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十三五”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
时间:2016-01-27 11:21 浏览量:1

 

一、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1

(一)发展现状............................................................................ 1

(二)面临形势............................................................................ 3

二、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4

(一)基本思路............................................................................ 4

(二)发展原则............................................................................ 5

(三)战略目标............................................................................ 6

三、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7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7

(二)强化生产性服务业.......................................................... 12

(三)延伸发展文创制造业....................................................... 14

四、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工程................................................. 15

(一)产业集群集聚工程.......................................................... 15

(二)品牌质量提升工程.......................................................... 16

(三)科技创新支撑工程.......................................................... 17

(四)绿色低碳生态工程.......................................................... 17

五、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18

(一)政策举措.......................................................................... 18

(二)保障措施.......................................................................... 19

 


前言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一带一路、泉州制造2025”以及鲤城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等战略目标引导下,鲤城区制造业发展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编制《鲤城区十三五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区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部署。

一、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平稳发展

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4.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63亿元,比增7.5%20151-7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3.81亿元、比增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77亿元、比增2.1%2014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总数达76家,实现产值259亿元,增长16.5%,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2.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6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取得进展

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2014年,三大产业完成产值280.33亿元、增长11.4%,合计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9.15%,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以光伏太阳能、微波为代表的高新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 2014年高新产业完成产值72亿元、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8.5%,创税5.9亿元,税收贡献稳居三大支柱工业首位。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推动实施两化融合,20151-7月实现技改投资24亿元,完成计划104%,增速58%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鲤城区逐步确立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科技研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新增5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试点)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3家;龙头企业牵头成立4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认定及复审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2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

4、集聚优势逐渐彰显

鲤城区依托三大产业发展集群经济,规模效应不断提升。形成(除漂染外)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体系,建设以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针织轻纺机械、环保餐具生产设备为主的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其中汽车底盘紧固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形成新材料-功能模块-通信整机-系统优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称号,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基金扶持的首个产业集群试点、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十二五时期,鲤城区制造业有序发展,总体规模平稳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优势逐渐彰显。受到外部宏观形势与内部制约因素影响,鲤城区制造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新企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鲤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太阳能光伏、微波通信等少数几个行业,且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规模较小,发展基础不够稳固。太阳能光伏产业只有钧石能源、文创科技等几家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总体上,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小,实力较弱,有待于延伸产业链、拓展规模和提升技术。

2、传统产业亟待转型

目前,以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占鲤城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较高,但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突出表现在行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多数企业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由于技术、品牌等原因,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3、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鲤城区辖区面积小,发展空间有限,江南高新技术园区的土地存量稀少,项目用地紧张,同时园区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影响了园区三大产业集群的聚集力和竞争力。

(二)面临形势

发展更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强国建设,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根据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泉州市战略定位,鲤城区制造业正处于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面临资源、环境的压力,中国制造业未来面临巨大转变,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主旋律。泉州市与鲤城区制造业也依然面临转型升级的必要。

未来十三五期间,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在鲤城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关键是要从行业结构、经营模式、科技创新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深度调整,通过创新转型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要求,提升竞争力。

二、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与泉州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鲤城区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一个中心、坚持两大方向、建立 三项机制、兼顾四个侧重、遵循“五个提升”,突出产业特点,整合资源优势,推进鲤城区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构筑以高新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柱、文创产业为突破的制造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区域与产业特色的现代都市制造业体系。

——围绕一个中心。以构建海西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为中心,通过制造业创新转型,以制造业创新引领鲤城区经济转型跨越升级。

——坚持两个方向。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为鲤城区制造业发展方向,通过科技项目引导、科技平台支撑实现制造业高端化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品牌建设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建立三个机制。以项目带动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和载体,发挥龙头骨干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价值提升机制作为内在动力,引导制造企业向高端发展,以联动发展机制作为发展途径,实现制造业与电子商务、物流业、信息业的分工合作,实现制造业做精做专。

——兼顾四个侧重。侧重品牌宣传”,拓展制造业市场空间;侧重产业集聚,突破工业零地增长制约;侧重绿色环保,构建工业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侧重政府推动,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

——遵循“五个提升”。推进机械汽配业、纺织鞋服业等主导产业“高新化提升”,促进光电产业、微波通信产业、节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提升”,借助鲤城文化底蕴实现文创制造业“拓展性提升”,应用两化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经济实现工业4.0升级的“信息化提升”,加快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物流管理等发展实现工业配套“服务化提升”。

