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9-02-06 00:00 浏览量: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2月6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永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大转变”、“四个致力”的工作要求,破难题、调结构、保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七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27亿元,比增12.9%;财政总收入11.62亿元,比增18.28%,净增1.6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5.83亿元,比增14.02%,净增6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08亿元,比增23.01%;合同利用外资1.65亿美元,比增10.24%;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5881万美元,比增35.07%,提前3个月完成年计划;出口商品总值3.3亿美元,比增22.74 %。一年来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坚持把应对挑战作为机遇,发展态势总体持续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正视风险,有为应对,化挑战为机遇,力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服务企业力度加大。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与一线干部、企业负责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出台《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意见》,从行政效能、自主创新等8个方面制定了56条服务企业的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专项助推行动;帮助企业办理土地证60宗、产权证20宗,为企业融资提供抵押。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19家上市及后备工业企业快速扩张,产值、税收分别比增15%和24%。及时足额兑现外经贸扶持政策资金340万元,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光伏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4.38个百分点。闲置资源有效激活。注重挖潜增效,千方百计激活“三闲”,加大“二次招商”力度,引进企业及商家38家,盘活18.26万平方米,新增产值4.1亿元、税收2500万元;强化催建促产,收回闲置土地6宗151.68亩,新增动建企业27家、投产企业18家。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对区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分解为118项,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逐月逐季抓好工作督查落实,除3项未能完成外,其它115项基本完成。同时,全面完成2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坚持把调优结构作为主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29:42.34:57.37(扣除泉州经济开发区工业商业数据)。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工业拉动有力,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3.98亿元,比增12.9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90.6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4.14,比去年同期提高5.33个百分点。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达到25家;新增纳税超千万元企业5家,达到20家。电子信息产业逆势上扬,实现产值12.68亿元,比增26.26%,增幅同比提高17.56个百分点,分别超过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产业8.66和12.9个百分点。特别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产能达到150兆瓦。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从各个层面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和保障。总部经济稳步发展,总部型企业创税近亿元。旅游经济加快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32.8亿元,比增13.1%。成功引进中国IT连锁巨头宏图三胞,江南商贸物流中心、海峡电子汽配城、万祥商城等商贸项目有序推进。新门街名门·时尚项目部分店面试营业,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逐渐成型,消费热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7亿元,比增22.2%,增幅全市第一。和平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义全机电街被评为福建省特色商业街,华远手机城荣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

    (三)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动力,发展实力有效提升

    技术创新取得突破。3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1家企业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新增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鸿星尔克鞋服检测中心成为国内首家运动鞋企业实验室。海天轻纺的“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电信四所建立了海西战略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合作。在第六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成功对接项目64个,正式签约的12个科技项目有5个签约后即转入实质性生产。品牌建设成绩良好。在全市率先出台《培育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暂行规定》。梅洋塑胶、文创科技等9家企业被确立为省、市级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全区获得授权专利297件,万人申请及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在泉州各县(市、区)中位居首位。新增6个省名牌产品和20个市知名商标。

    (四)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发展后劲支撑有力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8个重点项目有21个开工,完成投资11.42亿元,北峰组团污水配套管网鲤城支管网改造工程、笋江公园、新华小学重建一、二期等8个项目已基本完工。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五期主要市政道路主干道全部通车。1号、3号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万祥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管理日趋规范。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促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出台《加快安置房建设若干管理规定》,确保安置房建设管理规范、有序、高效,保障被拆迁人利益;学府路拓改工程安置房已竣工验收9万平方米,并陆续交付使用;石崎、延陵、新塘、前店等安置区按计划有序推进,后坑、锦美安置区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项目资金多方筹措。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信贷资金支持,策划筛选上报35个符合政策投向的项目,总投资39.4亿元。其中,廉租房等6个项目已落实上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

