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管委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4-01-12 10:09 浏览量:1

  2023年以来,高新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聚焦“强产业 兴城市”、“活古城 战江南”,充分发挥高新区组合“大部制”协同工作机制作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多点发力。在福建省开发区2022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96家开发区排名中跻身全省第10名,较2021年度上升4名。在全省园区标准化考评中位列新型基建专项指标第一,获得专项奖励100万元。在2021年度泉州市“一区多园”考核评价中位列全市第2名,获得专项奖励100万元。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统筹协调,淬炼发展动能

  一是融合协同,凝聚组合发展合力。在制度运行上,创新实行大部制“3+2+N”协同运营模式,实行“3+1”工作运行机制,按照“空间+产业+赋能”3个产业服务职能,进行优化分工,提升高新区工作组合服务产业效能。修订党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将高新区组合三个部门协同工作、干部评优评先等事项纳入党组议事范围,提升工作合力。高新区组合党支部“高新动力·聚创未来”党建品牌荣获2023年度区直机关特色党建项目展评三等奖。在队伍融合上,实现高新区组合群团工作融合,成立联合工会委员会,推动组合团支部设立和妇联工作齐抓共办。常态化推进“一组三专班”工作任务落细落实,建立高新区组合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整合组合内优势资源靠前服务企业,打造团队共建、业务共筑的强健组合工作队伍。在干部培育上,持续打响“高新学堂”品牌,制定2023年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学经验和“请进来”促提升,推动高新区组合机关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同筑。今年以来已组织赴厦门、福州、晋江等地学习10批次,邀请专家或业务骨干现场授课6场次。二是组织发力,创新党建工作格局。打造高新区组合党建工作品牌,探索“1234+X”工作法,制定高新区组合党支部2023年度工作计划、主题党日年度计划等,每月坚持开展1场主题党日活动,如前往小米谷仓、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参观学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精心运营高新区“党建+”邻里中心,围绕党员学习等10余个主题,今年来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次,服务园区企业职工达2000余人次。三是激活动力,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并完善高新区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制度、高新区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高新区“深学争优、实干争效、敢为争先”行动方案,谋好全年“发展路”。修订完善高新区科级以下干部履职量化考核实施细则,注重干部多岗锻炼,2023年来选派5名科级干部抽调参与市、区中心重点工作,2名干部参与“张榜招贤”比选,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育。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明确15个调度项目,建立每月、每双月、每季度调度机制。截至目前,高新区管委会已组织召开各方块调度会议近30次,其中区级层面调度问题14个、推动解决问题7个、取得阶段性成果7个。

  (二)紧抓项目建设,铸就硬核力量

  坚持分类型分步骤推进园区建设,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2023年重点推动科创中心等5个续建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超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配套用房,项目将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陆续投用。一是推动在建项目提速增效。围绕“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目标,紧盯工作任务,推动项目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劲提速,目前续建园区标准化项目中,科创中心、火炬紫华园、恒劲科博、鑫祥科技均已全部封顶,百川服饰、万盛酒店、海天科创园等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中。二是推动谋划项目尽早开工。开工项目6个,总用地规模近380亩,预计建成后可新增产业空间超50万平方米。重点关注今年拟开工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助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海天科创园项目克服控规修编带来的影响,在“多评合一”审查通过后,协调区住建局给与办理桩基先行施工许可,使项目提早至少三个月进场施工,有效降低规划变动带来的影响,助力企业跑出建设开工“加速度”,目前厂房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三是推动小连片改造提升项目。上半年启动金上路及周边片区改造项目,使园区标准化建设示范区整体连片形成规模,提升工业集聚区品质。同时对七星周边规划工业用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为推动建设龙头企业标准化园区做准备,从而招引上下游入园形成产业集聚。四是推动连片改造拓展区谋划。在北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类示范、梯次推进”原则,推进示范区向南连片拓展,提升园区标准化建设整体成效。新塘、华塑等4大片区改造项目详细规划修编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五是推动园区生态环境提质。逐步推动示范区向南连片拓展,完成1640亩连片改造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新塘工业区及周边片区提升改造前期工作,预计年底启动征收,建成后可新增超30万㎡产业空间。充分发挥环保要素保障作用,对入园区项目和空间布局提出合理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指导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进行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及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建生态园区。

  (三)突出精准招引,蓄力澎湃动能

  一是强政策配套扶持。牵头制定《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企业入驻标准化工业园区促进增产增效的实施意见》,从金融服务、租金补贴、设备补贴、营收奖励、人才引育、活动奖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进行帮扶补助,力促企业增产增效,打造“保姆式”服务,对有需求的企业,免费提供从注册到迁入的“一条龙”代帮办服务。二是掘优质招商资源。今年以来,组织前往厦门、成都、西安、深圳、宁波等地开展招商考察,累计对接走访企业项目、产业园项目36个,聚焦军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开展项目对接。2023年招商引资对接项目30个左右,科创中心重点招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项目,拟签约入驻项目9个,预计2024年可实现新增年产值(营收)7亿元左右,新增税收3500万左右。充分运用创新设立的“两地双园双中心”平台,打好“自主+协同”招商组合拳,已推动妙智科技(深圳)、深圳市料博士材料科技入驻泉州(鲤城)大湾区产业加速中心。三是促产业创新提升。编制完成《鲤城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鲤城区纺织鞋服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鲤城区纺织鞋服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鲤城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鲤城区军民融合企业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等,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入分析,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实施路径谋划部署,持续做大现有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牵头举办鲤城区科工项目对接会、电子信息、纺织鞋服产业链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及纺织鞋服新技术新材料主题沙龙活动,邀请材料、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对接,为产业协同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助力。

