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高僧录
时间:2022-04-18 10:49 浏览量:1

唐·五代

匡护:泉州开元寺开山祖师,律行严谨,善讲《上生经》,唐垂拱二年(680),州民黄守恭献地建寺,延请担任主持。

昙静:泉州人,随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是福建省第一位赴日高僧。

怀晖:泉州人,俗姓谢。唐贞元(约785)初,礼洪州大寂禅师。元和三年(808)奉诏至京师,居章敬寺。大历中,敕令天下名僧测试经、律、论,晖列前茅。每岁奉召入麟德殿讲经,深受赞赏。终年62岁,谥号大觉禅师。

智亮:传系西域天竺人,唐时来开元寺东律庵,常袒一膊,行乞于市,人呼“袒膊和尚”。大中十二年(858)卒,肉身泥塑,至今供奉于开元寺。

令言:仙游人,出家于泉州开元寺,有苦行,后出游燕、赵,传《法华》《上生》而归,创建开元寺罗汉院,大中十四年(860)卒。

文偁:仙游人,夙有僧器,应泉州刺史延请居开元寺,于寺之东南募化建造五级木塔,六年塔成,赐名镇国。性格高洁,足不出户近30年,乾符三年(876)圆寂,刺史缟素送之。

义存:(822~908)南安杨梅山人。12岁随父到莆田玉涧寺礼庆玄律师出家,17岁剃发,24岁赴福州芙蓉山问道,28岁往幽州宝刹寺受戒。其后,云游四方,屡参禅门宗匠。成为宣鉴嫡传弟子,嗣宣鉴禅师,为南禅宗六祖。咸通十一年(870),开创闽侯雪峰道场,声名远播,皇帝赐号真觉大师,并紫衣袈裟。晚年返归故里葬双亲于南安杨梅山,结庐居住,后人就其地建寺,称“小雪峰”。其嗣法门人大杨宗风者56人,创云门宗之文偃,创法眼宗之文益,西禅四祖慧棱,鼓山开山祖师神晏,泉州承天寺开山祖师省澄,皆出其门下。世称禅门“五家七宗”,义存分其二家。有《真觉禅师语录》行世。

无等:会稽人。唐时居南安延福寺,40年不出山。刺史卢金白三次邀请,均不应邀。刺史派人执剑恐吓他:“若不下山,便取头来”。无等从容答道:“身非我有,况头耶”!禅坐自若。刺史不禁叹道:“道行至此境界,实世所不及”。因而作诗赠之:“九日峰前八十秋,禅庵遥枕晋江流。师心应共山无动,笑指烟霞早晚休”。

文超:晋江卢氏子,博通内外学,奉诏入京讲《百法》,赐号弘教大师及袈裟,返泉被委任为僧正。能诗,刺史王延彬建开元寺清吟院供其居住,门下弟子多贤者,世寿七十九。

弘则:温陵人,俗姓林,拜开元寺文偁为师。乾宁初(894),王审邽闻其戒行严谨,请为传戒度僧。天佑二年(905),王延彬创建法院,请其教授律学,一时学者咸集。后梁贞明二年(916)入寂,年六十九。

袭礼:洛京人,初为水部员外郎,后去官为僧,刺史王延彬迎其来泉,建慈恩院供其居住,四方僧人依归,如星拱月,赐号逍遥大师并紫衣袈裟,南唐保大三年(945)示寂,州牧王继勋为立塔于临江里。

道昭:晋江王氏子,17岁出家于开元寺。南唐保大元年(943),诏请入京,坚辞不赴,闭关于开元寺东罗汉阁,著述《成唯识论注》近80卷,保大九年(951)示寂。

宋   代

栖岑:同安人,出家于开元寺报恩院,梁贞明中(915~921)开讲席,听者云集。刺史王延彬于开元寺西创报劬戒律院请其居住,20年间足不逾门槛,节度使留从效具表上奏,赐阐教大师并紫衣,宋开宝五年(1972)端坐而逝。