(二)发展原则

坚持技术引领。通过技术改造与技术升级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生产企业与研究院所相结合,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引领作用,提高工业产品的技术价值。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制造业生产水平、管理能力及品牌价值,实现制造业创新引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发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作用,发挥中小型企业机制创新与组织变革的灵活性,以项目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全产业链的集聚、优化与协同发展。

坚持产业集聚。强力突破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关键技术薄弱环节,加快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以集聚助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坚持品牌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打造品牌、经营品牌,推动鲤城区产业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变,以技术和品牌为基点提升鲤城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制造企业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实现制造模式转变。以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引领市场。

(三)战略目标

——工业经济规模力争翻番。至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增长10%左右,占全区GDP4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8%,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0%左右。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520亿元、增长10%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汽配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超过250亿元、200亿元、70亿元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

——产业集群优势稳步提高。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汽配三大产业集群,力争十三五末分别实现产值突破250亿元、200亿元、70亿元;形成一批年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金字塔型企业群体。持续推进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基地、全省纺织鞋服特色产业基地、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产业创新能力多方提升。深入实施数控一代应用产品和示范工程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达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8%。建成1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其中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5家。

——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不断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实现鲤城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5个,品牌产品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近80%

——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推进。万元GDP能耗保持十二五的水平,工业废弃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泉州市下达考核目标。

三、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2014年,鲤城区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分别完成产值171.68亿元、36.58亿元和72.06亿元,分别比增11.1%11.5%11.9%,合计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9%十三五期间,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

1、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产业

加强技术改造,发展服装、纺织、面料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功能性服装、竹纤维生物材料、高科技纺织品和高端面料,加快化纤、织造、染整等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强碳纤维、PTT纤维、竹纤维、复合差别化纤维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建设,超细绵纶、抗菌防臭、导湿快干等新型高端纺织面料开发。提高制鞋设计能力及水平,实现由鲤城制造鲤城创造的提升。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促进产品创意设计数字化,将大数据、三维设计技术应用于服装定制生产。重点建设国家针织纬编产品研发基地和中国流行面料产业基地,打造中国锦纶产业航母,加快推进“泉州纺织服装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展示中心”项目的建设。

——汽车配件产业

侧重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汽车内饰件等产品开发,提升汽配零部件加工技术和工艺装备。加快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锂离子电池产业、建设海西汽车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和大型汽车配件市场。汽配业重点支持液压工程机械整机生产、特种专用汽车装配等装备制造业龙头项目;大功率工程机械轴承,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四轮一带、汽车紧固件、扭力胶芯等关键零部件项目。

——机械设备制造产业

以高档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高端化、通用数控机床规模化和关键部件研发为方向,发展高端特色产品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成套能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重点跟踪数控自动扎口无缝针织机、高速全伺服五轴机械手等数控产品的研发产业化。重点开展机床高速立轴、高精度回转工作台、仿真与虚拟等关键技术,远程故障诊断和预警技术,数字化装配等关键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重点创新设计全数控智能机械装备,完成数控机械产品的改造提升,推广应用“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制造装备向智能化、大型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级。支持环保餐具生产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优势项目。

——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

引导微波通信产业积极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以移动通信、北斗卫星、微波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应用为方向,加强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开展国际化发展和合作。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数字对讲机及集群专网通信、数字视听、互联网+、高端电容器、高端伺服驱动系统、、大规模专用一体化机芯、高灵敏度接收设备等产业项目,重点开发4.5G5G移动通信、北斗卫星等产品。重点研发高频段传输设备、新型多天线传输技术、同时同频设备,D2D技术和密集组网及超密集组网技术。

——太阳能光伏产业

加快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项目,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电市场。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重点支持高效单晶异质结双面(HDT)太阳能电池和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生产设备等项目研发。重点发展新型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提高电池模板光电转换效率。重点开发新型高迁移率TCO材料、高效异质结电池技术和非晶薄膜生产设备制造,建设国家级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基地。支持石墨烯、高性能镍氢电池等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项目。

