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8-08-01 09:55 浏览量:1
  区九届人大二次

会议文件(十七)

 

关于泉州市鲤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1227日在泉州市鲤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泉州市鲤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易文腾

 

各位代表:

 

 

 

 

 

 

    受鲤城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鲤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鲤城转型跨越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321”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区经济趋稳回升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5亿元,增长7%(预计数,下同),高于调整后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实现18.28亿元,增长7.5%,完成调整后年度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38亿元,增长1%,完成调整后年度目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600万元,增长2.5%,高于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实现101亿元,增长4%,高于调整后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73.2亿元,增长9%,高于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7.48亿元,增长12%,高于调整后年度目标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99亿元,增长5%,完成调整后年度目标。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实现3.23亿元,与上年持平,完成调整后年度目标。
——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实现31.06亿元,下降6%,高于调整后年度目标3.9个百分点。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05万元,增长5%,低于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等约束性指标预计能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
(二)2017年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017年,全区58个在建重点项目实现投资64.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5%,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7个。从行业类别看,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投资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6.3%;城建项目实现投资33.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2%;产业项目实现投资21.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5%。
(三)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特点
1、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取得实效
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处置天宇化纤抵押资产,基本完成光微电子、蔚林木业司法重整,去除落后产能。逐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大力推进去库存工作,全区商品房库存36.65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0.38个月,比年初减少10.42个月。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功化解6家风险企业,累计化解不良贷款3.73亿元,净增贷款9.19亿元。兑现各级各类扶持资金9938万元;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区域企业减负超1亿元。着力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制定出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实施意见,推出24个补短板投资工程包项目,完成投资33.96亿元。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积极推动产业创新转型,指导企业用好提质增效各项政策措施。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70亿元,增长4.4%,比年初提高12.6个百分点。纺织鞋服、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增长0.3%、4.9%、0.1%。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8%。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龙头企业,43家企业列入市级产业龙头企业;3家中型企业纳入省级高成长企业名单。全区8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全年产值增长14.7%,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5个百分点。推进产业智能制造。6家企业16个项目被纳入泉州市2017年“数控一代”示范产品项目,其中8个项目被认定为2017年泉州市高端装备设备。10个项目被纳入2017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家企业正式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评定。
“第三产业提升年”成效明显。扎实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服务业发展显著提速,三产增加值增速高于二产5.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公共平台工程方面,建成古城无线语音导游系统,开发文旅全景视频AR/VR应用;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获评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集聚发展工程方面,新门街文化旅游街区获评泉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三期招商近70%;开元盛世广场、新天城市广场、百脑汇、温陵商贸中心等4座商业综合体建成投入使用,聚集了大润发、沃尔玛、万达影城等一批服务业品牌。主辅分离工程方面,建立主辅分离企业库,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家企业列入2017年百家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培育名单。品牌龙头工程方面,中闽百汇、福宝汽车、东大医药、华远电讯、日春茶业等5家商贸企业被评为泉州市服务业百强企业。项目带动工程方面,27个三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其中建成或部分建成的项目7个。
2、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升级态势良好
积极落实促投资稳增长。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0.99亿元,增长5%。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9%。补短板投资持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15.4%。
积极组织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制定出台《鲤城区2017年项目攻坚年活动方案》,进一步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工作,形成抓项目、推项目的浓厚氛围。今年来,共谋划生成中侨罐头厂片区项目改造(古店)、田中社区石结构改造等23个项目,兴贤路中段片区改造、美的物流总部等18个项目完成招商(签约),正达科技、紫帽山农业观光生态园(引进富迪珍菌堂)等2个项目完成土地挂牌出让,浦发“国际体育运动产业(中国)总部园区”、兴贤路北延段拓改工程(福隆星城二期)等12个项目新开工,多层瓷介电容器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南俊路北拓及米仓巷危旧房屋改造二期工程等17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征收工作取得较大突破,预计全年完成征收土地970.02亩,征收房屋14.25万平方米;府文庙周边环境整治工程17天完成征迁任务;田安路南拓二期解决了长达9年的征收难题;西郊片区改造项目(鲤城片)完成征迁任务98.5%。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贯彻落实上级扩消费政策,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48亿元,增长12%。文旅消费、网络消费以及健康、体育等消费高速增长。古城文化旅游火热,“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备受青睐,全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6亿元,增长18%;限额以上电商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38.5%;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1%。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主动融入泉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局,出台《关于促进专利运用和保护的意见》《区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区科学技术奖评审程序和标准规定》《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定》等政策,全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7家、科技型企业备案7家,辅导推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1家;1项成果获省技术发明奖,1家企业获市科技创业奖,6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9个项目获得市级科技项目立项。10家企业获得2017年泉州市专利奖,其中一等奖3家,实现历史突破;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1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管理体系认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深化。建成众创空间7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4家;建设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市级以上孵化器5家,其中省级2家;拥有民营新型研究院10家,省级1家、市级9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第十五届“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合同项目63项,总投资8.14亿元。