省澄:仙游人,俗姓阮,7岁出家。后梁天成间(926~930),刺史王延彬建千佛院延其住持,又主持北山招庆院。后周显德中(954~959),留从效捐南园为南禅寺(后改承天寺),请省澄主持,为承天寺开山祖师,宋初赐号真觉禅师,开宝五年(972)卒,世寿八十一。

行通:晋江人,7岁出家,15岁受具,恬静淡泊,日惟一食,居开元寺天王院,大旱,刺史请其祈雨,未三日大雨滂沱,具奏朝庭,赐紫衣及法慧大师法号。

清豁:永泰人,南唐保大末(957),居开元寺上方院,留从效延请住持保福寺,刺史陈洪进表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入山甚岩坐化。

道岑:晋江人,童年出家于开元寺药师院,温文尔雅,奉事观音极诚敬,南唐主李璟延入宫中礼敬,留从效改威明王庙为上生院请其居住,陈洪进晋京偕其同行,被赐号法济大师。

如岳:南安人,童年出家,南唐赐号法学大师,留从效创六祖院延其居住,宋开宝七年(974)授章服,年七十二入寂。

法周:字觉光,同安人。8岁出家于开元寺文殊院,曾三次应诏入京,赐号文慧大师并紫衣,天圣元年(1023)圆寂。

本观:字无本,晋江人,童真出家,先后主兴福禅院、法华院、大中寺,大改旧观,朝廷赐紫衣并号圆觉禅师。元祐六年(1091)主持崇福寺,不半年而建为丛林,元符三年(1095)示寂,有《法华笺》、《语录》传世。

普足:永春小岵村人,宋元丰六年(1084),安溪大旱,众人请其祈雨,雨随祷而至。乡人于是于蓬莱山清水岩筑建道场延其住持。募缘主持建造了通泉桥、谷口桥、汰口桥等。圆寂后,乡人建塔刻像供奉。后累封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俗称清水祖师。

了性:安溪黄氏子,出家于开元寺,曾倡修泉州甘棠桥、崇阴桥、龟山桥,宋绍兴中(1131~1162)东西塔(木塔)遭火灾,了性于淳熙间(1174~1189)主持重修,其徒守净大力协助,又在开元寺西建极乐院(俗称弥陀殿)、建安溪双济桥、晋江安济桥等。

守净:晋江人,了性的弟子,曾协助了性建镇国塔。后又自己倡建安平朝天门楼、兴化军安利桥、延平可渡桥、武荣金鸡桥等。于晋江岱峰山镌刻石佛,又刻“泉南佛国”四个擘窠大字于旁。

法殊:字同之,童年入开元寺,深通《四分律》,常升座讲经,宋元丰年间被委为僧正,开元寺紫云大殿修葺一新,并移千佛像于原塑四佛像中,崇宁四年(1105)入寂。

祖珍:莆田林氏子,相貌异常,全身毛长二寸许,誉为“金毛狮子”,曾任鼓山首座,后移锡承天寺,建七佛石塔,间植榕树,禽鸟不污,蝇不朝天,后书偈坐化。

子琦:惠安许氏子,善讲经,泉州太守陈偁延其返泉,住持崇福寺、承天寺,改造寺中留从效旧屋,奏赐紫衣、号昭觉大师,政和五年(1115)入寂,有《五会语录》传世。

有朋:南安周氏子。童年出家,宋元丰二年,太守陈枢延其主持尊胜院;八年,朝奉王祖道延其主持兴福寺。元祐初,获赐紫方袍。著有《两会语录》、《警世颂》、《禅余吟》行世。

道询:惠安人,精读内典,勤于修行,毕生热心修桥造路。共募建桥梁二百余所。其中著名的有晋江凤屿盘光桥、惠安峰崎山青龙桥、獭窟屿桥、南安弥寿桥、晋江登瀛桥等。宋天禧间(1017~1021年),欲建庵,有人欲舍田予庵,道询辞曰:“世间田有数,我孰与人争食哉”?自围海造田建寺。

敦照:守律精严,四方景仰,其徒达万人,宋建炎二年(1128)改建开元寺戒坛,广高深浅,皆依法度,建成后勒石记述。

 