——半导体照明产业

半导体照明产业侧重研究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加强高亮度、大功率封装技术产业化,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发展室内灯具、道路照明、户外装饰系统和全彩显示屏等领域,鼓励为LED配套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材料的研发。重点开发LED与太阳能集成应用产品和户外、室内小间距LED照明产品。着力突破高密度LED显示屏、裸眼3D-LED显示器、LED照明灯具设计等技术,紧跟并力争引领LED应用变革。

——物联网产业

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积极与中科院海西研究所合作,发展物联网智能终端及其相关产品,加强物联网在工业、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建立物联网典型示范推广工程。重点突破射频识别技术,新型传感器、芯片设计与制造、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重点开发多网合一接入系统及天地一体物联网应用,传感器件、集成电路和融合通信设备等技术和产品,培育健康养生小屋和OGS触摸屏项目研发及产业化。

2、继续完善支柱产业基地建设

纺织鞋服产业以鸿星尔克、海天材料等为龙头,推动产业高端化、创意化,打造全省特色纺织鞋服核心区块、全市纺织鞋服产业的重要基地。机械汽配产业以奇星机械、盛德机械、佰源机械等为龙头,依托工程机械配件生产基地、纺织机械制造基地,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以铂阳精工、钧石能源、火炬电子、众益太阳能等为龙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打造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基地。

3、重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等创建活动。开展工业4.0升级行动,提高鲤城制造业网络化应用与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数控一代”的应用,在纺织服装、制鞋、汽车配件等领域建设数控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全面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发展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在火炬电子等3家企业项目纳入2015年市数控一代应用推广项目,佰源机械等4家企业9个项目入选《2015年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名单》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数控一代应用推广项目、示范项目与福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4、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

全面对接“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生产型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迈进。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借助专业优势,再造业务流程,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二)强化生产性服务业

为了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强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辐射能力。

——研发设计服务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围绕微波通信、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为重点方向,支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平台。

——工业设计服务

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品牌国际化。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为企业品牌创新提供支撑。

——检验检测服务

引进和培育与本区重点产业关联的检验检测机构,构筑“科研、检测、标准、国际互认”四位一体的功能体系,促进相关技术与产品向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

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服务企业研发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协助解决企业专利纠纷,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大力宣传12330咨询和举报投诉电话。

——科技中介与咨询服务业

开展技术中介、咨询、经纪、信息、技术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着力建设一批科技服务示范机构、示范基地,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业要继续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抓好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引进融资租赁、创业投资等准金融实体,推进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和海西金融超市等项目。

——电子商务

推动鲤城区传统制造业与电子商务实现有机融合,通过电子商务拓展制造企业销售网络,借助电商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

——物流管理服务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通过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物流企业管理精益化化等手段,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根据鲤城区制造业的实际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做到标准化的服务,增加提供定制化和创新型的服务。支持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支持顺丰现代物流基地项目建设以及佰源“互联网+针织”项目建设。

(三)延伸发展文创制造业

鲤城区提出打造鲤城区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已经具备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泉州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三个主攻方向,文化创意产业与上述方向密切相关。未来,鲤城区将传统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发展文创制造业,有助于突破鲤城区制造业发展桎梏。通过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广告传媒等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前期设计、中期制造和后期销售相结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文化创意对制造业的渗透、融合和优化,促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助于鲤城制造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

通过加强对鲤城区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开展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精品和大师的认定和保护工作,重点扶持木偶头雕刻、刻纸、料丝花灯、戏剧道具、妆糕人、木雕、锡雕、刺绣、采扎、竹编等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鼓励优先建设以工业设计、广告设计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功能区;将传统包装工业、印刷业与文都海丝资源、名城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不仅做到鲤城区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城区品牌的宣传,还为这些传统的制造产业拓展新的产品与市场。借助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以及互联网经济等载体,推动鲤城制造鲤城创造转变。

四、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工程

以提高企业、产业和集群的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江南高新园区为载体,遵循拓展、提升、集聚的思路,突出产业特点,整合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将鲤城区打造成海西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产业集群集聚工程