4、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筑海丝开放新格局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完成区级第5轮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完成区级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区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权责清单事项共计3205项。先后公布三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办事清单共432项,占本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总数的比例达9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稳步推进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继续简化登记、注销程序,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融资9.99亿元,完成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债务10.39亿元,新增债券1.12亿元。推行PPP项目运作模式,落地项目2个、总投资6.74亿元。对接中建国投等大型央企、国企,其中七中江南学园与中标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南环路、笋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标,珑璟湾学校已经开工。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组建国企办,开展国有资产摸底,着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组建园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医疗改革和养老方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启用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和“鲤城i健康”APP;探索基层全员聘用制,对取得中级以上专业任职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应聘尽聘”;以江南医院·江南老年颐乐园、兴贤医院·老年康复医疗养护中心为区级试点单位,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制定出台《鲤城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意见》,着力推进6个方面24项改革任务,主动复制推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首批改革成果。实施《鲤城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实施19个减排项目,实施2号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南北二路渠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等水环境整治项目6个;全年淘汰黄标车585辆,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9.7%。出台《鲤城区“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鲤城区2017年度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实施180亩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和1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完成造林289.5亩,幼林抚育1012.8亩。
海丝交流合作加快推进。鲤城区与斯里兰卡科特市签订缔结友好城市意向书。全力以赴做好“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迎检各项工作,完成5个申遗点周边202项环境整治任务,高质量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工作。成功举办第二届“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嘉年华鲤城区系列活动、第十二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海丝”非遗展、古城文艺快闪等活动。双向贸易不断拓展,我区和海丝沿岸国家贸易额达4.41亿元。峰亿轻纺、汉威机械、志盛塑胶等企业在柬埔寨、印度等国投资办厂。
5、致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持续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方面,全力推进七中江南校区、十五中图书楼、培新小学综合楼、延陵小学迁址重建等项目建设。2所中学、5所小学被确认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文体方面,新增2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区保生大帝信俗入选民俗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火鼎公婆等6个项目7名传承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制定实施《鲤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发展群众体育;出台了《加快发展鲤城区竞技体育》的相关文件,首创5个“区队校办(民办)”的体育训练基地。卫计方面,高分通过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工作国家级验收,获评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启动万祥医院项目建设,引入神和医院、费森安馨血液透析中心等社会资本办医项目;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32.8万余份,建档率83.3%,试点开展“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5个,签约人数达45693人。先后荣获省、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区)”,人口出生率16.8‰,性别比103.87,政策符合率为99.8%。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就业和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01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7%以内;加强引进不同层次务工人员,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申报认定。社会保险稳步扩面。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居民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人数分别增至9.41万、4.18万、5.63万和7.88万人。调整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待金额共计398.97万元。民生工程稳步实施。11个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实现投资1.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3%;6个在建安置房项目实现投资3.9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1.3%;石结构房屋改造完成年计划的106%。
在充分肯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趋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是:土地要素瓶颈制约突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快,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新兴服务业规模仍然偏小;财税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依然存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使以上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一)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根据我区发展实际,建议2018年预期目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4%(奋斗目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奋斗目标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2%;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化学需氧量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等指标以市政府下达计划为准(详见附表)。
(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议安排2018年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600.8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64个,总投资341.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46亿元;预备项目38个,总投资259.54亿元。在建重点项目中,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12.61亿元,占19.3%;城建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33.21亿元,占50.7%;产业项目28个,年度计划投资19.64亿元,占30%。
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围绕“321”发展目标,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任务,促进计划目标的完成。
(一)聚焦产业提升,厚植经济增长新优势
坚持“做大做强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提升”的思路,更加注重从特色切入,走“专精特”的发展道路,加快构建“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高新产业跨越发展。推动机械汽配、纺织鞋服、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促其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全力推进立信换热、汉威智能装备制造与技术协同创新产业园区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投产见效;积极培育和扶持米亚索乐、火炬电子等技术领先企业,争取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零的突破。二是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抓好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力争培育区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进一步推动“数控一代”扩面提质,加快“机器换工”步伐,力争培育“数控一代”示范产品项目8个,建成3个(条)以上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生产示范线,组织1个以上机械装备重大专项或首台(套)重大装备攻坚。推进海天材料“互联网+纺织服装”和佰源机械“互联网+纺织机械”等互联网平台建设。三是主动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推荐进入市高新企业后备库企业4家。探索全新双创发展模式,重点引导和培育一批新的主题特色鲜明的新型科研机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2018年力争培育1家新型研究机构、1家众创空间、1家互联网孵化器。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确保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考核验收。
