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02 11:34 浏览量:1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鲤城区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为打造鲤城区公平、安全、有序、诚信的市场环境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化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继续落实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简易住所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各项改革举措,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实现企业开办、刻章、税务、医保、社保的一窗通办。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设立登记实现在2个工作时内完成。畅通民营企业退出渠道,简易注销公示由原来的45日压缩为20日,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今年来共办结各类审批事项47536件,其中注册登记28189件(个人办结16351件,企业办结11838件),名称15806件(企业7862件,个体7944件)、食药登记3135件、特种设备105台。

  2.推进行政审批事项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15日,完成老城区开元、临江、鲤中、中区4个市场监管所的行政审批事项整体整合进驻鲤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了行政审批预约过久、等待过长的问题,务实提升了行政审批质效,进一步优化了我区营商环境。该项举措在2021年泉州市市场监管工作推进会上作为亮点得到市局领导表扬;2021年11月10日,借鉴老城区整合的经验,新城区江南、浮桥、金龙3个市场监管所的行政审批事项整合,在区市场监管局一楼设立“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中心”。旧城区、新城区两个审批窗口同步为申请人提供服务,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体食品经营许可证实行全区通办。截至12月31日,市场主体增加11487家,其中企业设立3543家,个体设立7944家,全区存量内资企业21176家,外资企业368家,个体工商户54504家。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截至目前,我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3件,同比增长10.51%,全市排名第六名,专利授权总量达1247件。一是引导企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推荐七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双电源开关柜联锁装置及联锁方法”等2家企业2项专利获2020年泉州市专利奖二等奖;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一种全自动接头检测剔废控制方法”等3家企业3项专利获2020年泉州市专利奖三等奖,共获奖金35万元。二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引导嘉亨家化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20年度福建省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资金15.8万元。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打击力度,共立案查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20件,罚没款42万元,办理3起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三是大力开展商标品牌创建,截至目前,新增注册商标3259件,拥有驰名商标7枚。四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按照《2021年鲤城区质量强区工作要点》要求,大力推进鲤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鼓励和引导辖区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等标准化活动,共新增2家企业参与2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并完成省级标准化工作项目补助经费的申报。落实泉州市2021年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补助资金拨付,共获得市级项目补助数13个计17.5万元。

  (二)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的要求,着力探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一是组织实施2021年上半年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共抽查个体工商户368户,其中正常经营297户,通过登记住所查无企业71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进行公示。二是组织开展《2021年下半年鲤城区企业年报和经营行为“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实施方案》,共抽查企业212户,其中正常经营136户,通过登记住所查无企业76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进行公示。

  (三)紧盯民生保障,安全监管成效明显

  1.维护舌尖上的安全。深入推进“餐桌污染”治理,健全完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监管,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强化风险防控处置。聚焦群众点题,开展线上线下一致性核查、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截至目前,检查学校食堂及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556户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125个,责令整改36户,移交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立案查处41起。加大监督抽检力度,2021年全区计划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400批次,目前已完成850批次抽样工作,剩余部分将在10月底完成。依托全区已完成的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7个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快检室及食品安全快检车,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日均快检300批次以上,让群众买得放心、菜篮子拎得更安全。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今年已圆满完成市、区两级两会,市、区两级党代会及2次中央首长来泉等8场重大活动保障工作。

  2.把握关键环节,加强药械质量管理。强化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双随机”抽查和“有因”飞行检查,加大对C、D级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的检查力度,检查药械化经营使用单位300多家次,检查疾控及疫苗接种单位22家次。审核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254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25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04例,排名全市首位。完成药品抽检75批次,化妆品抽验29批次,开展医疗器械抽检6批次,快速检测儿童驻留类化妆品36批次,移送市执法支队二大队案件15起。

  3.注重产品安全,落实质量综合管理。服务与监管并举,规范防护产品生产经营秩序。实现防护产品生产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在较短的时间内,2家口罩机械设备、1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3家红外额温计和26家非医用口罩等生产企业投产,有效地缓解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防护物资供应和需求。坚持业务指导与服务跟进,督促企业保障产品质量,有效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向社会和市场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防护产品。开展食品相关产品、电动自行车、电器产品等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生产企业50余家次。加强计量监督,深化“民生计量”工作,开展在用计量器具监督检查,处理企业注册65家,器具备案350多台。加强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对工业许可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全覆盖巡查,配合国家、省、市部门开展的工业许可企业的监督抽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并对监督抽查中出现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后处理。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