支持钧石能源、文创科技等优质企业发展,做实做大太阳能光伏、微波通信产业、物联网相关产业,引进关联与配套企业入园,打造产业集群,延伸光电信息产业链。重点发展纺织机械、纸制品生产设备、环保餐具生产设备等装备制造项目,扶持挖掘机、四轮一带、汽车紧固件、扭力胶芯等具有技术优势项目,推进传统汽配生产向整机生产转变,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向高、专、特、精方向发展。建设产业研发运营总部、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完善建设机械汽配产业基地。引导海天轻纺、峰亿轻纺、格来德等龙头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创立海天轻纺国际运动服装产业基地和服装面料研究开发生产基地,建设海西时尚梦工厂项目,加快形成纺织产业链;以宝峰、鸿星尔克、鸿星沃登卡等企业为龙头,延伸运动休闲鞋及包袋产业链。

加快形成以微波通信、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以汽配工程机械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纺织鞋服业为重点的纺织鞋服产业基地,以集聚为纽带,在集聚中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抢占物联网产业高地,建设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微波通信设备生产制造基地,打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扩大四轮一带产品和汽车底盘紧固件产业规模,提升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影响力。加快建设国家针织纬编产品研发基地和泉州海天国际运动服装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级针织纬编产品开发基地、出口型抗菌内衣和运动休闲等服装生产基地,建设全省特色纺织鞋服核心区块、全市纺织鞋服产业重要基地。

(二)品牌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培育标杆企业质量创新能力与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鲤城区制造业品牌质量效益。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责任落实推进机制,全面提升供应链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等多种组织的作用,鼓励优势企业率先建立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示范工作,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引导制造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重视专利申请和保护。鼓励企业依靠信息化手段,加快质量信息网络建设,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结合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率先在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汽配等领域积极探索质量信息创新管理活动。

(三)科技创新支撑工程

根据鲤城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部署,制造业科技创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集聚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等支撑工程。科技创新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大力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建设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配套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路,建设与完善创客梦工厂、万祥商城(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旭辉创客中心、泰克创客空间、家世比创业园、海西创客空间基地等项目,打造重点突出、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创业创新载体;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建设微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电技术、蓝蓝高科技节能技术、荣兴丝绸材料等5家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四)绿色低碳生态工程

鲤城区政府提出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基础上,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淘汰落后产能,严把项目能耗审批关,努力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加快转型升级;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园区,完善园区废弃物集中回收与处理体系。同时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制造主题,对接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紧抓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质量品牌提升。适时对江南高新园区进行规划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园区产业布局。

五、鲤城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政策举措

1、转变产业发展观念。政府引导产业转变发展观念,从主抓实物量的快速扩张转变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改变重产品轻工艺、重生产轻基础、重硬件轻软件的模式,着力于制造业价值量的提高,着重提高价值创造中劳动含量和技术含量的比重。加大对“泉州制造2025及“数控一代”示范项目宣传力度。

2、明确产业发展机遇。鲤城区制造业发展把握国家、省市以及鲤城区发展目标,落实各项战略的具体要求与重点任务,确定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十三五期间,鲤城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鞋服、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特色区域产业,主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与联动发展。

3、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企业实行全方位优质服务,限期予以办理与答复;把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4、强化绿色生态意识。实行领导考核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和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坚决不碰生态红线,严守生态底线。继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再制造产业、低碳产业。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政策落实扶持。对接“泉州制造2025,启动实施发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企业。对列入数控一代示范企业的研发费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支持。优化融资环境,支持数控和智能制造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

2、改善土地利用资源。争取区、市对制造业用地支持,做好土地储备;对高新技术园区未按规定时限动建、动产的企业,督促退返土地,重新招商。改革土地出让金收取办法;按照项目投资额、技术含量、纳税额等因素确定地价,盘活存量土地。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项目补贴、贴息贷款、税费减免、专项补助资金(科技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等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和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项目。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合作,吸引企业家、科技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技术工人落户鲤城,构筑人才高地。鼓励企业单位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对购房、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实行优惠政策。


鲤城区“十三五”制造业重点项目初步安排表

                                                                                                                  单位:万元

一、当前续(改)建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

性质

建设年限

总投资

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十三五”计划投资

到“十二五”末项目进展

建设单位

1

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产业基地技改一期项目

土地面积:59308.3平方米(约合88.96亩),项目一期建筑面积:项目一期建设规模约85451.42 m2,购置太阳能层压机等相关生产设备,建设太阳能LED灯具生产线30条,年产太阳能LED灯具3000万台(套),年产值15亿元。

续建

2011-2016

50000

50000

15000

工程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工作进行中。

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高可靠多层瓷介电容器生产基地技改项目

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总面积15036平方米,选用国内外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预计年产高可靠多层瓷介电容器9亿只,多芯组陶瓷电容器250万只。

