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入闽入泉及与台金渊源
时间:2020-03-26 08:57 浏览量:1
 

(一)

薛氏主要出自任姓,相传黄帝孙颛顼的少子阳(或云黄帝少子禺号)封于任(今山东济宁),得任姓。十五世奚仲,夏禹时任车正(官名),封于薛地(今山东滕县南),奚仲为薛氏得姓始祖。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公元前298年亡于齐,其裔薛登仕楚,以国为姓,称薛公,后子孙分布四方。薛登后裔至三国时有薛永,随刘备入蜀,与子薛齐任巴、蜀两郡太守,蜀亡,薛齐率五千户降魏,迁居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渐成河东望族。河东二世薛懿生子三:恢、雕、兴,分为北、南、西三祖。

薛氏还有一支出自妫姓,齐 封孟尝 君之父田婴于薛地,秦灭六国,子孙以国为姓。此外,尚有鲜卑、朝鲜等民族改为薛姓。

薛氏入闽最早为长溪(今福安)高岑薛氏,据《廉村薛氏宗谱》: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薛推六世孙薛贺南迁入闽,辗转定居于长溪县西北乡石矶津村。薛贺六世孙薛令之唐神龙二年(706)高中进士,为福建省第一位进士,官至左补阙兼东宫侍讲。薛贺子孙后渐衍福建各地。长溪薛氏入闽即早,又世代袍笏,显显奕奕,世系井然,明、清之时,福建薛姓上挂依附甚多。

唐初,随陈政父子入闽的有薛使,据福建漳浦《薛氏起源记》:“一千三百余年,以薛使公为始祖,来自皇唐河南光州,固始人也。同将军陈政入闽……一世、二世住潮州,三世住漳浦、东山,四世住绍基,五世住漳浦、东山、长泰、山重。”长泰山重村薛氏自称系 孟尝 君后代。

唐末,随三王入闽的有薛克甫,据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岐阳)薛氏族谱》:“远祖薛克甫本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从唐王审知入闽,迁于福清城……(又)迁玉融、建宁、永泰。”后有十二世文质公入居惠安县。

据福清《上薛村志》:“宋末,尚舍公随益王入闽,居于福州,不久殉于国难,只遗一子节翁公,宋卫士,不愿仕元,隐于福清文峰山下定居,(今)上薛主村已有万人之众”号“文峰薛”。后文峰五世乾福字天与因来泉贸易,入居泉州。

大概,入闽薛氏最早于南北朝时从北入居闽东,唐初随陈政、唐末随三王从南入居闽南,宋末则因元军南侵,随南宋朝廷退入福建留居。

 

(二)

泉州早在唐代已有薛姓。河东薛氏在唐代最为辉煌,故唐朝任清源太守中,不乏薛姓。据府志载:武德年间(618-626)有薛士通,天宝年间(742-755)有薛昱,建中年间(780-783)有薛播,宝历年间(825-826)有薛戎,大中年间(847-859)有薛凝。其中薛昱以清德著称,薛播厚待客泉名士秦系。泉州薛姓郡守声望均佳,唯不见有留居泉州之记载。另据旧志援引《闽大记》:欧阳“詹与里人王式、吴播、薛涛、郑简、康日韦、王云卿相善……特与诸公会此。”既曰“里人”,可知唐时居住在龙首山一带有薛氏族人。今龙首山居民为蔡、王、陈、康、林、谢诸姓,薛、吴、郑俱已外迁乎?不见记载,尚待考究。

今居住泉州之薛姓,遍布南安、惠安、永春、洛江、丰泽、鲤城,有二十多分支。现在基本查明,主要有四大支派:

其一为南塘薛氏。入泉始祖讳乾福,字天与,福唐文峰(今福清上薛村)人,薛节翁五世孙,元代航海家、大商人,自拥海船航行东南亚、粤、闽诸地,在车桥头设立货栈商行,卒葬泉州东门外七里庵山。在泉州海交史中,我们只注意到许多阿拉伯、波斯、占城海商的作用,忽略了本国海商的存在,中国人从来就不是一个只能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民族,薛天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薛天与梯航万里,子孙繁多。原在文峰娶周氏,生子元亨、元杰、元茂;又在仙游枫亭娶陈氏(或曰刘氏),生子元宝、元实;闻在广东番禺亦有妻、子。已查明后裔2万多人。天与公在泉州娶王氏,居于南塘市(今晋江塘市社区),生一子元美,元美生子六,次子讳士掌,字克铭,永乐乙酉(1405)京闱亚魁,任杭州府通判,徙居郡城之西,衍肃清、仕曹房;五子士攀徙居南安潘山溪头村(今属丰泽区);长子士长徙居福州,三子士益先留居塘市,后经倭乱他徙;四子士训徙居南安下庄,后又他迁;六子士尾相传徙居金门。南塘薛氏名行:士世尚德,天应必昌,允迪彝训,奎璧联章,祖宗文学,垂裕远长。

其二为桃源薛氏,据入永始祖二吾公指示:“先祖天福公,唐季从王潮入闽,本居嘉禾(今厦门),始居塘市,厥后垂裕公居车桥。至宋,纯儒公登第,入居郡城新路。明初则有嫡裔永兴公,字纯仁,尊为郡城一世祖。七世祖思道公,字以毅、号二吾,万历戊寅(1578)徙居永春上场城。清朝及其后又有部份族人返居郡城。

其三为风吹鼓薛氏。祖居地南安水头风吹鼓村,源流尚未查明。今部份族人留居水头,部份徙居厦门,部份于清朝徙居郡城。入城始祖佚名,墓在南安后田,生子五,传四房,已衍200多人,有名行八字:克明俊德,启寿联章。

其四为惠安螺城薛氏,原居福清孝义乡化南里岐阳半岛东山,十二世文质公,字于先,号彬亭,于顺治十二年(1655)间徙居惠安县螺城庆泉铺,生子七。康熙年间,台湾告平,文质公携长、三、六子回归祖籍,二、四、五子留居惠安。螺城薛氏尊文质公为一世祖,二世起分为孝(后湖)、义(石马)、礼(尖山)三房,已繁衍十四世。

 

(三)

据台湾高雄县茄萣乡《薛氏族谱》叙及薛氏在台籍别及渡台先后年代称:

顺治十一年,长泰县山重村薛玉进入垦台南市安平区,后其子藏家移垦高雄县茄萣乡,薛玉进系前述入闽始祖薛使公之裔,开薛姓入台之先,至今子孙繁盛。顺治十五年,长泰薛县入垦台南;康熙年中,海澄薛珍元与子薛蒲党开垦嘉义大林,云林斗六之间;道光年间,薛禹入垦嘉义;嘉庆年间,漳浦薛纯益入垦宜兰三星;雍正年间,福清薛迪奏入垦东港,嘉庆年间,薛老入垦高雄左营。金门珠山薛氏嘉庆年间先后多位族人入垦澎湖、嘉义、云林、彰化等。

有关泉州市记有:“晋江县,道光年间,薛添禄徙居屏东县东港。”

此外,尚有广东各地薛姓入垦台湾彰化田尾,斗六,桃园龟山、八德,台中东势,不赘。

 

(四)

泉州薛姓,“南塘”、“桃源”两支有族谱传世。

桃源薛姓虽唐末即入居泉州,但旧谱遭遇火灾而无存,至康熙丁酉(1727)始重新修谱。

南塘族谱始修于明隆庆戊辰(1568),末修于民国己卯(1939),共十六卷,木刻印刷本,经“文革”浩劫,今仅存四残本于泉州图书馆。该族谱始修时仅收南塘郡西房士掌公一族,嘉庆续修时加收塘市房士益公一族,其余四房均未收录。今残本更仅剩肃清长、三、四房(肃清共九房),仕曹长房(仕曹共二房)四部份较完整。即以今存残谱,庄为玑、 王连茂两 先生合著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仍列出迁台南塘薛氏九人。迁台族亲,因当时两岸交通不便,音信隔绝,修谱时记载极为简略,往往不知在台湾定居何地?所娶何人?子嗣如何?一代之后,不见下文,令人怅然。今细勘旧谱,上下求索,分述如下:

十二世迪三公。谱载:“迪三公名士三,允乞公三子,娶吴氏,葬石门院祖山,又在台娶  氏。子四:彝泰、彝添、彝寅、彝全。”迪三生、卒失考,但既知其为允乞公三子,查其兄迪文生于康熙己巳(1689年),其弟迪智生于康熙辛巳(1699年),可知迪三生于1690-1698年间,即康熙34年左右。元配吴氏葬泉州祖山,长子彝泰葬德化县,有一子训迁。可知元配、长子一脉,均未往台,终老泉州。其余三子皆仅知其名,后述无继,推测彝添、彝寅、彝全三子定居台湾,从此失去联系。

十三世彝群公。谱中仅载:“彝群,迪祖公三子,往台娶妇”寥寥数字。查其父迪祖讳士成,允乞公长子,则知前述往台迪三系彝群三叔父,彝群乃往台寻叔,或与其叔、堂弟聚族而居,同在台湾某地。

十四世训刚公。谱仅载:“训刚名志光,彝来长公子,在台娶妇。”查其父彝来系迪文公次子,而迪文乃首往台迪三之兄,如此,迪三是训刚的三叔公。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常见的家族式的移民,郡西仕曹(今会通巷)房允乞公派下,三子士三(迪三)在康熙年间肇始迁台,后其侄彝群、侄孙训刚相继往台,加上其子彝添、彝寅、彝全,聚族而居,可惜不知所居何方?至今与大陆宗亲失去联系已有300年。

十五世奎麟公。旧谱仅载:“奎麟名    ,训章公长子,子未详”。奎麟系谱名,原名缺失,本人谱中亦未注明往台。查其父训章,才知悉:其父训章号厚斋,乾隆庚申(1740年)生,乾隆戊申(1789年)卒,娶粘氏谥懿勤,乾隆庚申生,乾隆戊戌(1779年)卒,俱拾骸往台葬。子一,奎麟,往台。奎麟于乾隆末(1780年后)往台,嘉庆间回泉拾父、母之骸往葬台湾。推想他在台已成家立业,决心定居,可惜亦从此与祖地失去联系。

十五世奎地公。奎地讳捷高,号义斋,肃清三房(旧居新街)训继公长子,乾隆丁未(1787年)卒,葬台湾。娶陈氏名聘官,谥纯德,与弟妇颜氏合葬象加山。子一:璧狮。其元配陈氏葬泉州东门外祖山,则必终老泉州。其子璧狮,族谱未再续及,可能居台,父子后未再与大陆联系。

十七世联禄公。联禄公属肃清四房井亭分支,是笔者本支叔公,一九三九年末次修谱主持人薛文波是其亲侄,故联禄公谱中资料较全,其家族往台人众,故高雄茄萣乡《薛氏族谱》曾叙及。据族谱:联禄公,讳添禄,字钦若,号福塘,璧亨公四子,原居鲤城会通巷,开族在台湾东港街。添禄有子五:长子章庆名海,生子二:金钟、金盘;次子章祥,生子二:戊金、安然;三子章本,生子二:湘潭、铭煌;四子章霖,生子六:祖荣、祖华、镇江、铁泉、金谷、金丰;五子章色名老色,生子二:仁川、义川。谱中所载子孙共19人,均留居台湾。添禄公本人卒于民国辛酉(1921年),归葬泉州五斗祖山。可知其子孙1921年后才渐与大陆宗亲失去联系。