    (五)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平台,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城市规划有新的突破。成立了区政府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组,滨江片区修建性详规方案设计基本完成,江南新区次中心城市核心区概念性规划方案正抓紧完善,江南高新园区修建性详规方案设计正在进行。美食街北拓、城南片区二期、水门片区危旧房改造和侨联大厦、粮食局危旧办公楼改造正抓紧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有新的进展。古城保护利用改造稳步实施,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深入研究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繁荣古城的思路举措,正式启动华侨新村、机电厂改造利用的前期工作;南俊路北拓及米仓巷危旧房屋改造项目主车道全面贯通。新区功能日益完善,防洪堤二期(金塔段)堤路、绿化、路灯、堤前观光道等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金浦排洪排涝工程泵站主体工程完工,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一期)繁荣大道与林荫大道已基本建成。城市管理有新的提升。以迎接创卫复检、文明城区考评及全国农运会举办为契机,抓好324国道鲤城段、南环路、中山南路骑楼等的景观整治,对涂门街、南俊路、九一街、打锡街等路段的夜景照明工程进行维修。深入推进交通大整治,中山路等市区12条主要道路通过市创建达标街、示范街验收,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投入1046万元开展新区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抓好9个重点社区的综合整治,新区39个社区共收取卫生费122万元。加大“两违”制止力度,拆除违法建设701宗,拆除面积6.36万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建设新区自来水工程,切实解决16个社区5400户居民用水难题。

    (六)坚持把五有工作作为重点,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成立了“五有”工作小组,加强工作调研,加大资金投入,“五有”工作成效明显。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推行外来工子女与区内生源同等待遇,投入610万元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被评为全市唯一一个福建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公共卫生水平提升。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基本完成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大楼和常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抓好各种传染病防治工作。就业保障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7万人,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34人,劳务派遣40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6%以内。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医改前关闭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非从业居民参保人数7万人,居泉州市首位。全区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均为3.95万人,医保参保人数10.4万人。不断完善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共救助困难对象6076人次、109.3万元,较好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放低保金481.3万元、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临时救济款128.56万元。养老工作有新进展。老年人休养中心整体规划方案基本完成,金山等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住房保障日益完善。完成60套廉租房建设,江南雅园、高科雅园限价房建设基本完成,江南经济适用房已开始接受申购。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并同步调整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提高社区两委成员及社区工作者等人员待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万元、比增1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万元、比增10.3%,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七)坚持把社会建设作为根本,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复查和第三届省科普先进区验收。深入开展“文明人、文明城、文明风”主题实践活动,举办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省级文明城区高分通过初评。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坂头、仙景、五星3个市级文化信息服务示范基地。区文化馆以全市最高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区档案馆成为全省首家县(区)级“国家一级档案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3项非遗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保护名录,邱剑英等7人入选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人。举办“泉州关岳文化与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组织民俗文化交流团赴台交流。积极配合做好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生育关怀和关爱女孩三项行动,人口出生率9.81‰,政策符合率98.08%,年度人口计生工作责任目标在省、市联合考评中名列全市第一,被省政府授予“2006-2008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援宁工作和帮扶霞浦县水门畲族乡等对口支援工作成绩突出,区政府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单位。节能减排大力加强。鼓励企业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天宇化纤、鑫迪制衣、新荣顺3个项目列入市节能重点项目,钧石能源、金山石材分别列入省、市循环经济项目,单位GDP能耗下降2.7 %,控制在 0.58 吨标准煤/万元以内;抓好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结构调整项目47个,预计可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社会保持安定稳定。认真做好奥运会、农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庆等重大活动期间各项维稳工作,健全完善以“11211”工程为主体的社区警务防控机制,综治“三率”位居全市前列;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有效解决“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中群众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落实企事业安全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7%、13%和33%。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乳制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治理活动,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食品的市场供应。抗灾救灾不遗余力,募捐支援地震灾区资金912.42万元,“特殊党费”132.86万元;提前完成500套过渡安置房生产任务。国防动员、支前、双拥、优抚、修志、统计、人才、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八)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保障,发展合力不断凝聚

    法制环境不断优化。率先开展“红头文件”有效期公布,全面开展执法依据、行政职权依据公告汇编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不断深化“五五普法”,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政府工作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依法定期报告,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群众意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121件,办复率100%。重视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七件管理制”,共受理办件99.23万件,办结率99.98%。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撤并事业机构22个,精简区直机关事业编制115个,进一步规范街道下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廉政建设不断强化。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和招投标等工作,核减工程造价6652万元。清理公务用车10部,取消“一号双机”办公电话70部。深化反腐败工作,查办案件23件,共查处党员干部及其他人员37名,挽回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