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充分发挥我区文化、教育、人才、商业配套、楼宇总部经济等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力争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以上。一是继续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组织实施25个三产重点项目,加快策划生成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继续推进集聚发展培育、公共平台引领、品牌龙头示范、主辅分离、项目建设带动等五大工程,打造新门街青年共享社区等新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平台的支撑作用,引导幸福网店商城筹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区,提升三产发展质量。二是培育壮大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滨江总部经济区等重要载体建设,充分利用温陵商贸中心写字楼、百脑汇写字楼、高新区金融服务中心、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等优质资源,大力招引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地区总部、类金融机构和营销总部、研发总部,鼓励发展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三是推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围绕开元盛世广场、百脑汇、新天城市广场、温陵商贸中心等新开业综合体,以点带面、连点成线,推进商圈的培育、升级、再造,促进商业零售业态的优化升级。抓好南环路道路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全球通汽车产业园、金龙上海大众等项目建设及工矿汽配城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江南新区专业市场。
(二)坚持攻坚克难,着力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态势
要继续组织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态势。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狠抓征地拆迁、狠抓资金落实、狠抓审批进度,争取站前大道西侧棚户区(石结构房屋)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田中片区改造、延陵社区石结构房屋改造等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征迁攻坚专项行动,力争兴贤路中段片区改造、兴贤路北侧片区改造等14个项目完成征迁工作。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落实责任,对照年度目标,细化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现场调度和协调,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督促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力争晋江下游金塔段商住区一期市政道路(续建)工程、爱国路道路拓宽及片区改造项目等33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生成落地。要围绕古城提质、新区建设、产业链条延伸、民生领域补短板,分领域、分层面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加强跟踪服务,全力推动央企在谈项目抓紧签订、签约项目尽早报批、合同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和投产。
(三)弘扬海丝文化,积极融入海丝建设大局
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复兴。全面落实“城市双修”工作,全力推进总投资超20亿元的30多个古城双修第一批试点项目,牵头实施中山路中段步行化改造、西街南片区旅游核心区慢行系统提升工程等项目,配合抓好点亮家园、历史遗迹抢救修复等项目,重构古城的基础设施、重整古城生态本底。
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有利契机,保护传承好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府文庙、开元寺、清真寺、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等五个申遗点为支点,把6.41平方公里的古城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区来策划运作,加快推进新门文旅街区、源和1916三期、东亚之窗、大寺逅等重点文旅项目,探索推进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融合提升,有序腾退旧业态,扶持发展具有古城文化底蕴的特色民宿、文创产品、地方美食等新业态,着力打造“刺桐鲤游”品牌,做大做强“海丝”文化旅游产业。
持续推动文化、经贸双向交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鲤城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搭建以展示、交流、交易为主的文化交流平台,广泛参与国际性、区域性文化交流活动,提升鲤城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鼓励企业参加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展销系列活动,开展境外注册商标、出口认证等,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四)持续深化改革,释放社会发展驱动力
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鲤城区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的实施意见》各项任务的细化落实。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力度,化解过剩落后产能,精准引导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大力推行住房保障货币化;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努力补齐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短板,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减权放权,健全完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精简前置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简化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标准化管理,推进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二是进一步推进商事改革。逐步整合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稳步推进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三是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红黑榜”发布制度等一系列信用制度,着力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四是创新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建立责权对应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新体制;扎实推进“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贯彻执行基本医保政策一体化,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保门诊统筹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五是分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建立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等企业内控制度。按照国企改革路线图,实行分步走战略,将江南高新园区公司等优质企业纳入首批改革试点范围,采用“一企一策”方式有序推进,确保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民生福祉再增进
更加注重社会民生保障改善。稳步提升就业保障水平,贯彻落实推动创业和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积极配合上级实施人才“港湾计划”,让高层次、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争取全年新增就业0.91万人。持续强化社会保障,稳妥推进城镇职工“五险”、居民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工作。协调推进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力争年底覆盖率达到50%。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抓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
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河长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重点流域、小流域整治工作;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狠抓工业废气、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贯彻落实各级土壤污染行动计划,推进土壤治理修复,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更加注重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巩固提升综治“三率”水平。全力抓好“两类”人员管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矛盾。全面推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大胆探索建立“智慧监管”特色模式,实现全维度食品安全监管和全方位消费维权的新格局。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天眼、地网、火眼工程,提升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开展“两违”综合治理巩固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建成区违法建房整治和“无违建”示范区创建工作。
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方面,继续实施中小学校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推进泉州七中江南校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十五中体育馆等项目建设。卫计方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着力补齐卫生事业发展短板,支持社会资本办医,抓好万祥医院、神和医院、福泽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文体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文化馆(站)、图书馆免费开放长效保障机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城乡基础建设方面,加大力度补齐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关于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晋江下游防洪堤整治工程(一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贤路中段片区等项目尽快突破;力争完成延陵安置小区二期东片区、旧浮桥街危旧房片区改造、高山片区危旧房改造等3个项目共计40.7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提升江南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做好审计、监察、民族宗教、消防、双拥、防震减灾、妇女儿童、档案、老龄等工作,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求真务实,为顺利完成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保持鲤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