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8年鲤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18-04-20 14:42 浏览量:1

高新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为统筹做好今年全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以目标管理形式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18年鲤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20日

 

2018年鲤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区经信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创新转型,坚决打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硬仗,大力发展新产业、新动能,力促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力打造都市产业高地,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智造创造导向,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和创新带动,着力抓好“1229”工作计划(“1”,即紧紧围绕打造都市产业高地一条主线;“2”,即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及技改投资两大目标;“2”,即培育和扶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9”,即抓好稳定工业增长、突出项目带动、强化行业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推进智能制造、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集群发展、深化结构改革、安全生产监管等九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推动全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
    2018年,确保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1%以上,力争完成市、区下达的工业发展目标;完成技改投资额38亿元;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促进稳定增长
    1.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强化监测分析,完善“周监测、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协调调度会制度等制度,加强对省、市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新增长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健全电力预警机制,把握运行态势,加强生产调度,增强分析监测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走势。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
    2.强化目标分解落实。对照市、区两级目标任务抓好分解落实,逐月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指导数,督促街道办事处参照指导数做好工作,切实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支撑点上,多做贡献,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
    3.强化惠企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稳增长、促转型等政策措施,谋划促进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扶持政策,适时出台配套上级扶持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实施“一业一策”等精准帮扶,持续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及时兑现扶持奖励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完善挂钩帮扶企业机制,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困难问题。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
    4.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等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参加形式多样的产品推介、展览展销、协作配套、产品供需对接等帮助企业拓市场“手拉手”活动。支持企业申报省外招投标中标项目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通过福建省工业品网上博览会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展示。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商务局、财政局)
   (二)突出项目带动
    1.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实施重点技改项目。继续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重点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省、市、区重点技改项目,重点实施年度投资7.92亿元的14个技改项目。?优化提升项目服务水平。依托工业项目动态管理系统,深化“百千万”挂钩联系企业、项目活动,做好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按月通报项目进度。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重点办)
    2.深化民企项目对接。创新招商方法,推广“一把手”招商,推广狼式五步招商工作法,推广精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深化“三维”项目对接,围绕纺织鞋服、机械汽配和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生成一批民企对接项目,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强、质量优的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补短板”项目,力争按市下达指标完成年度任务。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全省海内外闽商回归项目对接会、“泉州制造2025”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招商洽谈会等招商活动,推动生成一批可望签约的项目。加快推进2011年以来的民企对接项目建设,积极提供各种要素保障,努力做到项目生成、落地的全程跟踪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
    3.加强“三闲”资源招商。积极开展“三闲”资源招商工作。摸底调查我区“三闲”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每月跟踪通报招商进度;实行园区僵尸企业及闲置厂房退出机制,开展僵尸企业排查,建立企业库,积极开展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建立招商项目储备库,编制闲置资源招商手册,利用各种平台渠道进行招商推介,积极引进有发展潜力、效益良好的企业,推动我区产业发展。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商务局)
   (三)强化行业提升
    1.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通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推动特色产业壮大总量、提升质量。?纺织鞋服。推进功能性差别化化纤、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和智能纺织机械发展,抓好海天时尚梦工厂等龙头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龙头带动、技术改造、装备升级、产品创新,完善产业供应链、创新链服务平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纺织鞋服产业集群。?机械装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对接落实好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创新应用和保险补偿试点,鼓励企业开发智能化、新能源、节能型工程机械新品种,促进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制造工艺,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CIG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突破和产业化示范,重点支持火炬电子、铂阳精工、众益太阳能等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倍增发展。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引导企业注重管理机制的变革,向先进管理要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责任量化管理、生产承包管理等形式,挖掘人力效能、细化生产工艺、加大节能降耗,提升产量质量。二是实施企业家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推广“企业家培训企业家”模式,发挥企业家之间传帮带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联合培训、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管理提升培训、管理经验分享推广活动,着力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工商联,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3.深化质量品牌建设。继续实施品牌标准战略,支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扬升,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对在技术改造取得突出成绩,获得省、市扶持奖励资金和获得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驰名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2018年力争新增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2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市质监直属一分局、鲤城工商局,各街道办事处)
    4.加快推动融合发展。一是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深入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行动。加快建设海天材料互联网+纺织服装产业平台和佰源机械互联网+纺织机械平台等互联网平台建设。二是深化“两化”融合发展。发挥鸿星尔克、海天材料等8家企业正式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示范作用,指导企业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实现信息化背景下的管理创新和提升,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支持企业申报省、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库。2018年力争2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引导功夫动漫等动漫游戏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创新传统产业运营模式。三是推动军民融合。在火炬电子、铁通电子、泰克通讯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开展。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文体新局)
    5.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稳步有序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工作。加大对省、市推进主辅分离发展服务型制造相关政策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的宣传解读力度,切实把各项扶持、优惠政策传达到企业,并加强与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协同,引导企业专注核心产品研发、制造,推动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务的分离及市场化并购重组,进一步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链多主体协同发展。重点扶持海天科技、鸿星尔克、七星电气等11家企业开展主辅分离,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外包综合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
    6.培育“专精特新”企业。①开展我区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调研,确定我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路线图。②建立我区“专精特新”产品(企业)名录,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发展、融资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
   (四)实施创新驱动
    1.实施企业技术创新。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深化产学研合作,重点培育一批有一定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动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2018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家。二是推进机械装备产业加速提升。开展核心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成套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组织机械装备重大专项和首台(套)重大装备攻坚,大力推广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鼓励首台(套)装备的使用和新技术首购首用,力争更多传统产业的核心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8年力争2个市级、1个省级项目列入首台套、重点研发示范企业、机械装备重大专项等机械装备发展专项。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2.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加快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引导有条件工业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落地产业化,支持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相融合,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相关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
   (五)推进智能制造
