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街
时间:2022-04-21 15:06 浏览量:1

北门街,亦称朝天街,位于泉州城北端,因连接不同历史时期的两座城门泉山门、朝天门而得名。沿街有威远楼、中山公园、等多处景点和生韩宫、白狗庙等古迹。这里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据考证,北门街形成于五代。唐久视元年(700年)武荣州治从丰州迁至现在的泉州市区,景云二年(711年)改称泉州,开元年间建城,城设四门,北城门称为泉山门,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留从效拓筑罗城,北城墙及北城门往北迁400余米,名为朝天门。其时北门街初步形成。2003年,北门街重新规划建设,建成后的北门街,其平面布局、装饰材料,无不突出地方传统个性。

芋埔顶  北门街中段   旧时罗马河地方盛产芋都挑到此贩卖。又因地较高,故名。

    (西向)

上乘巷          该巷有一座上乘宫,故名。

后巷,今称“上乘巷”。北门街改造,巷道前段拆毁。

崛仔池          上乘巷西面

顶孝友  崛仔池西向     该巷原有一座孝友宫故名。因重名,以方位区别,在上方者称顶孝友。  

    北  山  崛仔池北向   (别名北山古地)

    北山巷  北山内,东西走向 该处地势较高,在城内北部,称北山,故巷称北山巷。

    北山井巷 北山巷南向(别名石湖巷)

眼镜池  崛仔池西面   原有两个小池并排,如眼镜形。  

本厅街        下孝友及旧顶孝友

下孝友  本厅街的一段  该巷原有一座孝友宫故名,因重名,下方者称为下孝友。

    北门通天巷   该巷中有一通天宫,故称通天巷,因重名,故加北门二字。      菜园顶  北门通天巷西面

芋埔顶公产           

前孝悌巷       观音亭巷   该巷内原有一宫匾额上字孝悌仁里,巷取此名。(分前后孝悌巷)

石扁巷,今称“前孝悌巷”。北门街改造,巷道前段拆毁。孝悌坊,在孝悌巷东口北门街中,宋景祐间(1034—1038年)知州苏寿为表彰郡人陈继文累世同居而立。

华侨新村      爱国路 五十年代在该处建筑华侨房屋故名。  

河岭巷  华侨新村西向 该处地势较高,在北山之南,水泻入古泉州子城的城沟,故名河岭。  

进  贤  河岭西段(别名乞丐营) 该处原有一进贤宫,供奉三关大帝,遂称进贤。   

    冯  厝 华侨新村北面

    六井空 华侨新村北面  其地有一个大古井,井盘有六个吊水孔。  

后孝悌巷    华侨新村南面    观音亭巷   因分前后孝悌,此巷在后孝悌,巷因此得名。 

蔡厝        华侨新村南面

爱国路公产  华侨新村南面

公园顶      华侨新村南面  因位于公园北面顶部而得名。   

 

(东向)

曾仔池        池边有曾姓居住,曾姓显达,池故称曾仔池

梅石路        该处有几块石头似梅花,遂称梅石路。 曾仔池东向

花园后   曾仔池东北向  该处有许多人以种花为业,因处于园后,故称之。   小希夷   花园后南面梅石路西面  该处原有一小希夷宫,供奉希夷先生,遂称小希夷。 

    大希夷   花园后南面  该处原有一宫,供奉一神,名日“希夷先生”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