因谱中仅载其居地“台湾东港街”太简略,笔者长时间未明白“东港街”所指何地。前日至鲤城区方志委,得工作人员帮助,上网查询,才得知:东港镇位于屏东县的西端,隔着台湾海峡与琉球乡遥遥相对。公元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在此设置“东港街”,划归高雄州东港郡管辖,到战后初期划设高雄县东港镇,1950年改隶屏东县至今。既知宗亲所在,则思往寻亲,但不知迄今已90多年,宗亲们尚留居东港旧地,亦或星散而居?请知情人通知作者为感。

 

泉州市区地方志学会 薛祖瑞

 

(五)

本文前提及:泉州南塘薛氏二世祖元美公有子六人,“洪武之初,征丁充役,兄弟更名分居四方。”其中六子士尾公相传徙居金门。但现存族谱残卷,有关三世六祖生平,除入居郡城次子士掌公(字克铭)外,余皆失佚,无从考证。南塘十世昌坤公康熙修谱作序云:“谱中自一世至五世,俱有传有志,下此则或有志无传,有传无志,均不敢妄为附会。”倘旧谱传志部份复出,则士尾公之源流可一览立明,惜乎!

由于上述缘由,泉州薛姓十分关注金门珠山薛氏。金门薛氏自明倭患之始叠经战乱,迁居澎湖和台湾本岛者众,涉洋至菲、新东南亚亦多,且人才济济,瓜瓞绵绵。

珠山薛氏族谱有两序,其一为《薛氏族谱沿革》,全篇录载我泉八世薛应钟明隆庆戊辰所撰《纪姓》一文,唯金门序文中:入泉一世祖“天公”写为“天舆公”。珠山薛氏族谱初修于清乾隆年间,斯时我泉薛氏族谱尚为手抄本,保存于祠堂木匣中,不轻易示人。珠山修谱诸族贤必定抵泉城与我族长相晤,谒祠登堂,披阅抄录之,且《纪姓》一文专为上溯一世祖天与公之源流,金、泉两薛渊源之深,不言而喻。金门族谱中另一序为乾隆五十七年珠山十七世明玑字立衡所撰。序中曰:“我祖自舜俞公传至开基始祖贞固公,世居银同西市……贞固公行二,娶祖妣刘氏,生一子名曰成济公。当元至正五年(1345)元顺宗年,始避乱来浯(金门)太文之南、龟山之西……”查薛舜俞系南宋绍熙庚戌(1190)推恩科进士,属长溪薛贺一枝。薛成济入浯为元季公元1345年,士尾公如迁浯当在明初公元1370年后,有一代之差距。泉州薛氏禀持“薛姓一家”之主旨,积极发展与金门珠山族亲的联系。经前任珠山薛氏宗亲会理事长薛芳千的牵线联系,二OO年冬至,以薛建设、薛祖瑞为首的泉州宗亲代表十六人,应邀到金门珠山村参加每年一度的祠堂祭祖仪式。泉州薛氏代表受到珠山宗亲会薛承琛理事长及众宗亲的热情款待,时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福建省(辖金门、马祖两县)主席薛承泰特地从台北赶来,会见泉州宗亲,并互赠礼物、合影留念。泉、金薛氏之亲情期望与时俱深。

泉州南塘薛氏尚有蚶江薛章玉一枝,早年往台经商,定居台湾员林,章玉子孙与祖地蚶江薛氏宗亲互有往来,2010年蚶江薛氏祖厝重修落成,八十多岁的薛东培宗长亲临祝贺。

“三春化日舒清景,一域暄风聚太和”薛氏本黄帝之裔,是缔造中华古代文明的部族之一。几经历史风云,分布于海峡两岸的薛氏族人各自生生不息,奋斗不懈。当此中华民族崛起之时,两岸人民来往日益深入。欣逢盛世,泉州薛氏正在编修族谱,我们期望与多年失散的台湾宗亲早日取得联系,共同续好族谱,无憾于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