元    代

妙恩:号断崖,全州倪氏子,律身清苦,42年胁不沾席。元至元廿二年(1285)奏准将开元寺百二十支院合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延请妙恩住持,为合并后开元寺开山第一世,至元三十年(1293)示寂,谥广明通慧普济禅师,有《上生经解》《语录》传世。

法助:泉州农家子,年十二出家,勤研内典,人称“平海头陀”。先后修建南安弥寿桥、卢溪桥、梯云桥、晋江适南桥、御辇桥、福利桥、御亭头桥、陈翁桥、惠安马山桥、大招海泛石桥等。

契祖:同安人,元至正廿九年(1292),开元寺妙恩请为堂中上座,翌年嗣其位,住持开元寺28年,赐号佛心正悟大师,延祐六年(1319)卒,寿90。

 

伯福:惠安周氏子。13岁出家于积善院,后居开元寺,委为知僧事。于城区东西南北凿井数十口,以便居民用水;又为承天寺凿龙藏井,宽广如屋;又施金助承天寺筑堤坝挡水田;还为寺众筑田于南安蒙溪之下。沉毅寡言,自奉清约,乐做善事,以禅自娱。

如照:晋江人,初为妙恩侍者,后外出游方,智慧大开,契祖后继任主持,朝廷赐号佛果弘觉大师,至顺二年(1331)无疾而化,年74。

大圭:字恒白,元末开元寺僧,于开元寺西筑“梦观堂”,资性聪慧,博研群书,著《梦观集》《紫云开士传》。

 

明    代

正映:抚州人,洪武卅一年(1398),奉敕来开元寺任主持,首创法堂,开堂讲法,次建甘露戒坛,不数年百废俱兴,有《古镜三昧》传世。

法果:晋江人,居东禅寺,每逢清明,率弟子到坟山收拾暴露骨骸,葬漏泽园,郡守熊尚初送匾旌曰“义僧”,年九十坐化。

正派:字觉非,住东塔院,博通群经,有诗名,与司寇詹仰庇相唱游,每有题吟,脍炙人口,寿七十九。

广轮:字若水,居开元寺,戒行精严。曾董建开元寺大殿廊庑、露台,三到江南拜请藏经数万本,贮于戒坛,开元有完整藏经自此始。著有语录行世。

 

清    代

元贤:字永觉,建阳蔡氏子,初为儒生,年四十披剃。明崇祯八年(1635)来泉州,增订《紫云开士传》,修《开元寺志》。平生著作甚丰,有《金刚经疏》等及诗文80余卷,顺治丁酉年(1658)示寂,年八十。

德林:晋江杨氏子。少年为儒生,熟读经史。后剃发于德化戴云山,风气端凝,精于禅理,兼知兵法。年八十五端坐而化,著有文集、语录八卷。其诗率尔而作,天真淡泊。

性滔:号木庵,晋江吴氏子,年十九从开元寺印明剃度,曾任福清黄檗山首座,后奉召赴日助法,继隐元为日本黄檗宗二世,被明治天皇追谥为“慧明国师”,遗著17种106卷。

圆实:一名道实,字不虚,于承天寺镂刻刊行《弥陀疏钞》,又刻接引、观音二佛板及《十六观经》、《大弥陀经》等,有《禅净鞭影》行世,年55坐化。

许秀:泉州北门街人,裁缝为业,持长斋,每一举动必念“阿弥陀佛”,后辞别亲友,积薪自化,郡守董沛然就其屋辟为阿弥陀佛宫祀之。

机锐:字希觉,晋江人,出家于开元寺,参话头七日不悟,截臂自罚,闻钟而悟,后住持崇福寺,开堂说法,四方纳子,慕道云集,又建万佛道场。

太积:晋江人,17岁出家于紫云寺。后往鼓山,参叩数载,深入堂奥。归来创建一叶庵,居20余年,有《一叶庵遗稿》行世。

宗标:字良准,号观幻,同安人,年十七出家泉州开元寺,住开元寺清居寮,历30余年,究明宗乘,学者云集,雍正甲寅(1734)入寂,著有《语录》8卷,为佛门所宗。

德萃:号岱英,南安人,17岁投开元寺为僧,康熙年间(1693年)到鼓山、赣州崆峒山,其后各地丛林纷纷请其登堂说法。乾隆四年(1740年)回开元寺主戒坛,说法时环听者数千人。著有《春梦集诗草》9卷、《语录》6卷。