    各位代表,在各种不利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过去一年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来鲤务工人员及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鲤城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鲤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给予政府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国内经济运行困难的影响不断加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三个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受市场环境趋紧和资金供求矛盾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濒临困境;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偏少;服务业的跟进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现代服务业规模还不大、档次还不高、业态还不新;古城改造、建设举措谋划伊始,保护、利用仍任重道远;“两违”现象尚未完全得到遏制,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不够彻底,食品药品安全存在薄弱环节,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依然艰巨,特别是去年来查处的发生在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制止“两违”等工作领域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对此,我们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外部需求显著减少,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宏观经济环境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有为突破的信心,持续有效运作的思路,化传统发展之危为科学发展之机,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海西“两个先行区”的工作大局和“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工作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稳住大盘、固本培源、项目带动、奋力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区委“三大转变”、“四个致力”、“七个紧抓”的工作要求,以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保增长与优结构并举、古城繁荣与新区建设并举、重民生与保稳定并举,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中走前列。

    今年我区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比增11.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增12.5%;工业增加值比增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16%;财政总收入比增15%,区级财政收入比增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8%;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比增10%,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6%;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9%;万元GDP能耗下降2.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9吨,化学需氧量削减351吨。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培育新兴业态,推进三产水平提升

    一要继续做大总部经济。尽快研究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办法,做好中化国际、华电集团、厦航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及后续手续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强与瑞麦(台湾盼盼集团)沟通联系,力争其驻泉总部落户鲤城。探索实行“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模式,力促机械汽配等企业把总部研发功能和商务功能留在鲤城,把生产功能分布到周边县区。认真实施“回归工程”,积极筹建鲤商大厦。要争取市政府支持我区尽快启动老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美食街北延段和侨联大厦、粮食局危旧办公楼等的改造,加快晋江下游防洪堤二期金塔段片区的规划建设,构建总部经济发展载体,努力吸引企业研发总部、销售总部、商务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入驻,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二要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要抓住国家、省、市鼓励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提升发展九一街IT产品中心市场,加紧培育新门街名门·时尚高档休闲商业街、学府路文化艺术品专业街等现代商业街,力促万祥商城和水果批发市场尽早建成开业,推进五金机电、装潢装饰等专业市场向江滨延伸成片发展。加快建设泉州机动车交易中心,引导常泰路一期主动承接南环路汽车贸易延伸发展,规划建设汽车贸易城,打造泉州市汽车贸易走廊。培育商贸品牌,引导中闽百汇、华远电讯等实施“走出去”战略,争创全省流通龙头企业或全国连锁经营企业。扶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引导源和堂发展连锁经营。继续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特色商业街、商业示范社区”等,使诚信经营成为专业街市的名片。三要致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发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整合推介力度,推广文化观光游等,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六要素。认真落实市政府出台的扶持居民购房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突出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升级

    一要抓好企业服务保生产。围绕“保企业、保市场、保要素供给”,在企业的项目落地、生产经营、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改进服务,做好政策传递引导,提振企业信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深入贯彻上级融资政策,强化政银企合作,推进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专项助推活动,尽力协助企业办理“两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力促沃登卡等17家入园企业尽早动工建设。二要壮大高新产业调结构。全力扶持和保障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高新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推动钧石能源加快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年底实现250兆瓦的生产能力;推动文创科技扩大生产,促其太阳能应用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把握3G时代新契机,扶持泰克通信、铁通电子等企业抢占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市场份额。加快泉州波园超微型化射频平面电路与雷克通信实现全面对接,努力构建新一代射频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七星电气公司高电压绝缘类技改等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三要推进自主创新促升级。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检测平台,抓紧与国防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促进军民两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力创市级以上各类技术中心5家;推进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争创省级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争取钧石能源微晶硅薄膜电池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契机,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产品优化升级。推进品牌创新,支持鸿星尔克、宝峰鞋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梅洋塑胶等创建省著名商标,叫响“格来德”等品牌。推荐4家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推动企业上市,继续加强对19家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和指导,力推海天轻纺、火炬电子、佰源机械等尽快上市。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节能专项行动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重点推进天宇化纤、隆星织造等传统优势企业加快节能技改。

