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名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
时间:2020-01-13 08:47 浏览量:1

    编纂地名志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客观上得益于全国地名普查获得的丰富翔实的地名资料和当代开展地名管理工作与地名学研究的需要。应该说,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方兴未艾的工作。

  地名志的体例结构   以地名学理论为依据,尽量符合现代地名学的科学体系,体现专业特点,遵循我国方志学的传统,事以类从,横排竖写,体现志书的特征,这是地名志在篇目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

  地名志的基本体裁形式是以文为主的记述体。全书整体上应对每类地名连缀成篇,个体上应对每个地名独立撰文。同时还应辅之以图、表、录、照片等体裁。地图直接展示了地名的位置及其时空分布,可使人们概览区域内的地名全貌;表、录简明而集中地提供大量地名信息,与文、图的内容互补;还应适当配以地名照片,可以起到文字记述难以达到的形象直观作用。合理运用各种体裁形式,以地图为先导,以文字为主,表、录、照片穿插其间,可以相得益彰。

  地名志的内容    在地名志中记述地名,不仅要记“名”的要素,还要记“实”的信息。解决好“名称”与“地理实体”相统一的问题,使读者从整体上、从时空两方面获得一个名实统一的地名概念。

  在撰写时,一定要坚持以地名为主线,详主略次,把握好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承转自然,连缀成文。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其它志书的内容重复和交叉,使人们从中获得完整、翔实、系统的地名信息。

  地名志的特点    在地名志的编纂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志书的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把地名学理论和方志学原理相结合,使体例和内容相统一,而且要突出志书的史料性、使用性与地名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相结合。

 

  范例一:山西文学月刊社   位于太原市北城区南华门东四条,占用整条街,东临双龙巷,西为南华门正街,南接南华门东三条,北为精营东边街,均为居民区。占地面积804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山西文学》月刊为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办的文学刊物。每月一日出版,以登载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为主,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创刊于1950年,名为《山西文艺》,由山西省文学工作协会主办;1956年改名《火花》(主办单位改名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停刊,1976年以《汾水》复刊。1980年改名《山西文学》至今。

  范例二:唱经楼   座落在太原市北城区鼓楼街中段路北。东、北均挨居民户,西靠北司街。现存三进院,临鼓楼街为唱经楼,中院为春秋楼,后院及西房。全部占地面积为7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7平方米。其中唱经楼建筑面积为128平方米,砖木结构,楼两层方形,十字歇山顶,绿釉琉璃瓦檐,用琉璃瓦烧制的“唱经楼”矩形匾额高悬檐下,形式别致,气势雄伟。现在除西房为库房外,余者均为居民占用。

   唱经楼是封建社会科举制选择人才在考试揭晓唱名的地方。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考生进入考场要做试题和口试,考试后的第十天发榜揭晓。发榜前一天在唱经楼的楼上由书吏唱名次及家乡住址。唱毕写正榜。榜由第六名写起,写完末一名,再提写前五名,由第五倒写至第一,称为“五经魁首”(在五经内,每经取一名为首,这就是五经魁首的由来)。“五经魁首”写毕写副榜。全榜写毕,书吏高唱前五名“五经魁首”的姓名,所以这里叫唱经楼。

(以上摘自《太原市城北区地名志》,有校改)

(周峰/文原载2002年4期《中国地名》,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