元龙:字石龙,晋江童氏子,曾师事崇福寺哲老和尚,康熙辛巳年(1701)威略将军吴英迎往虎溪岩,是为开山祖,乾隆八年(1743)示寂。

海印:字端章,号愧庵,德化人,20岁时出家于开元寺。两次住持南安雪峰寺,多所兴建。曾修葺性天寺,改造虎头岩,邑令推举为僧录。博学能文,尤精易经。著有《周易说》、《明德解》、《罗经集解》、《愧轩语录》、《诗文集》和《雪峰寺志》等。

 

近 现 代

云果:(1882~1916)讳悟静,号幻空,惠安人,年十五出家于承天寺圆常院,托钵海内外重修承天寺,创办僧校,传三坛大戒,称盛一时,平生能文善书。

弘一:(1880~1942)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号惜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早年留学日本,于文学艺术多方面造诣甚高,1918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1928年到闽南,常住泉州开元、承天等寺,示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被尊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有《四分律比丘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护生画集》(与丰子恺合作)等多种著作。

转道:(1872~1943)讳海清,南安人,19岁出家于漳州南山寺,偕圆瑛、转物于佛前发愿:重兴泉州开元寺。罄钵资,广募化,历数年开元寺修葺一新,又劝黄秀琅、黄奕住捐巨资重修东西双塔,复于寺西创办慈儿院,1927年任新加坡佛教会会长,1943年在新加坡示寂。

会泉:(1874~1943)讳明性,别号印月、华藏,晚年自号莲生老人,十九岁出家于虎溪岩,曾到星、马弘法,主持厦门南普陀、泉州承天寺、安海龙山寺。1916年重修承天寺文殊殿,协助转道、圆瑛、转物重兴开元寺,曾任闽南佛学院院长,有《金刚经讲要》《心经集解》多种著作。

妙月:讳腾朗,安海人,17岁剃度,擅长武术和移轮接骨,人号“铁沙手”,又称“铁罗汉”,30岁入主崇福寺,当时寺宇颓坏,瓦砾遍地,38岁渡菲,以道行、医术、拳艺名噪菲岛,所得钵资,悉数用于恢宏祖庭,惨淡经营廿余载,崇福寺复被列为泉州三大丛林,门下弟子率多成材,遍及东南亚、台湾。

转逢:(1879~1952)讳海妙,南安四都乡人。17岁时剃染于南安雪峰寺,后出游大江南北十余年,日中一食廿余年。其精于梵呗,音声洪亮,闻者莫不欢喜赞叹。45岁受聘主持厦门南普陀,又创办闽南佛学院,其后返里主持雪峰寺,襄理泉州开元寺。抗战期间,入云南朝礼鸡足山、上峨眉山拜普贤大士、到昆明云栖寺传戒,折途北上抵拉萨,又赴尼泊尔、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后受转岸、广洽、宏船诸法师恭请,在新加坡住持龙山寺。

转解:(1885~1960)讳海脱,南安大盈人。19岁到南安雪峰寺剃染,后随喜参老人南游星马,在星洲襄创龙山寺。历任南安雪峰寺、泉州承天寺、厦门南普陀寺重要执事。住持南安雪峰寺时,率众力事稼穑,又扩植佳茗改进制法,雪峰名茶声驰益远。50岁再渡重洋,于星洲创建普济、香莲两寺,被推举为星洲佛教总会监察主任、弥陀学校副董事长、中华佛教会领导师。闽南诸佛刹及公益慈善事业,凡有启齿,无不募缘捐助。荼毗后灵骨归葬雪峰寺。