    (三)强化项目带动,推进投资平稳增长

    区委、区政府把今年定为“项目建设年”,安排重点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88.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82亿元,预备重点项目29个,配合市建设项目4个。一要落实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定人、定责、定进度,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江南经济适用房安置房、石崎安置区、笋江花园城、延陵安置区2-16号楼等安置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明新中学、十五中改扩建工程等社会事业项目年底前完工;力争兴贤路北延段商住示范小区一期、江滨南岸商住区、明光花苑等项目按序时完成建设任务,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一期等项目尽早动工建设。力争东南生物药业、诺普数码等重点工业项目厂房建设竣工投入使用,超越鞋业(二期)等如期投产达效。预备重点项目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从预备项目转为在建项目。二要落实项目保障机制。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特别要抓好项目的资金保障,对去年底争取到的国家补助资金要加强沟通协调,力促尽快到位。要继续做好项目向上的沟通衔接工作,多汇报、常联系、勤跑动,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上级投资盘子。同时,要成立国有投资经营公司,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继续抓好土地出让金的催缴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三要落实项目管理机制。认真吸取项目建设中违规违纪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项目检查督导,坚持项目建设月汇报和项目进度月通报制度,推行约谈参建单位法人工作制,切实抓好“投资、质量、工期、安全”四控制,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投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确保将每个项目建成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四)凸显特色品位,推进城市内涵拓展

    一要着力推进古城保护利用改造。古城保护,要着重保护好66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古建筑等;突出保护好西街等15条古街巷和古树名木、传统民居等;坚持保护好22项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利用,要充分发挥古城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整合古城散落景点,引入时尚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激活发展要素,促使文化积淀、民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古城改造,要做好华侨新村、机电厂等片区的更新改造,逐步完善片区内供水、排水、消防、电力、电信、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古城的城市功能。二要着力推进滨江新城规划建设。以打造集商务办公区、文化产业区、总部经济区、购物休闲区、高尚住宅区、生态公园为一体的泉州“外滩”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滨江片区修建性详规方案优化设计,规划滨江总部经济区、商业中心两大片区和浮桥金浦、新步两大居住区;加快周边土地平整和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适时推出近2000亩商住用地的“招、拍、挂”,努力将滨江新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现代气息浓郁、景观层次丰富、滨江特色鲜明的泉州城市重要次中心。三要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围绕推进新区“三化三转变”,继续开展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着重抓好8个重点社区的综合整治。加大投入推进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使年底进入仙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达到每日8000吨,确保完成减排任务。以整合设立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契机,加大老城区的背街小巷、路灯和公厕等整治力度,强化市政管理。健全市容市貌整治考评办法,落实市容节点专人责任制,完善保洁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市容市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继续加大创卫迎检工作力度,确保通过国家爱卫会的再次复检。进一步完善“两违”巡查督查制度及考评办法,确保“两违”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

    (五)有为有效应对,推进外经贸持续发展

    一要尽力扩大出口。要加强服务,加大各级扶持外经贸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传递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反补贴和各种壁垒的最新动态,让企业早知道、早应对。要加快转型,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促光伏等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培育品牌,引导菲莉家俱等出口大户培育自主品牌,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等延伸,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要开拓市场,加大财政扶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进一步巩固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开拓东盟、南亚、中东、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同时,要引导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扩大鲤城产品的市场份额。二要注重招商引税。做好三产招商文章,成立专门的招商小分队,着力引进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税收贡献大的现代服务业,引进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培植新兴财源。特别要针对工业用地全面告罄的实际情况,继续做好“三闲”盘活工作,推行“零地招商”,发展楼宇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以园区为重点加大闲置厂房招商力度,引进酒店、商务、文体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三要加强对台合作。抓住台湾放宽台商在大陆投资限制和两岸“三通”的有利时机,制定我区进一步推动对台交流工作的具体意见,主动承接台湾电子、机械、物流、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加强双方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推动鲤台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

