世遗泉州·韵动古城”特色赛事品牌。建立精品住宿载体体系,策划滨江沿段酒店部落,推进原金爵酒店等6个住宿载体改造提升,实行AI民宿管家分级技能培训计划,培训一支民宿管家队伍,提升“世遗人家”民宿品质。常态化开展“古城文化传播人才”培育计划,运营海丝泉州推荐官工作室,做优讲解员群体。

  全面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坚持“文化线、旅游线、消费线”三线融合思路,打造“海丝多元文化”商旅目的地。空间上试点融合,确定中山路、西街为先行试点,大力发展头部商圈、首店经济,将文化元素、旅游体验嵌入商圈布局,建立丝路美食博物馆、闽南风俗展示馆,打造独具特色的“海丝多元文化风情街”,争创国家级商业步行街,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商圈和商街体系。场景上促进融合,再打造一批文化空间、体验场景,探索结合节庆、民俗等形成文商旅融合新场景,推动夜间经济点覆盖8个街道,不断释放消费潜能。项目上加速融合,办好第二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开展旅游产品设计大赛、伴手礼商品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开工建设张艺谋海丝主题演艺综合体、老字号观光工厂等一批文旅新业态项目,加快新型文商旅产业集聚。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增长20%以上。

  (四)突出人文荟萃与国际时尚,打造营商优质开放先锋城区

  聚焦做优营商环境。擦亮“全速鲤办·共赢未来”营商服务品牌,着力优化“AI智能政务助手”“营商有鲤”等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进驻省网审批服务事项均达到“五级十五同”标准。深化“早午晚餐会”“进企促发展”等服务机制,强化企业问题实时跟踪和督办解决,切实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发挥海丝金融法务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势,进一步落实法治护企专项行动,探索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落实“刺桐红”三年行动,服务推动佰源装备北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聚力做好招商引资。搭建招商平台,加速运营深圳、北京、上海、西安等产业加速中心、飞地创新孵化中心和虚拟创新中心。建强招商队伍,常态化开展新兴领域产业和专业知识培训,打造一支懂产业政策、懂项目谈判的复合型招商队伍。拓展招商渠道,充分挖掘海外华侨、在外鲤商、港澳台资源,策划开展“出海”招商,举办基金、大片区开发等招商推介会15场。聚焦招商效益,力争全年招商签约项目12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力推动招商成果转化,确保2023年项目开工率超80%,2024年项目履约率超70%、开工率40%。

  聚智做精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网统管”改革,推动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运用,将党建、综治、民政等工作全面嵌入网格,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区域性指挥枢纽平台功能。纵深发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赋权事项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以效益为导向的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产业建圈强链等领域聚集,促进国企向投建营一体化综合运营商转变,区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6%以上。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工作。

  聚合做大开放平台。以世遗为媒,深化“丝路友城”等合作共建,搭建“文化交融、旅游互惠、好物互荐、宣介相推”等平台,推动优势整合、协同发展。发挥泉州古城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祖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等,与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联合开展民间信仰文化论坛等系列交流活动。持续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对口合作工作。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新模式,主动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依托外贸孵化中心平台,引入一批银行、企业管理培训等服务机构,延伸拓展二手车交易市场产业链,打造外贸出口新增长点。

  (五)突出多元供给和优质均衡,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先锋城区

  筑牢多元保障体系。以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导向,全力奋战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推行落户便利化,高质量提供落户“一站式”服务,加快新步、金鲤等安商房建设,基本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616套,新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00套以上,新建人才联络站2处,举办各类人才服务活动超20场。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培育“物业+养老”试点,新增长者食堂3个、家庭养老床位120张。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多元救助体系,精准关爱下一代,探索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巩固教育强区典范。接续攻坚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福师大泉州附中、科技中学达标创建,加快泉中职校创建省规范化中职学校,提速泉州五中、泉州六中等名校“过江”前期工作,投用通政小学田中校区等4个项目,移交城建·江南里配套幼儿园,新增学位4650个。实施“头雁计划”,构建完善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快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成立39个名校长、名师工作室。