  (四)强化运营布局,打造全面配套

  一是打造片区“智算中心”。联合中国移动打造算力节点,规划建设电力开闭所、光伏发电等基础设施,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网、云、数、智、安、边、端、链(ABCDNETS)等深度融合、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园区企业提供IPASS、GPU算力、工业二级节点、IDC、网络安全等相关业务,搭建内部智慧化运营服务体系,为企业降本增效。目前已与泉州移动签订协议,正着手采购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二是打造片区“服务标杆”。筹建创投“党建+”邻里中心,结合人才创享中心建设,构建7大服务功能区域,打造“科创七链”项目,形成综合服务矩阵,目前已入场动工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突出园区内生活配套招商,积极引入“四点半”作业室、乐活集市、酒吧、咖啡厅、健身房、“盒子”餐厅等商业业态,提升园中园配套,引进智能充电桩、智慧道闸等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三是打造片区“形象IP”。对科技金融中心A、B、C栋内部立面、停车场及B、C栋公共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入驻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导入智慧管理系统、金融、法律、心理咨询等多个模块,结合现有产业结构及“党建+”邻里中心的运营进行重新设计包装,升级成为集产业、企业服务、法律援助等多元化的小型智慧产业园区,打造全新的园区IP。

  (五)创优园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金融赋能添动力。创设“金融特派员”制度,启动“伙伴银行”行动计划,打造试点园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产品、开展“科创金动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共获得授信30亿元,目前已有首批3名“金融特派员”入驻园区。与市商业保理公司和中泉供应链公司合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工业(产业)标准化园区供应链金融服务点,达成首笔保理融资合同100万元。推动高鑫公司与市金控合资成立产业基金,参与佰源机械上市,并与泉州金控集团、北京近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泉州市鲤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一期),总规模达1.7亿元,以产业投资助推高质发展。常态化举办“银园”座谈会、金融主题沙龙活动等,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今年来累计开展银园对接会、金融主题沙龙活动等5场次。二是科创人才深融合。与投石科技合力共建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平台链、服务链、资金链、政策链”科创七链生态圈。与海峡人才市场合作打造零工市场,共同开展人才培训、职业技能提升、人才招聘活动等相关人才服务。对接泉州师院等7所院校开展走访、座谈,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调研活动,与3家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在招聘推介、“二元制”人才培养、人才输送等方面深化合作,已开展走访调研活动10场次。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月”,策划举办科普、招聘、培训、政策解读等人才社群活动11场,营造安心舒心暖心氛围。三是惠企服务提效能。组织高新区火炬统计企业开展2022年度火炬统计报表报送专题培训会1场;组织开展2023年泉州市产业园区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专场推介会,帮助企业规避专利侵权风险,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区行政服务中心、常泰街道,举办“全速办”审批服务进园区活动,现场办理、咨询服务项目20余个。依托企业服务直通窗口和政务服务一体机,提供企业开办咨询、公积金查询等120多项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政务服务。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筑强战斗堡垒,锻造铁军干部队伍。持续发挥高新区组合“3+2+N”协同运营模式和高新区管委会“3+1”工作运行机制优势,进一步凝聚组合发展合力,助推园区发展。挖掘“高新动力·聚创未来”党建项目内涵,完成创投“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定期开展特色党建活动争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打造“高新学堂”干部教育培训品牌,下半年重点围绕意识形态、招商礼仪、科技金融、法律服务等主题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推动干部职工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健全制度体系,持续用好定期调度、工作例会等制度,强化工作督促落实。注重干部队伍梯队管理,明确实绩导向,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推进“党建+人才+邻里中心”服务,强化党建引领,加强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持续推进“党建+人才+邻里中心”服务。

  (二)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产业高质发展。发挥“伙伴银行”平台作用和全市首个供应链金融服务站作用,为园区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现赋能突破。与泉州市农商银行探索建立区域科创金融中心(分中心),共建园区“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平台。与泉州师范学院纺织等院校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工作服务站、职业技能提升中心等,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引进,推动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推动人才公寓配套完善,完成泉州(鲤城)人才创享中心建设,搭建“零工市场”“金蓝领俱乐部”等集成服务平台,为人才引进、项目孵化、协同创新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加强项目动建,厚植经济发展根基。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按照投用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工作机制,滚动跟踪推动光电产业园、海天科创园、千吨级低温银浆项目、金上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协助企业加快组织建设,通过合理优化施工组织,缩短建设时间,尽快竣工投产。启动四大片区连片改造,结合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分类示范、梯次推进”原则进行片区改造提升,计划先行启动新塘工业区及周边片区改造工作,接续滚动推进工矿汽配城、奇信奇星机械厂、华塑厂等老旧工业小区及周边片区改造。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有序推动祥中实业、钧石能源等空置地块建设和低效产能腾退,腾出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众益科技、佰源机械等区域内企业依据园区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厂区进行优化。

  (四)聚力招大引强,推动产业提质发展。完成科创中心招商,以落地为目标,优先安排可以尽快签约项目入驻,其他项目做好前期对接,作为光电产业园储备项目,科创入驻项目争取年底尽快投产。启动新片区招商,合理规划布局光电产业园招商项目,加快基金项目谈判落地效率,争取在产业园启动建设前明确入驻项目。滚动更新充分用好招商载体资源库,会同各街道、招商办,共同梳理滚动更新辖区空置产业空间,为区内拆迁待安置及新对接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载体。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设,实施科创倍增计划和专精特新企业育苗成林计划,培育产业内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