    (六)扩大民生成果,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好就业优惠政策,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万人次以上。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目标。积极稳妥地解决失地人员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继续推进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二要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精神文明工作要以创建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区为抓手,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新城区延伸,广泛开展新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动“文明人、文明城、文明风”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要做好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申报和2009年市对县教育督导的迎检工作;突出“均衡、优质、内涵、统筹、和谐”,在教育公平、内涵建设、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全面提高各类教育的发展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临江、常泰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补偿制度,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食品卫生监管为重点,健全卫生监督服务功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监测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计生工作要做好省级“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程”和“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工作,力求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8-11.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7%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趋向正常,统计准确率在95%以上,确保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市的领先地位。文体工作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继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申报,积极参与“首届闽南文化节”活动;落实好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区工作;贯彻实施《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宣传科学健身,推动群众体育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民政工作要做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逐步解决社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活动,争创首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人才工作要认真落实好市、区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探索开展网上人才招聘活动和设立街道人才工作站,切实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努力引进、培养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积极做好老年人优待优惠等工作,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继续抓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修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三要切实抓好稳定工作。加大《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重大节日的安全大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深入开展“两个排查”活动,加大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易引发矛盾纠纷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领导包案制度,着力解决涉法涉诉、重信重访问题,确保纪念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顺利举行。提升“平安鲤城”创建水平,持续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综治“三率”;进一步完善社区“11211”工程,配齐配强社区联防队伍、综治协管员和平安中心户长等基层群防群治队伍,提高技防水平,推进基层治安防范向社会化、网络化和科技化发展。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建设,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扎实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的厚望,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要求我们要以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尽心竭力,恪尽职守,推动发展,服务于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要从政有为,向民负责。要创新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统领政府工作,切实树立好字当头的标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力和后劲,努力实现高起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要化“危”为“机”,有为应对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在突破风险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转化机遇,在优胜劣汰中赢得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拓展作为,从人民要求做、眼前能够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做起、做好,特别要抓好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要施政有效,为民服务。服务要体现高效,扎实推进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全程式网上审批运作,不断拓展并联审批和绿色通道服务范畴。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推诿扯皮等现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要体现绩效,强化绩效评估、绩效管理工作,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制度,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做与不做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工作要体现实效,坚持以落实为己任,以干事为首责,对决定的事要抓得起、落得下、干得好,看准的事要谋得早、动得快、做得成。

    三要执政有章,受民监督。正确使用权利,依法用权、依职用权、谨慎用权,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认真落实区委的各项决策,认真执行《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重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贯彻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继续做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工作。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四要廉政有方,让民放心。认真实施《泉州市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工作方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加强执法监察、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对征地拆迁补偿、工程招投标、制止“两违”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管。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大力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倡导勤俭办事,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反对铺张浪费,把财力更多地用于推进发展、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上。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鲤城人民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谋发展之势,鼓实干之劲,聚和谐之力,用勤劳和智慧、激情与拼搏,为建设现代科工贸旅游文化名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三大转变(P1:指将产业发展顺序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将并重打造“四个百亿产业”转变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两个百亿产业”;将城市零星分散开发建设转变为成片滚动开发建设。

    2.四个致力(P1:指致力提升三产水平、致力发展高新产业、致力打造滨江新城、致力构建和谐城区。

    3.《政府工作报告》3项未能完成的任务(P2):2008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分解为118项,其中百脑汇项目、江南新区综合医院、江南商贸物流中心及金龙商贸服务中心等3项建设任务因审批、资金及项目功能定位调整等原因未能如期完成。

    43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P3):分别是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

    520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计划(P3):国家级科技项目共4个,分别为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鲤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TD-SCDMA数字直放站研制与生产(泰克通信有限公司)、高速医用创可贴自动生产线(新日成热熔胶设备有限公司)、环保回收型超薄全密封食品容器(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省级科技项目共6个,分别是RCT2020双面电脑控制移圈罗纹机研发和应用(佰源机械有限公司)、连续磨机用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刚石磨具的研制及产业化(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双侧交叉脉动循环喷淋杀菌机的研制及应用(鲤中食品机械有限公司)、3G超线性RF功率放大器的研制及产业化(协高微波电子有限公司)、高精度低耗材精锻差速器锥齿轮研发及产业化(源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TD-SCDMA场强覆盖传输系统(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市级科技项目共10个,分别是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万祥微创医院)、高性能高分子合金修补剂研发(昌德化工有限公司)、新型热处理高硬度支重轮的研制(信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TD-SCDMA多媒体接入系统(泰克通信有限公司)、热熔胶纤维喷胶工艺复合设备(新日成热熔胶设备有限公司)、多格独立密封超薄食品容器研发及产业化(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多层瓷介电容器陶瓷介质材料改进研究及应用(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劲鑫电子有限公司)、用于汽车自动布撤防报警装置(万华科技电子有限公司)、TG400-4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61家企业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P3):指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74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P3):分别是连续磨机用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刚石磨具的研制及产业化(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S200高效节能磁通矢量控制变频器(桑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TD-SCDMA场强覆盖传输系统(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针织人造血管工艺与设备开发(海天轻纺有限公司)。

    8.新增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P3):指泉州市微波通信传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华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泉州市工程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昌德化工有限公司)。

    91个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P3):指泉州市镍氢电池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劲鑫电子有限公司)。