续建

2013-2016

16500

6500

10000

完成厂房设计,进行施工建设,引进部分相关设备。

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菲莉家俱发展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建设厂房、宿舍楼、办公楼及厂区体育设施等。

续建

2013-2016

7000

5300

1700

完成厂房与办公楼工程建设。

菲莉家俱发展有限公司

4

安邦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21.89亩,总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建设厂房、宿舍楼。

续建

2014-2016

5000

4600

400

厂房与宿舍楼主体结构封顶。

安邦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5

海西时尚梦工厂

建设六平台、三基地、一基金的业务生态,运用大数据,将时尚梦工厂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产业智慧升级最佳实践。

续建

2014-2018

22500

2500

20000

形象进度15%,推进纺织服装产能协同平台等。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泉州劲鑫电子公司年产200万个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

新建制片、组装、化成检测车间和办公楼。引进新型锂电生产技术,引进锂电研发生产等设备,建设制片、组装、化成检测生产线。投产后,年产锂电池200万个,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良。

改建

2015-2017

3500

500

3000

制片、组装、化成检测车间和办公楼已经建设完成。

泉州劲鑫电子公司

7

薄膜太阳能新材料研发及生产项目

引进国际先进的全套生产设备,改建厂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进行生产主体厂房、引进国际先进的CIG技术及生产设备。建设产能达210/年的CIG合金靶材生产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续建

2015-2017

20000

2645

17355

完成节能报告项目备案、环评可研等前期工作,沟通设计装修。  

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8

太阳能照明产品产业化项目

用地面积41.11亩,建设厂房、宿舍楼及办公楼,总建筑面积53769㎡;建设20条太阳能灯具产品生产线,年产太阳能灯具产品1200万件。

续建

2015-2019

20000

5000

15000

厂房完成基础工程。

福建众益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

9

鸿星尔克智能制造车间及现代化物流配套项目

投资建立32000平方米的厂房、40亩的物流厂库、公寓。引进现代化智能制造设备用于生产鸿星尔克品牌鞋服产品,并设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鞋服检测室等。

续建

2015-2019

21000

1000

20000

地块通过审批,正在进行建筑设计和设备考察。

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10

佰源智能云织造大数据平台

第一阶段:为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智能化设备为其进行智能化服务管理。第二阶段:打造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链。第三阶段:建立平台对接。

续建

2015-2020

75000

500

70000

2015年完成技术团队组建。

泉州佰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近期新建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

性质

建设年限

总投资

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

“十三五”计划投资

到“十二五”末项目进展

建设单位

11

奇信科研大楼

用地面积20.93亩,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建设厂房、宿舍楼。

新建

2016-2017

7500

 

7500

设计方案调整,报审批。

福建奇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12

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铁路LTE-R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与大唐电信集团西安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合作:1)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研究。(2)项目系统设备联合研发,实现产业化。(3)生产车间和配套设施扩建。(4)购置检测仪器和生产设备。

新建

2016-2018

12000

 

12000

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的国家层面的高铁装备项目。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加入“中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工作组”,启动研发。

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13

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高集成多光谱在线水质快速检测系统

针对国家水质检测标准建立多光谱在线水质检测方案,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重点核心设置的引进以及系统集成。

新建

2016-2019

5000

 

5000

筹建中

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

14

年产6万吨聚丙烯环保回收型超薄注塑食品包装容具产业化基地

建设生产基地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配置自主研发研制的数控成套生产装备200台套及数控自动供料系统、仓储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制造和管理模式。                             建成年产6万吨聚丙烯、年产值10亿、利税1.25亿的环保回收型超薄注塑食品包装容具产业化基地;与泉港石化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紧密联合体。

新建

2016-2019

35000

5000

30000

1.完成数控一代研发研制及示范应用模式,为推广应用作好前期工作                   2.申请用地150亩,作为本项目生产基地。

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15

泉州宝峰鞋业有限公司石墨烯EVA的应用研发

引进先进技术,引入专利产业化,扩大生产线,改造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做到质的转变。

新建

2016-2019

50000

 

50000

正在筹建。

泉州宝峰鞋业有限公司

16

原钧石能源用地项目

用地面积354.19亩。

新建

2017-2020

150000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