转尘:(1876~1960)讳海净,俗名黄奕钵,南安人,1924年由南普陀来泉接主承天寺,创办义务小学,设佛学研究所,开律仪学会,抗战时率众躬耕,勤俭笃实,长期被推选为晋江县佛教会理事长,1960年圆寂,建塔赐恩山。

性愿:(1889~1962)讳古志,俗姓黄,南安石井人,12岁剃度,翌年受具足戒,继出游江南十载,遍谒名师。后往返于泉州承天寺、开元寺,厦门妙释寺等,又募修泉州铜佛寺,起出埋于地下十多尊铜像。50岁渡菲,在菲倡建普贤中学、能仁学校等,延传国内多位名僧往菲,誉为“菲国开教,一代宗师”。

元稹:(1897~1977)法名日慧,惠安人,擅武艺,精医道,1944年继妙月为崇福寺住持,修缮大殿、天王殿、创建经楼,建妙月及四众宰堵坡,晚年于崇福寺旁设诊所、教授后学,整理编辑妙月遗稿《少林太祖拳法》3卷,编著《伤科经络疗法》1卷。

广钦:(1891~1985)法名照敬,惠安人,33岁投承天寺依瑞芳和尚披剃,后往清源山碧霄岩习禅,以野菜木薯为食,无畏虎、蛇,人号“伏虎和尚”,在山独修13年。56岁赴台湾,在台创建广龙寺、广成岩、妙通寺、承天禅寺等。95岁示寂于妙通寺,四众到山礼赞数万人,后分部分舍利子建塔于碧霄岩。

常凯:(1916~1990)晋江人,12岁礼元稹和尚出家,20岁后,游学于金陵佛学院、七塔寺报恩佛学院、上海圆通佛学研究所。1949年南渡驻锡新加坡普陀寺,倡办中华施诊所,倡设佛教总会基金,创办《南洋佛教》月刊,发起成立“佛学教师会”。1989年返泉州崇福寺,倡捐重修天王殿,并捐巨资给家乡寺庙学校。历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世界僧伽会副会长等要职,著有《正骨心要》等。

宏船:(1906~1990)俗姓朱,晋江霞福村人,16岁依承天寺会泉和尚剃度,随侍会泉20多年。1938年南渡新加坡,住持光明山觉禅寺,20年后建成新加坡最大佛寺。改革开放后五次率团返泉,募1000万元巨资重建承天寺,同时募资翻建庆莲寺及其他佛寺,1990年示寂,中外致悼名达20万多人。

广洽:(1900~1994)号照融,又名普润,南安罗东人,弘一大师住锡闽南,长侍左右,弘一圆寂后,出版《弘一大师纪念册》。后定居新加坡,1986年被选为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从1985年起,每年必返祖国一次,出版丰子恺《护生画集》,捐出平生收藏文物给博物馆,资助佛寺复建、修建。

广净:(1910~1997)号清照,仙游人,廿二岁于开元寺依转道和尚具三坛大戒,1935年任开元寺监院,为供奉转逢法师特建慕西寺。1952年抵新加坡,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会长。监察委员会主席等职,改革开放后,向海外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不遗余力,率先捐巨资修建开元寺,在泉、厦、漳捐资和参与修建佛寺达30多座,居海外侨僧之冠。

圆拙:(1909~1997)连江人,1934年出家于莆田广化寺。曾侍从弘一大师往青岛讲律,1963年应邀来泉主持弘一纪念室创办工作。1988年受宏船法师委托,参与主持承天寺重建并兼职主持,于承天寺内创办广钦和尚佛教图书馆,协助主编和出版《弘一大师全集》。1990年被选为全国佛协副会长、福建省佛协名誉会长。

妙莲:(1913~1999)上海人,幼失怙恃,18岁依圆瑛大师弟子日观法师出家。1937年起追随弘一大师,弘一示寂后,尽心尽力为其料理后事,珍藏、保管弘一的金石、墨宝,发起创建大师墓塔、纪念馆。1953年起一直任开元寺住持,“文革”后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筹资修葺开元寺大殿、五观堂、藏经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