    10.新增6个省级名牌产品(P4):分别是佰源机械有限公司的针织圆型纬编机、劲鑫电子有限公司的高容量高功率NLMH电池、文创科技电子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子产品、昌德化工有限公司的胶粘剂、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超薄注塑成型密封聚丙烯食品容器、桑川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交流变频驱动器。

    1120个市知名商标(P4):分别指闽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闽达及图形、华盖机械发展有限公司的华盖及图、金路轻工有限公司的Silroad、森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图形、劲鑫电子有限公司的劲捷及图、华鸿通讯有限公司的华鸿及图、华耀玻璃有限公司的爱谱乐、新荣顺机械发展有限公司的荣顺及图、力兴服装织造有限公司的汉力·汉特、昌德化工有限公司的昌德CHANGDE牌、鑫迪服饰有限公司的靓丽芬、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泽仕通及图、森川电气有限公司的SAVCH、恒劲机械有限公司的图形、福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福辉及图形、源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益发及图形、源源茶叶有限公司的泉苑源源及图形、银泉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的UDPD、隆星织造有限公司的CHAOYUE及图、东街钟楼肉粽店的东街钟楼肉粽。

    126个项目已落实上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P4):指高可靠多层瓷介电容器产业化、廉租房和纳米抗菌针织面料等3个项目已获得国家电子信息专项补助和四季度中央预算内投资585万元,旧馆驿-井亭巷历史文化街区市政设施保护整治、泉中职校综合实验楼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等3个项目915万元扶持资金已列入上级专项投资计划。

    139个重点社区(P5):分别是东浦社区、锦美社区、田中社区、仙景社区、东边社区、古店社区、龙岭社区、五星社区、华星社区。

    14.“五有”工作(P5):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53项非遗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保护名录(P7):分别是鲤城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李尧宝)刻纸和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167人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P7):分别是邱剑英、李水星(拍胸舞),黄丽凤(泉州李尧宝刻纸),江碧峰、黄义罗(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凌文彬(泉州竹编),杨翠娥(南音)。

    17.“11211工程(P 7):指在每个社区建立综治办(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综治办主任),设立警务室,健全治保会、调解会,成立治安巡逻队,设立暂住人口管理站。

    18.综治“三率”(P 7: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重视率。

    19.“七件管理制” P 8):指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报批件、特办件、补办件、退回件。

    20.科学发展、四求先行(P10):省委提出来的我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主题。“四求先行”指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

    21.“七个紧抓”(P10):紧抓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紧抓三产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紧抓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内涵式发展,紧抓两个带动增强项目品牌带动效应,紧抓繁荣古城做好保护利用改造工作,紧抓晋江两岸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紧抓民生工作着力构建和谐鲤城。

    22.“项目建设年”活动(P10: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把200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提出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安排在建重点项目50个,其中建设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60.89亿元(政府投资27.49亿元),年度计划11.98亿元(政府投资5.64)亿元;工业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27.39亿元,年度计划9.84亿元。

    23.国家“863计划(P 12):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纲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创造条件。国家863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2419家上市后备企业(P13):分别是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泉州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宝峰鞋业有限公司、泉州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泉州佰源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泉州桑川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泉州双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泉州文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华远电讯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泉州金山石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中闽百汇购物有限公司、泉州隆星织造有限公司、泉州鸿豪服装有限公司、泉州泽仕通科技有限公司、泉州七星电气有限公司、泉州奇星机械有限公司、泉州市长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5.“五个一”工作机制(P13:指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一笔启动资金。

    2615条古街巷(P14):西街、裴巷、新路埕、花巷、玉犀巷、新府口、后巷、镇抚巷、敷仁巷、承天巷、西边巷、桂坛巷、义全后街、马坂巷、金鱼巷。

    2722项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14):包括泉州拍胸舞、泉州(李尧宝)刻纸、火鼎公火鼎婆、泉州竹编、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泉州跳鼓、泉州(鲤城)刣狮、端午节习俗、元宵节习俗、中秋博饼习俗、跳火群、中元节习俗、送王船、花灯、南音、泉州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老范志万应神曲、笼吹、车鼓阵、鲤城五色话、鲤城老地名、锡雕艺术。

    28.“三闲”(P15:指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

    29.“零地招商”(P16):指在不新增供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挖掘企业现有资源潜力扩大投资规模或对新入区项目不供土地,引导其利用、租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进行投资的招商形式。

    30.三通(P16:指通邮、通商、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