  擦亮健康鲤城品牌。奋战卫生健康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提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等3个医疗项目建设进度,新增3个“医联体”,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慢病规范化管理人群用药保障率达60%。深化与中医院协同帮扶,推广“中医联盟+共享药房”,发动老中医下社区义诊,推广慈济中医馆夜间门诊做法;深化“一院一品牌”建设,打造以品牌科室为引领,全科医学为主轴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共建闽台中医文创街区。

  (六)突出防患未然与共治共享,打造智慧安全韧性先锋城区

  强化安全责任。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铁腕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工贸企业保持100%标准化提升,建成2个“八个有”标准化街道应急管理站。深化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全区3379栋房龄50年以上一般安全隐患老旧房屋整治,加强新增两违管控、逐步推进两违历史存量化解。构建燃气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整治率达100%。开展道路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打造交通事故预防“大数据+”管理机制,优化提升2处交通组织。全域铺开城市桥梁普查,完成5座桥梁整治。开展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成2个古城消防站,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站一体化建设,加强全灾种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治理。用好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考评督查系统,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成软件升级,“为鲤加分”文明实践平台实现常住居民家庭全覆盖。推动33个“党建+”邻里中心阵地功能最大化,逐步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古城大物业管理。深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81个物业小区垃圾分类达到“五有”标准,实现“四个规范”。巩固双拥共建成果,打造8个基层退役军人示范型服务站,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工作。

  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预判,依法依规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政府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快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持续抓好信访源头治理。抓好扫黑除恶、打击电诈、治乱除患等重点工作,深化一体化巡防体系建设,建设4个“一站式”警务综合服务窗口、31个示范(精品)警务室(站)。全面推广重点餐饮服务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严守食品安全。纵深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保质保量完成政府粮油储备任务、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适时启动国动人防指挥所建设。全面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残联、科协、社科联、慈善会、红十字会、计生协会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恪守“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以落实见真功,以实绩论英雄,不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要乘势而起、勇挑大梁。担重任、扛大旗,关键要抢抓机遇、敢打硬仗。积极抢抓国家支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福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重要窗口期,融入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等机遇,全力以赴稳大局、应变局,全力以赴谋工作、创佳绩。要把准方向、大干快上,强力推进项目攻坚、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抓城建提品质、文旅+等专项行动,厚植“靠实力说话”的底气,以“1+3+2”重点专项高质量推进支撑经济稳中提质、扛旗领跑。

  要敢于破题、勇闯新路。当先锋、作表率,关键要事不避难、敢打头阵。要始终以创新实践破解“本领恐慌”,坚持从墨守成规中走出来、从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司空见惯中闯出来,进一步强化穿透式系统思维、全链条算账思维,攻坚化解群众办事难、项目推进难、招商落地难等问题,做到“知难而上不言难、排难而上不留难”。要筑长板、补短板、填空白,紧盯世遗、创新“两张牌”,唱响古城、新区“双城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特色影响力、变革引领力。

  要蓄积优势、勇争一流。拼第一、争上游,关键要勤上苦攻、专上突破。强化分秒等不起、时刻坐不住、处处慢不得的效率意识,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年初亮目标、年中晒进度、年底比成果,拿数据说话、凭实绩交卷,营造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浓厚氛围。激扬“人争一口气、干争一步先、事必争一流”的比拼精神,凡事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迭代升级张榜招贤、揭榜挂帅等争先机制,形成全员冲在经济发展最前沿、拼在项目建设主战场、干在招商攻坚第一线的生动局面。

  要初心如磐、勇毅前行。守初心、担使命,关键要表里如一、干字为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整治事关民生的“微腐败”、权力集中的“高发区”、资金密集的“要害点”,强化审计前哨后警作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要恪守为民初心,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倾心倾情倾力办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政府的真情实举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万里征途风正劲,策马扬鞭再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勠力同心、苦干实干,为全面谱写“品质名城·现代都市”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