  4.狠抓安全整治,强化特种设备监管。一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开展电梯安全、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整治,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在册特种设备4761台,在用3854台其中锅炉25台,压力容器288台,压力管道23条(53.4公里),电梯2829台,起重机械544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28台,大型游乐设施17台。二是强化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对辖区4家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40家重点使用单位实施重点监察,督促其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三是加强检查督促,通过集体约谈、电话回访和现场检查,督促其落实整改。年度检验不合格的226台设备已有71台设备复检合格,有效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四是开展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组织辖区4家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确定泉州市恒力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为全市起重机械制造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标杆企业。召开现场工作会议,组织4家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开展专题培训,部署指导各单位开展标准化提升行动。对泉州市恒力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进行验收。五是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消除特种设备“疑难杂症”问题。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特种设备、工厂厂区内专用叉车、压力管道景区及非景区景点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部署开展电梯鼓式制动器专项隐患排查摸底及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督促开展2021年领导挂钩市重大安全生产问题的整治,确保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六是加大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力度。配合有关辖区街道拆除土制升降设备15台,有效地消除了使用违法设备的安全隐患。今年来,移交市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二大队立案查处使用未经检验特种设备违法行为4件。

  5.狠抓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是全链条全天候完善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完善集中监管仓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截至至五月份专班结束,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核酸检测次数共计669次,累计吨数1515吨。二是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及时制定《鲤城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疫情防控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物资保障机制,成立“11211”24小时应急配送队伍,即1位带班领导,1位物资发放负责人,2位配送工作人员,1位驾驶员和1部运送车辆,全面保障防疫物资和慰问食品随需随送,助力一线防疫工作。

  (四)扎实有效开展普法工作

  制定2021年度“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计划,面对执法(服务、管理)对象、社会公众和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1.开展机关内部学法活动。其一,建立日常学法制度。开展党委中心组法治专题学习、局主要领导带头上法治课活动,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特别是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和市场监管领域法规的学习教育。其二,推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常态化。一是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旁听庭审,二是参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学院培训,人均超过50个学时。三是组织工作人员参加2021年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全体取得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四是组织参加行政执法资格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资格培训考试、各有3人取得证书。

  2.面向执法(服务、管理)对象及社会公众开展的普法活动。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本局微信公众号开展法规知识宣传,发布各类有关普法文章。通过机关LED宣传屏滚动播放普法宣传标语。同时,开展了特种设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四进”活动,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全国安全用药月、宪法宣传周等现场普法活动,向广大群众推送与民生相关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法律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等安全的知晓率。

  二、存在问题短板

  (一)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区市场监管局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工作量大与人员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监管执法力量与人员编制明显不匹配,今年以来,行政编制减编十人,事业编制增加十四人,共计84名,人员看似不少,但是抽调组织部,防疫组,创城办,拆迁办等部门的人员多,剩余在岗人员对应的工作量则是压力山大。因此,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队伍多是一人多职,一岗多责,执法效能大打折扣。

  (二)能力和要求有差距

  在体制改革之前,执法人员需掌握的使用法规局限于自身执法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但在市场监管体制成立后,执法人员承担集食品药品,知识产权,质量技术,工商管理等执法职能为一身。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很高,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而机构改革单位组建时间不久,监管人员尤其是基层监管所干部大多来自原工作部门,业务知识比较单一,在日益专业化、规范化的监管工作中捉襟见肘,工作效能提升有限。

  三、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一)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1、深化“放管服”各项措施。落实“四最”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持续巩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项举措,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

  2、优化消费维权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针对消费维权热点,对重点企业、行业开展行政约谈;二是继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三是加大宣传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在重点场所张贴维权热线警示牌和公告。

  (二)助力创新创造,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加强监管审批衔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程序和措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加强对企业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的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模式,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作用,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引导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

  (三)盯紧民生安全,进一步加强风险集中领域监管

  1、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一是组织各类专项整治活动,深化食品生产经营市场整治,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二是扎实开展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三是进一步引入和完善第三方监管机制,提高风险等级评定、日常巡查、飞行检查等监管工作效能。

  2、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开展高风险及易发事故的承压设备隐患治理,在电梯、锅炉、压力管道、气瓶充装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攻坚战。

  3.加强重点领域的行政执法。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商标权、专利权保护力度,加强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注重网络市场监管,着力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注重物价监管,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强化干部意识,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新模式

  积极探索多种办法和措施,通过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队伍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法意识。在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中,采取股所联动、机关传帮带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工作和执法能力水平,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业务多面手干部,打造跨领域执法的“复合型”执法人才,以尽快适应大市场监管体制胜任专业执法领域的工作,有效提升执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