    1.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根据《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关于贯彻落实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泉鲤政文〔2017〕59号)要求,从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等3个实施途径入手,以创新支撑、政策支撑、载体支撑、项目支撑等4个发展支撑为着力点,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相关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2.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发展。深入实施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力争2018年培育区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争取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个,10家企业列入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推进首台套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推动首台套装备保险补偿工作,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认定,支持企业申报市级以上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项目。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3.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广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传统产业应用智能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数控一代”扩面提质,加快“机器换工”步伐,2018年争取1家列入“数控一代”生产示范线、5家企业8个项目列入2018年“数控一代”示范产品项目;争取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1个,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市级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
    1.推进智慧鲤城建设,促进智慧产业发展。按照“优政、强企、惠民、特色”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智慧鲤城”规划建设,进一步催生智慧产业,促进数字产业发展。
(牵头单位:泉州电信鲤城分公司、泉州移动鲤城分公司、泉州联合通讯鲤城分公司;配合单位:区经信局)
    2.推进闽政通app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水平。抓紧对提出的鲤城区闽政通app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尽快进入方案设计、招投标及调研工作,加快创建服务平台,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我区“互联网+政务”水平。
   (牵头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区经信局)
   (七)加快集群发展
    1.培育龙头企业。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整体改造提升。建立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推荐申报一批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争取市级以上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达到20家。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2.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主要抓好火炬电子、梅洋塑胶等新材料、新一代信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先进产能,并推荐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3.培育高成长企业。推荐科技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强,效益质量突出、发展预期良好,2017年产值超亿元预期2018年增速达到20%以上的工业企业纳入“2018年度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高成长企业”名单。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
    4.推动集群协作配套。落实产业集群发展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支持企业申报市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对200家纳入小微企业成长库企业在融资、项目申报、资源配置、管理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和服务,力争提升5家规下企业转为规上企业。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
   (八)深化结构改革
    1.帮助减轻负担。贯彻落实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省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市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主要环节,从降低企业融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创新、市场流通、兼并重组、制度性交易等方面的成本和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行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配合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2.抓好节能降耗。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企业更新技术工艺,支持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节能改造,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完成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发动企业积极申报省、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率。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环保局、财政局)
    3.化解过剩产能。一是严格淘汰过剩产能。鼓励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下以及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落后装备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程度,实现产业升级或转型发展。二是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对已停产、半停产、连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主要靠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积极稳妥推动“僵尸企业”退出。引导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对无力自我转型提升的“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快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化解不合理产能。三是加强产能对外合作。引导企业通过“走出去”等市场化手段消化过剩产能,继续推动峰亿轻纺、海天发展和汉威机械分别在柬埔寨、印度投资办厂,实现企业低端产能的转移。引导企业实施产能梯度转移,支持优势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升产能合作水平。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商务局、金融办)
    4.推进兼并重组。按照区政府工作部署,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处置工作。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强化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重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商业银行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有意向开展并购企业和被兼并企业提供牵线搭桥、投融资咨询等服务;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优质企业实施跨所有制的关联性战略性重组;通过多渠道帮助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企业,力争重整成功,实现企业脱困发展,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金融办,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财政局、金融办、法院)
   (九)抓好安全生产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关规定,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责任。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认真谋划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履行煤炭、油气长输管道和民爆三大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认真开展大检查大整治和各类专项检查活动,逐步推进经信部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全力确保经信系统安全生产无事故。
    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的综合协调指导职能,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区安监局、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切实抓好重点企业、规上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安全事故防范,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督查行动,严防死守,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牵头单位:区经信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单位:区安监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各级各部门要将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统筹协调推进全区经济和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要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方案,制订高端重大项目引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扶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贯彻落实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要结合“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等活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协调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经济和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区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结合各自实际,落实配套资金,及时兑现政策。区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科技和知识产权局、金融办等涉及支持企业创新转型领域的专项资金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年度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扶持方向筛选一批有创新潜力的重点企业、机构、项目名单,确定一批具有支撑性、关键性的年度重点扶持对象。
   (三)加强运行协调服务
    强化监测分析,完善“周监测、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协调调度会制度等制度,把握运行态势,加强生产调度,落实全年工业和信息化目标任务,增强调控预警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提高运行调控水平。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业运行调度和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区、街两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处级干部走访企业制度,对工业企业反映需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四)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积极探索建立服务企业创新转型的人才引进培养、流动、服务、评价等人才开发机制。实施企业家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送管理进企业”活动,积极培育有创业创新激情、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企业家。加大技术工人培训投入力度,依托泉州本土高校乃至省内、外高校资源,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训。鼓励职业教育学校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开办创新创业专门课程,为重点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区直有关部门要组织梳理、汇总现有支持企业创新转型的有关政策(涉及密级除外)及其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形成专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信息平台向企业公开发布,为企业申报提供便捷、完整、及时的政策资讯。要持续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通过《泉州晚报》、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网、区政府门户网、政务微博等媒体大力宣传企业突围攻坚、创新创造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和先进经验,通过将奖励对象、奖励结果向社会公开,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加快创新转型步伐,营造有利于工作顺利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建立奖惩考核制度
    根据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科学制定经济和信息化的考核评估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根据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明确具体任务事项、制定推进措施计划,提供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段考核,切实以指标落实倒推工作进度,共同推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保持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