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概况
时间:2010-10-24 08:28 浏览量:1
 

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概况

 

 

【行政辖域】金龙街道办事处位于泉州城区西隅,晋江南岸。20061113日区划调整后,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人口数1.9480万人,外来人口3.2736万人。

【交通状况】金龙街道交通便捷,区域内有省道、县道、城区道路两横两纵,横有南环路、兴贤北路、纵有池峰路繁荣大道等。村村通水泥路面,各村都建环村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历史人文】金龙街道成立于200611月,下辖的饿11个社区是由浮桥和江南两个街道划分出来的。历史上人才辈出,较知名的有古店朱氏家族、后坑谢氏家族、高山林氏家族和石崎吴氏家族。明朝朱鉴、朱梧、谢斗佐、谢文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历代中原汉民南移带来中原文化,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受理学思潮与沿海资本主义萌芽的多重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历代仕宦,寓贤曾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古朴的民风民俗,组合成特有的文化现象。风俗民情分岁时年节和传统习俗。包括婚丧喜庆,节日活动等方面。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历来非常活跃,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扎根民间,得到较好的传承。

【建筑景观】辖区内有端耸回峙的紫帽山支脉;泉州第一位进士,唐朝的欧阳詹就在这里结庐,是集州文物衣冠之盛。早年旅居海外华侨 陈其星 先生就在此开发创办星光茶场。成了实业与观光的游览场所。有宗教圣地观音阁、安福寺,还有朱鉴故居、谢氏宗祠、高山古民宅等一批文物。位于紫帽山脉之末的龙岭,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于1934年在这里建立交通站,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了缅怀革命历史,中共鲤城区委在当年紫帽区工委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建造一座庄严肃穆、整洁美观、陈列有上百件革命文物的龙岭革命斗争史展室。已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风光秀丽的紫帽山、岩山支脉与人工秀湖——南高干渠、南低干渠,形成了山水相交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展现出她特有的魅力。

【气候与物产】金龙街道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全年湿润多雨,四季常青。雨量充沛,原来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有大面积的水稻土,大部分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大小麦、地瓜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山坡地,大部分种植龙眼树、杨梅、梨子、桃李等杂果,一年四季果味飘香。主要矿藏有花岗岩、砖红壤性红壤等。

【基础设施】区域内河流交错,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晋江是福建第四大江,也是泉州人民的母亲河。它通过南高干渠和南低干渠两条河流流经整个辖区。并建有一座中型自来水厂,供居民和工业的生活、生产用水。通讯设施完善,通讯快捷方便,随时可与国内外通讯联系,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交通便捷、电力充足,政府以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到此投资兴业。

【经济社会状况】金龙街道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区,水、电、路各项设施条件完善,具备大型特色的企业入驻。辖区布局有泉州市高新科技园区、泉州市汽配园等。全街道有各类上规模工业企业多家,初步形成了以机械五金、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塑料化工、汽配纺配、包装包袋、陶瓷工艺、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制鞋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服装、制鞋、包袋、化工材料、密胺餐具、日用塑料制品及各种织带、织线、陶瓷、树脂工艺品等几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是城乡企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商业网点遍布,有农贸市场、侨乡旧货市场等专业市场。这里已规划建设大型的商贸城,五星级酒店也将在这里落户。

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空前活跃,医疗卫生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新建成的泉州商贸学院就矗立在宽畅的南环路旁,每年都能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于200012月在原石崎小学校园内动工兴建一幢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三层教学楼,全校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校舍,90座位的崭新多功能梯形教室,5间专用教师的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小会议室、电脑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仪器资料室、储藏室以及教师宿舍、厨房、浴室等教学、办公与生活用房。有较齐全的各类教学仪器、标本、挂图。有1800多册存书,42小时实用科技录像带以及较完整翔实的档案资料,经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一级示范性文化技术学校”。现各社区经过优化组合都有一所6年制完全小学,辖区内的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新校区规模宏大,设施配套齐全,新华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也已动工建设,街道内包括外来工的子弟都可以就近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